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涵予、范伟、魏晨、周也、俞灏明、森博之主演的抗日题材电影 《铁道英雄》将于11月19日上映,“西边的太阳的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60多年前的这首红色金曲,将再一次在大银幕唱响。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临城枣庄的“铁道队”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这一故事和这群现代梁山好汉般的风云人物,脱胎于1954年出版的红色革命小说《铁道游击队》。
自小说面世至今,根据其改编的影视剧,知名的多达近10个版本。与铁道英雄们的故事一同被传颂至今的,还有那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956年随电影问世后,在几度改编演绎中,已经被传唱了60余年。
60多年后,“铁道英雄”们再登大银幕,新时代改编,经典的味道能否重现?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回望60多年间,这一经典故事从诞生到传承演变的历史,了解它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
《铁道游击队》原著诞生背后 “这就是一部现代火车版《水浒传》”
刘知侠所著的小说《铁道游击队》封面
195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署名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风靡全国,书中游击队员扒火车炸桥梁打鬼子的情节,江湖好汉的英雄豪迈跃然纸上,引人入胜。很多人说,“这就是现代版的梁山好汉啊!”巧的是,《铁道游击队》的小说作者知侠,当初在设立人物和故事架构的时候,就是参考了《水浒传》的,更巧的是,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齐鲁大地上。
知侠本名叫刘知侠,河南人,抗战爆发后,他去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之后来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在一次全山东省的战斗英模大会上,他听到了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英模会后,他的章回体小说《铁道队》在《山东文化》上连载,引发热烈反响。
后来游击队写信邀请他去体验生活。于是,他两次穿越了封锁线,跑到铁道游击队的大本营,也就是枣庄、临城和微山湖一带同队员们一起生活和战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还成为了游击队荣誉队员。后来抗战胜利,解放战争爆发,刘知侠只好放弃《铁道游击队》写作,创作了大量淮海战役的报告文学作品。
《铁道游击队》原著作者刘知侠
全国解放后,1952年,刘知侠开始重新动笔写作《铁道游击队》,为了有更鲜活的描写,他还回到了鲁南再次寻访当年游击队的踪迹。在小说末尾的《铁道游击队创作过程》一文中,刘知侠说自己是把《 水浒传》整个剖析了一遍,用中国民族文学的特色来刻画人物。同时,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高潮,也就是每一章都是一篇有起承转合的故事,但又线索分明。书中那些人物,刘洪、王强、李正、芳林嫂等,都是那么鲜活立体,成为了全国读者的偶像。
在人物塑造方面,《铁道游击队》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比如大队长刘洪,是集两任大队长洪振海和刘金山于一身。洪振海是鲁南铁道大队,也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有一身飞登火车的本身,被称为“飞毛腿”。1941年12月,洪振海在突围中牺牲,年仅32岁。他的继任者是刘金山,正是刘金山击毙了书中日军特务队长岗村的原型高岗。刘金山和刘知侠关系亲近,曾经亲手送给刘知侠一把缴获的驳壳枪。
而政委李正这个角色,则参考了1942年的首任政委杜季伟,以及他的继任者张洪义的形象。正是张洪义和洪振海的联名写信邀请,刘知侠才有机会和队员们一起战斗。
书中王强的原型则是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志胜,小说的第一章就是由王强深夜会面刘洪谈敌情开始的。王志胜还和队员们一道,在抗战期间掩护过刘少奇、陈毅等人往返延安。
战争时代的刘知侠(后排左三)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书中唯一的女性主要角色——寡妇芳林嫂,参考的是时大嫂、刘桂清、尹大嫂三位抗日妇女的代表。1979年,刘知侠还专门写了一篇叫《芳林嫂》的中篇小说。而其他小说中的游击队员,也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
