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原型的电视剧《和平之舟》,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放。该剧讲述的是海上医院船官兵履行国家使命、赴海外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谱写英雄群像,弘扬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舷号866,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艘制式远洋医院船,其自2008年开始服役以来,积累了十余年的光辉履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深藏功与名。最近得以在荧屏展露峥嵘,可谓恰逢其时。疫情下的今天,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援题材具有无法替代的现实价值。
电视剧《和平之舟》海报 资料图片
电视剧艺术总是擅长在现实时空贴地滑翔,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平台,必然会承载一系列重要的现实议题,而《和平之舟》所承载的现实议题称得上大气磅礴。白色船身,身披红十字,866号医院船也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亲切地称作“大白船”“中国之舟”。它一路远航,在陌生的国度克服重重戒备和误解,以赤诚之心和精湛医术赢得国际信任和尊重。这一故事内核,恰好也映射了今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实际处境和必由之路。
随着《和平之舟》在海内外平台同步播出,对海军军医和海上医院并不熟悉的观众,终于有机会一睹大白船的尊容和中国海军军医精彩动人的故事,体味惊涛骇浪中一幕幕生死徘徊,共情国际医务工作者的思亲之苦和大无畏气概。大白船具有令人难忘的视觉符号属性,同时海上医院这一特定的故事情境兼具了“流动性”和“锁闭性”,适宜通过电视剧艺术这一载体加以呈现,尤其适合以“系列剧”+“连续剧”的讲故事方式,天然拥有人物、场景、情节的容纳力。更不用说,医疗题材在行业剧领域原本就是炙手可热的类型之一——因其专业知识与情感伦理两者之间的穿插融合,最能获得观众的青睐。总而言之,《和平之舟》在题材类型、故事结构、跨文化传播等方面均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
就中国电视剧类型创作的整体状况而言,行业剧的崛起之路可谓任重道远。
和其他类型剧相比,行业剧的编创过程不宜闭门造车,需要行业内专家的指导,深入了解该行业的方方面面,才能避免各种“破绽”。行业剧如想获得观众的认可,需依托于现实领域中相关行业是否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社会引领价值,一个国家行业剧的全面崛起自然也和这个国家全行业的实力全面提升密切相关。此外,优秀的行业剧往往也通过上佳的影像故事吸引人们更加关注这一行业领域,甚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
世界电视剧工业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职业剧,例如律政剧代表作《法律与秩序》、医疗剧代表作《急诊室的故事》等,曾激励了不少年轻学子选择投身相关领域,并向全社会积极传达专业主义精神,其社会教育价值不言而喻。相较而言,中国的行业剧长时间以来处于追赶和学习阶段,而这与我国的全行业发展水平也是相匹配的。因此,当我们目睹《和平之舟》以及近期的其他国产行业剧,例如《理想之城》等作品的热播,几乎就能从中得出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的国力崛起正是建立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虽然,普通观众无法深入了解各行各业的技术细节,但通过这些剧集的呈现,得以窥见全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更能深入体会到专业精神何以成为当代中国人的自觉追求。
《和平之舟》中的海军医疗团队展示出高度的专业素养,他们的医疗救助行动沉着而专业,剧中的每个团队成员,既具有军人的英勇果敢,也体现出医生悬壶济世的专业性,而观众觉得,“引人入胜的故事与节奏,让那些听不懂的医疗专业术语,丝毫影响不到自己的看剧感受”。可见,《和平之舟》的行业剧表达既专业又生动。
以医疗类型剧领域而言,以往的国产剧并不存在显著优势。《心术》作为多年前的作品,堪称那个时代的医疗剧代表,且加入了大量的第一手实地调研。但平心而论,家庭、社会伦理剧的类型元素仍占据了该剧的较大比重。2020年的《在一起》,让观众惊喜地看到国产医疗剧的显著进步,不仅故事本身所依托的现实素材极为扎实,作品显现的艺术理念与制作水平也达到了与现实素材相匹配的水准。
