梅艳芳故后18年,同名电影上映。这部讲述昔日巨星的传记片,内地4日票房4655万,仅次《扬名立万》稳居单周亚军,在香港更以首周1224万港币的成绩,创下本土电影最高开画纪录。豆瓣评分7.1,也算是个佳绩。
不俗的战果背后,势必伴随讨论和争议,《梅艳芳》的成就是什么?不足又在何处?一别十八载,若是转世成人,都到了亭亭玉立的年纪,而从观众的角度,众声喧哗的点点滴滴,都是对这位香港的女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静 。
为梅艳芳立传,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当这个叱咤风云的百变女郎,身披香港黄金岁月的余晖与身世飘零的传奇站在时光的那端,关于她,值得诉说的故事、朗朗上口的作品实在太多,众所周知的轶闻,翻翻资料便不胜枚举。
怎样撇开种种后来被赋予的意义,还原一个怀揣梦想的女孩,从底层、到巨星,再到命危,作为人的那份“静”?《梅艳芳》出品人、安乐电影公司总裁江志强,历时7年交出的答卷,第一要义,在于真诚。
关于电影,访谈中这位曾出品《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的影坛巨鳄姿态谦卑,他多次自白,开拍之前就清楚,这绝非赚钱电影。半世纪的经验告诉他,人物传记片从未大卖,商业文艺两头不讨好,从香港女儿到内地市场,单是克服粤语障碍与文化藩篱,就能过滤不少观众。
图源:网络
取舍:大女人 VS 小女孩
图源:云合数据
但观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诚挚与否,一望即知。
电影从小歌女四岁荔园登台卖唱开篇,40年编年史细说从头,小处入手。也许是“拒绝消费梅艳芳”的初心,也许是她的故事牵涉的人物,不少仍旧活跃于幕前的避忌,单是人物关系,只拎出几个配角
图源:《梅艳芳》
这显然与实情有些出入。
且不说现实生活中浓墨重彩的诸位家人在剧情中纷纷隐身,就以与后藤的恋爱为例,角色影射的日本80年代偶像近藤真彦。他和梅艳芳的恋爱,并非电影郎情妾意岁月静好的纯爱画风,相反,他有“世纪渣男”之称。
近藤真彦对风头正劲的梅艳芳展开攻势之时,正与日本天后中森明菜交往,后来又劈腿中森宿敌松田圣子,令前者一度为情自杀。随后娶妻生子人至五旬,近年仍不乏出轨丑闻。
图源:网络
爱情重要吗?重要,恋爱大过天吗?未必。由此管窥人物,据了解,32岁的模特王丹妮从上千人选中杀出重围,接受漫长的地狱式训练,唱腔、咬字、动作、神态皆要拿捏主角神韵,这对毫无影视经验的新人已是功课一桩,更何况模仿的对象,是鼎鼎大名的江湖儿女,以“大女人”著称的梅艳芳。
所以我们看到,观众对王丹妮的努力与诚意是认可的。
但青涩,也是必然的。
如果说早年的歌厅生涯,直至凭《风的季节》出道,在录影室里一曲《心债》惊艳众人的青涩版梅艳芳,王丹妮尚可招架,也算能让人在眉宇间捕捉几分天后的影子。
迈入90年代,以“掌掴事件”为转折点,梅艳芳避走泰国后返港复出,事业渐入巅峰,同时带徒弟、做慈善,掌握业界话语权。诠释从明星走向巨星的梅艳芳,王丹妮还是套用80年代的演绎公式,呈现就显得捉襟见肘起来,这些在观众的评价中也能窥见一二。
不过,电影不是百变大咖秀,世间只有一个梅艳芳,而以一片冰心和万分努力换来三分形似,已经得之不易,作品与真实的失焦,除了演员的表达,编剧对于素材的选取更是主要原因。
站在虚实之间,王丹妮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梅艳芳呢?
图源:《梅艳芳》
倘若是纯属虚构,家庭伦理剧式的勾心斗角戏码倒也堪称合理,但放在梅艳芳身上,这可能吗?
要知道,梅艳芳从小跟在年长4岁的姐姐身后,以伊伊伊娜艺名跑江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是姐姐陪她出入下九流场所受尽冷眼,也是姐姐鼓励她报名比赛初试啼声,80年代的几次演唱会,她都不忘拉上姐姐上台,合作曲目意味深长,不是成名之作《风的季节》,就是代表当年卖唱岁月的国语时代曲《采红菱》《午夜吉他》等。姐姐抗癌十年,她更一掷千金。
图为梅艳芳与姐姐 图源:网络
从另一角度上来说,这也可理解为制作班底回望梅艳芳时的一种想象。
万丈星光的背后仍是小女人,或能为她翻云覆雨的一生补上些更有人情味的注脚。然而,做小女人易,做大女人难,取舍之间,哪怕常常把梦想是组建家庭相夫教子挂在口边,这个“嫁给舞台,嫁给观众”的梅艳芳,又真的舍得吗?
虚实:大舞台 VS 小角落
诚然,如片方所言,电影想要传达“梅艳芳的大爱”,故事中,她受前辈任剑辉指点传授护嗓良方,也以提携同侪与后辈为己任。
图源:《梅艳芳》
情节至此,只能说似对非对。
事实上,《偿还》推出的1985年,梅艳芳已然大火,《似水流年》问世,早已无需夜总会救场,而与张国荣《默默向上游》收录在同一专辑的,也有名作《风继续吹》,可以说,张国荣在当时并非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卒一枚。至于参演《胭脂扣》,也是梅艳芳参演新艺城电影等价交换来的张国荣合约。
图源:网络
图源:《梅艳芳》
但是,真正动人的是什么呢?相较于以上种种,这部以剧情拼贴梅艳芳亲身影像的作品,每每最让人为之震撼的,还是每段新闻中,真实的梅艳芳出镜的言语——
宣告患病的记者会,她说,“是的,我有子宫颈癌,这个病相信我能打倒”;
非典后的1:99慈善大汇演,她撑着病体喜上眉梢宣告,“筹款就要破千万啦”;
回应告别之作的种种不看好,她说“只要有信心,无难事”……
图源:网络
这段以生命书写的绝唱,哪怕彼时梅艳芳已病入膏肓声嘶力竭,与巅峰期状态不可同日而语,但当她的真实声音紧随王丹妮的模仿后出现,还是以石破天惊的碾压气势直击心灵。
久违,那个遥远灿烂的时代之音,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图源:网络
《梅艳芳》的放映片场,当那幕幕烙印着历史足迹的画面逐一在大银幕上呈现,97回归、SARS、张国荣葬礼、告别演唱会,影院四面八方的小角落里,无不传来啜泣之声,虚实之间,隔着迢迢时空,却完成了默契互文,这是时代每个微小的分子对万丈星辉的回应。如果说这是一份浅白的情书,虽非尽善尽美,也总可视作渔网,让人捕捞起十八年、甚至更久远以前的梅艳芳,她的绽放与脆弱,豪迈与孤勇。
电影《梅艳芳》的失败与伟大,值得吗?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