《铁道游击队》问世60多年经久不衰,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还有连环画、儿童文学和多个节编本、缩写本等。当然,《铁道游击队》是中国红色影视的大IP,60多年来一直有各种版本的作品问世。
中国红色影视的大IP 《铁道游击队》影视版本逐个数
● 1956年上影厂电影版
1956电影版《铁道游击队》海报
《铁道游击队》从小说问世到拍成电影公映,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堪称神速。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抗日题材电影,经典的《平原游击队》只比它早一年,至于《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等,都是1960年代的电影了。
由于小说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刘知侠当时也在上海,所以它的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的筹备和拍摄是在1954-1955年间,那时,上影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刚刚公私合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是由长城、文华、昆仑等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而来。
《铁道游击队》的导演赵明,学美术出身,舞美设计很有造诣,后来从话剧转到电影公司一直做到导演。1949年他和严恭合作的昆仑影业的《三毛流浪记》大获成功。1950年开始成为上影厂导演,1956年的《铁道游击队》成为经典之作。他也是一位电影教育家,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副院长和教授。
《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与芳林嫂
《新电影传奇》中接受采访的曹会渠
电影中的铁三角中的核心人物刘洪,由曹会渠扮演,他当时是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的演员,因为参加全国话剧汇演,被导演赵明认为有工人气质,成为了刘洪的扮演者,当时他才25岁。之后曹会渠回到话剧舞台。2005年他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也是因为刘洪这个经典的角色。
当然,《铁道游击队》中还有几个大明星,其中之一的就是饰演政委的冯喆。冯喆当时已是著名演员,戏路极为宽广,《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是他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铁道游击队》的政委李正同样也是。冯喆外形英俊倜傥,现在仍为很多影迷念念不忘。后来冯喆到成都参与筹建峨眉电影制片厂,1969年6月死于大邑县安仁镇,年仅48岁,死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现在安仁镇建川博物馆有冯喆的陈列厅。
人群中着军装的男子就是冯喆扮演的政委李正
芳林嫂的扮演者秦怡则是1950、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员之一,是不折不扣的大美女。她塑造了非常多的银幕形象,芳林嫂是其中最有光彩的之一,这个形象朴实可信,导演也很喜欢给她大特写。
《铁道游击队》中岗村的饰演者陈述,是中国银幕上最知名的反派演员,《铁道游击队》前一年的《渡江侦查记》的情报处长,就是他的经典角色之一。另外,饰演王强的冯奇,饰演彭亮的仲星火,也都是上影厂的知名演员。
主演冯哲(左二)与曹会渠(左三)在片场
那个时候,上影厂是中国电影制作最强的基地,这从《铁道游击队》的拍摄水准就可以看出,大量的飞车甚至是车顶打斗戏份、夜戏、微山湖水中战斗戏份,尤其是火车中的内景戏,还要表现窗外景致的移动,这样的特效在1950年代初期,也只有集聚了当时中国最好电影人才的上影厂能够拍出来。据说,因为当年没有空包弹, 拍摄机枪扫射画面竟然用的真枪实弹。
1956版《铁道游击队》剧照
当时由于胶片非常紧张,原本计划拍成上下集的《铁道游击队》,要节约下胶片给农村题材电影,最后片长只有80分钟,很多情节都没展开,尤其是片尾抗战胜利后日军投降一段,收得很急,算是这部电影留下的一个遗憾。
● 1984年上影厂电影《青山夕照》
1984年上影厂电影《青山夕照》海报