曾执导《在一起》部分剧集的导演曹盾是《和平之舟》的导演,或许多少体现了我国国产医疗剧渴望乘胜追击的某种决心,也让观众对以医疗剧为代表的行业类型剧前景产生了期待。年轻观众常常在评论区吁求:我们不需要看俊男美女在职业剧中谈情说爱,希望他们专心“搞事业”,更显得“硬核”一些。“搞事业”“硬核”等网络词语,表明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希望电视剧在提供情感娱乐价值之外,也能呈现某种“知识性”。当剧中主角神情专注地投入具体的专业工作,当各行业领域的知识注入剧集,不仅会让观众增长知识,也能树立对某一行业的理性认知、认同,并能深入理解一份工作与一个事业的本质区别,追求专业主义精神。为什么当代中国年轻人会有这样的观剧趣味转型呢?想必这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正向激励在起作用。创作者很难对这样的时代精神倾向置若罔闻,与时代精神相匹配、与国家全行业发展态势相映射的行业剧也将层出不穷。
三
《和平之舟》围绕着“货真价实”的866号医院船展开情节,这艘雄伟的大白船确实为全剧带来了一种“货真价实”的坚实底气。
大白船堪称这部剧作中没有台词的头一号主角。它本身就是我国海军军事实力及英雄气概的直观体现,虽然普通观众无法了解这艘巨舰的制造过程,但是在镜头中一扫而过的巨大船体、配备的精密医疗仪器,以及那些在船舰内忙碌穿梭且默契配合的船员、技工、医生、护士……他们即使没有一句台词,即使没有被安排极端戏剧化的情节,也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笃定”的气场,这种气场来源于有中国海军精神呈现、有国家军工科技实力加持的866号医院船本身。医院向来是人类庇护所的象征,当我们谈及“庇护所”时,它可以是黑泽明的《红胡子》中破败且充满悲悯色彩的穷人疗养所,可以是《实习医生格蕾》中那样的繁忙且容纳人间百态的综合医院,《和平之舟》所展现的漂浮海上却坚实可靠、稳如泰山的海上医院则令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
电视剧讲求戏剧情境的设定,一个有说服力的场景设定既可以是全剧的物质载体,也可以是全剧的精神象征。《和平之舟》确实掌握了这一要点,并围绕大白船这一场景建立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和物质场域。与之相比,其他国际援建题材或许也有着不俗的故事性,但是总难免要面对故事地点不断流转的问题,这一问题如处理不好,整个情节就可能走向松散,而《和平之舟》由于拥有大白船这样具有凝聚力和象征性的戏剧性场域,有效规避了上述问题。例如当剧情展现威利台风灾后救援行动时,故事一度转移到陆上前置医院的选址建设工作,还要表现医务人员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当地灾民上医院船进行治疗。这些并未在大白船上开展的剧情,并不曾显露出游离之态,原因在于大白船在此之前已在观众心目中完成了形象建构,无论是前置医院建设还是劝说灾民过程中产生多少艰难险阻,观众的戏剧性期待都非常明确地指向大白船。
《和平之舟》还动用数集剧情讲述军医们归航之后的家庭生活和情感纠葛,而这些看似寻常琐碎的情感戏和家庭戏,也明确指向了众多角色行动线的一致主题——面对来自陆上的婚姻、家庭、爱情的丝丝牵绊,海军军医们是否还要返回大白船?当爱人、亲人是一头的情感牵绊,那么另一头来自大白船的牵绊则关乎海军军医官兵的使命和事业。虽然整部电视剧人物众多,但是这一戏核基本上是清晰且尖锐的,也构成了全剧的情感张力所在。
《和平之舟》由陈坤、张天爱等一众明星演员担纲主演,这当然能够起到提振收视率的作用,但《和平之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戏份集中于少数几位主角的电视剧。换言之,集中展现的单线人物关系在行业剧中本来就较难实现,注重团队精神的群戏必然是行业剧的主流,围绕案例而非围绕人物关系组织故事正是行业剧屡试不爽的手法。观众戏称的《和平之舟》“含坤量”不足(意指陈坤戏份不多),这或许是一件好事。明星戏份不多,相对应地就让其他角色有更多机会展现更为立体的形象。例如技工汪鸣是全剧不可多得的配角人物,他不善言辞,甚至无法用英语和外国病人交流,却又是了不起的“沟通大师”,凭着细心的观察、淳朴的肢体语言以及难以言传的幽默感,为病人送驱蚊花露水、陪伴在产房外等候的父亲、打造婴儿床……海上医院除了医疗救助任务之外,其实也承载了跨国界交流的使命,只是这一使命的达成有赖于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于讲述国际援助的题材故事而言,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之间克服语言障碍进行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情节原动力,而汪鸣这一角色的塑造为我们理解“国际交流”打开了别样的思路:心的交流,超越语言的交流。
波瓦洛在《诗的艺术》中写道:“切莫演出一件事使观众难以置信,有时候真实的事很可能不像真情。我绝对不能欣赏一个悖理的神奇,感动人的绝不是人所不信的东西。”这句箴言颇适合《和平之舟》这样纪实性极强的电视剧。大白船的故事当然堪称某种意义上的时代传奇,正因其过于传奇,反倒更加需要细致的艺术加工,有时是将多位真实人物和多处情节揉捏在一起,有时需要削减情节的多余枝蔓,凝练人物关系,抓取人物的某一剪影,凸显重点,避免琐碎。由于故事创作注重节奏的张弛有度,创作者在《和平之舟》的情节处理中,将紧张刺激的救险段落和舒缓的抒情段落交错编织,避免因节奏的反复调整而让观众产生疲乏。上述的艺术处理都有可能和真实的866号医院船情境有所出入,但这恰是该剧编创发挥艺术想象的地方,可以在表达上得到更多空间,让剧情更加精彩。 (作者张富坚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