《青山夕照》(又名:(《铁道游击队》后传))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它是《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发生在1979年的后传。讲述已是铁道部领导的刘洪,为铁路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除政委的扮演者冯喆外,所有核心的演员都回归,扮演30多年后的原角色。
导演则是《铁道游击队》的导演赵明与新加入的司徒兆敦。在这部电影中,刘洪和芳林嫂已经结婚,他们回到微山湖老家,见证了火车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的变革。不过这部电影仅停留在传说中,当年放映范围很小,之后也完全没有音像制品出版。
● 1985年上影厂电视剧版
1985年,上影厂将《铁道游击队》搬上了荧屏,拍摄了一部12集的电视剧。那时还是中国电视剧的起步阶段,连央视86版《西游记》都还在拍摄中,电视剧产量非常少,该剧的播出反响非常强烈,成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剧版《铁道游击队》中张甲田饰演的刘洪
牛娜饰演的芳林嫂
该剧的幕后阵容非常强大,艺术顾问是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电影事业家张骏祥,为张骏祥担任过《白求恩医生》执行导演的上影厂著名导演高正,是该剧的总导演。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之一的冯笑,就是1956年电影版中鬼机灵的小坡的扮演者,他本人也是山东人。另外一位女导演张弘,是中国著名的少儿电视剧导演,曾拍摄过《十六岁的花季》等。
1985年,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电影演员都不愿意演电视剧,这部《铁道游击队》并没有什么明星。不过,扮演刘洪的张甲田,却是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演员,在此之前他还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主演。饰演芳林嫂的牛娜,现已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教授,正是她一眼认定姚晨是当演员的料并积极帮忙,才让姚晨考上了电影学院。
● 1995峨影厂《飞虎队》
1995年,峨眉电影制片厂也推出了根据刘知侠原著《铁道游击队》改编的电影 《飞虎队》。影片由《焦裕禄》导演王冀邢执导,而演员阵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堪称豪华。
《飞虎队》中刘威饰演老洪
《飞虎队》的老洪由刘威饰演,与王冀邢合作了《焦裕禄》的李雪健则出演了类似于卧底角色的王强,陈小艺在片中则饰演老洪的妻子。其他演员阵容还包括张丰毅、李强、李幼斌、王志文、潘长江、袁莉、刘金山、赵小锐、赵宝刚等。影片的作曲是赵季平,出品人中还有香港制片人向华强的名字。
《飞虎队》以老洪与妻子的一张合照开始和结束。在老年妻子的回忆中,一曲发生在鲁南地区的革命悲歌兴起又落幕。虽然影片阵容强大,但在华语佳作频出的90年代初,这部主旋律电影终究未能进更多观众的记忆。
《飞虎队》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
● 2005年、2011年山东电视剧版
2005年,山东人终于自己拍了《铁道游击队》,那年正是电影版50周年时,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也就是近年来名声鹊起的良心剧大咖“山影”)拍摄了35集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真真正正拍出“山东味道”。2011年,原班人马还拍摄了《铁道游击队2》,讲述的是游击队和残余顽固抵抗的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把电影版一笔带过的故事,拍成了36集的剧集。
2005剧版《铁道飞虎队》中刘洪与芳林嫂
● 2015年山东电视剧《飞虎队》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诞生了全新的以《铁道游击队》为蓝本拍摄的39集电视剧《飞虎队》。相对于以前较为“正剧”的版本,有“鬼才”导演之称钱雁秋,将《飞虎队》拍得悬念重生,又相对较为轻快,甚至有一些“红色偶像剧”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出品方里还包括枣庄广播电视台,“铁道游击队”影视作品真正实现了“家乡制造”。
《飞虎队》中,张子健出演队长刘洪
● 2015年和力辰光版(筹备中)
2015年3月,以制作《小时代》等片而闻名的和力辰光公司,宣布获得《铁道游击队》的改编权,并在青岛举行了发布会。发布会上宣布,这个经过授权的《铁道游击队》将选用重量级一线演员,不用“小鲜肉”。而且将中美合拍,导演可能来自好莱坞。不过目前这个项目还没有实质性推进的报道。
● 2016年电影《铁道飞虎》
成龙在《铁道飞虎》中扮演的角色名叫马原
这部2016年末的动作喜剧 《铁道飞虎》,就选用了黄子韬和王大陆这样的“小鲜肉”,先声夺人。该片由成龙的耀莱影视与最早电影版的拍摄方上影合作。所以成龙等人才可以唱到那首经典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的版权属于上影)。
《铁道飞虎》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架构和风格相比,已经堪称完全“颠覆”,连人物名字都全部不一样,而只是取微山湖、津浦铁路、枣庄、飞虎队(原著小说和最早的电影都提过“飞虎队”这个称呼)等元素进行再创造,巧妙地避开了“版权”的敏感区。
由于成龙年轻时非常热爱经典的红色电影,一直有一个想法要拍摄相关电影。他和现在的“御用导演”丁晟本来想拍一部关于火车的动作片,但发现很难拍摄,但却意外聊到集“红色+火车”元素于一身的《铁道游击队》,决定拍摄一部全新概念的《铁道飞虎》。而且他们很幸运,竟然还找到了全中国极少还有的运行蒸汽机车的铁路,代价就是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在东北呆了70多天。
《土琵琶》之歌 微山湖的夕阳唱过60多年
● 土琵琶并不是琵琶
《铁道游击队》让土琵琶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乐器,但土琵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琵琶,而是最早在山东、江苏一带流行的柳琴的别称,它比琵琶要短小,但演奏方法技巧和结构,都酷似琵琶。但土琵琶的声音却没有琵琶那么高雅纤细,而是高亢宏大,充满乡土气息,非常能够带出故事发生地鲁南地区的地域特色。
土琵琶在《铁道游击队》1956年电影版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政委李正第一次到刘洪的酒家,酒家里就传来隐约的土琵琶声音,像是一种暗号。岗村第一次盘查“账房先生”李正,也是土琵琶转移了他的视线。游击队第一次乔装改扮在火车上的大捷,背景音乐就先以土琵琶营造轻松气氛,紧接着用交响乐来烘托车厢打鬼子的紧张感。关键时刻,小坡还用土琵琶作为武器,砸了车窗把鬼子困在外面。
1956版《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起土琵琶
当然,《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段(以下简称《土琵琶》),把土琵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首电影插曲是一首“小歌”,并没有其他红色电影歌曲那么激昂磅礴。但它的影响又是极为深远的,至今很多文艺汇演或合唱比赛,这首歌依旧是热门的曲目。甚至它已经远超过《铁道游击队》电影本身的影响力,成为微山湖景区的一张音乐名片。
● 焦灼剧情下的神来之笔
《土琵琶》出现全片一个小时的后半段,也是全片最让人揪心的紧张环节:由于游击队炸掉了铁路桥,破坏了日军太平洋战争的物资运输,日本军队气急败坏地调动大量军队,从东、南、北三方包抄微山岛,而西面又被国民党军队把守,游击队四面受敌,生死之战一触即发。此刻,只身一人去侦查敌情的芳林嫂又音讯全无(后来才知道是被国民党军队抓走了)。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游击队员们正焦急地等待着芳林嫂的消息,这个时候,土琵琶弹拨的声音响起来——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在如此焦灼的剧情之下,毫不提防地来了这样一首轻快又提神的歌曲,的确舒缓了观众紧张的心,而对于当时游击队员们的心情,同样是一种疏解、加劲的作用,也只有用这首歌的铺排,才让队员们有一种背水一战、视死如归的豪迈,也抒发了乐观主义的大无畏精神。
1956版《铁道游击队》剧照
这首歌之后,全片的高潮段落来了,在歌声的激励下,队员们并没有和敌人硬对硬正面交锋,而是乔装改扮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并顺利突围成功,大快人心——这个时候再来回味,原来穿插《土琵琶》这首歌,对电影结构的把控,人物斗志的激励,观众情绪的照顾,都堪为“神来之笔”啊。
● 词曲作者皆为大家
《土琵琶》只有短短的一分半钟,由极为抒情的男声独唱开头,后面变成男声小合唱的快节奏,“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描述了队员们在铁道线上搞技巧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的过程。整首歌既描写了微山湖优美的风光,又几句话就把队员们打鬼子的豪迈讲清楚,作词的功力非常深厚。
原来,《土琵琶》的作词是两位大家。一位是上海籍的著名诗人芦芒,他同时也是一位画家。芦芒在抗战时也是一位新四军战士,创作《土琵琶》时是作协上海分会的领导。芦芒在1950年代还写过一首同样传唱至今的《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芦芒已于1991年去世。
另外一位词作者何彬,本来就是一位民乐演奏家和教育家,擅长弹拨乐器,尤其在二胡领域被奉为“宗师”。他更为出名的工作是整理加工了《东方红》的歌词。1980年代他成为著名的上海民乐团的团长。
作曲家吕其明
而《铁道游击队》的配乐吕其明,则是《土琵琶》的作曲。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电影配乐家之一,是中国较早将交响乐成体系地使用在电影配乐、主题曲、插曲的作曲家。1955年,25岁的吕其明从北京电影制片厂(现中影集团)调到上影厂,第一部配乐的电影是谢晋的《水乡的春天》,紧接着就是《铁道游击队》。他根据自己在抗日根据地战斗和生活过的回忆,把山东地方音乐元素,与交响乐队相结合,不仅写出了《土琵琶》这样的传世之作,还让整个《铁道游击队》的配乐,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多年后,他还写出了交响诗《铁道游击队》。
吕其明的电影配乐出了很多经典,他为电影《红日》谱曲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嫦娥一号”带到太空的30首经典歌曲的第一首。为《城南旧事》的配乐为他赢得了金鸡奖。另外,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至今仍被很多大型的国家级活动使用。
《土琵琶》是一首男声领唱的小合唱,当年电影拍摄临近尾声,歌曲已经写好,但演唱者却一直没找到。导演赵明找到上海歌剧院和上海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的歌唱演员,到录音棚录制这首歌曲。当时只有20岁的上海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学员陈景熹成为领唱。这些歌唱演员都有美声唱法功底,但根据影片需要,他们却唱得很大众化,甚至“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的“动”字,也被他们处理成四声,让这首歌一下子变得风趣起来。陈景熹后来成为上海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
● 《土琵琶》唱响60余年
1985年上影厂电视剧版《铁道游击队》,片头曲是张鸿西作词,吕其明谱曲的《微山湖》,描写的是微山湖现在清丽的风光,以及对铁道游击队的追忆怀念,歌曲依然有着山东地方音乐的特色,比如使用了“俺铁道游击队”。这首歌由上海歌舞剧院著名歌唱家陈海燕演唱,当时大部分上海出产的电视剧主题曲都是由她演唱的。
虽然《微山湖》没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那么经典,但也传唱一时,有很多歌唱家,尤其是民族唱法歌唱家,都翻唱过这首歌。
2005年山东版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作曲家郭建勇将《土琵琶》的音乐做了大胆的再创造,片头曲只保留了女声吟唱的《土琵琶》的主旋律。而片尾曲依然用的是《土琵琶》,只不过变成了男女声,由山东著名歌唱家吴侃和孟琳演唱,这个男女声的版本显得相当新颖。
2015年山东版《飞虎队》,用了男声合唱《土琵琶》来做片头曲,而且更有大胆的尝试,那就是把以前歌曲前面舒缓的部分,加快了节奏,“爬上飞快的火车”之后那些以前快速的部分,反而唱得抒情了,加上大量弦乐的垫底,听觉效果更加“当下”。
《铁道飞虎》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016年成龙版《铁道飞虎》,则用《土琵琶》来作为宣传曲,由成龙、黄子韬、王凯、王大陆等演唱。这首歌有了更多的时代气息,加入了打击乐配器的节奏感更强,也更风趣幽默,符合该片喜剧战争片的特色。宣传曲MV最后一段,山东人黄子韬还把歌唱走了音,成龙大哥扑上去纠正。成龙大哥啊,你可真是红色电影歌曲老司机!
《铁道英雄》主题曲《又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即将上映的2021年张涵予、范伟版《铁道英雄》,请来了“天王”刘德华演唱片尾主题曲《又弹起心爱的土琵琶》。歌曲主歌部分对《土琵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副歌则沿用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经典旋律。刘德华用温暖治愈的歌声,以讲故事的舒缓节奏深情献唱,为这首经典之作又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