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海报
在诸多关于未来想象的科幻电影中,《芬奇》是一部颇为独特的影片。该片从头到尾只有芬奇一个人类主人公,通过对芬奇与机器人杰夫、小狗古德伊尔生活状态和相处过程的展示,探讨了“后人类时代”的孤独、爱与信任等命题,颇有启发意义。
所谓“后人类时代”,是指随着人工智能、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的发展,各种机器人、复制人、生化人、合成人、人机复合体等“后人类”大量出现的时代。虽然当今社会“后人类时代”尚未到来,但在不少科幻电影和电视剧中对此已有丰富的想象和表现。《芬奇》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后人类时代”的电影作品。
影片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颇具末世感的未来世界。荒凉的城市、废弃的房屋和车辆、漫天的黄沙与尘土、高温、强紫外线辐射、随时袭来的龙卷风、食物匮乏……构建出一幅生存极其不易、人类濒临灭绝的“废墟”图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芬奇·温伯格一个人艰难地生活着。电影细致地表现了芬奇的生存状况和孤独感,他一个人吃饭、洗澡、睡觉;一个人阅读《末日生存》手册,解决突发的各种问题;一个人寻找食物、躲避龙卷风的袭击。唯一能够给他安慰的,是收养的那条小狗古德伊尔。
然而,芬奇身患重症,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创造了机器人杰夫。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间里,芬奇需要教会杰夫如何保护和照顾小狗,如何寻找补给、躲避危险。更重要的是,要让杰夫懂得人性、友谊和爱,能够与小狗彼此信任,和睦相处。
在前往旧金山的路途中,杰夫学会了开车,与芬奇的沟通过程中虽然偶有摩擦,但彼此的关系也在碰撞中日益融洽。一次有惊无险的逃离人类追赶的经历,让芬奇道出了多年来一直离群索居的原因:他曾经目睹一个小女孩和她母亲被他人抢劫并杀害,自己却无能为力,故而不仅变得憎恶、恐惧、不信任同类,而且对自己的懦弱也深感羞耻,充满自责。
影片由此触及对人性的自私、残忍、懦弱等阴暗面的反思批判层面,并透露出,人类社会之所以沦为末世景象,固然有太阳耀斑、臭氧层遭破坏等自然界原因,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类的自私、贪婪、无止境的欲望和索取。这种反思批判是颇为沉痛的,也是令人警醒的。
不过,影片并没有因为对人性阴暗面的批判就陷入悲观绝望,而是在芬奇与机器人杰夫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中,体现出对爱与信任的肯定。影片的不少细节表明,芬奇的内心是渴望爱的,他保留了扉页题有“给我的小王子,爱你的妈妈”字迹的童话书,珍藏着多年前父亲寄来的明信片。虽然在生存过程中遭遇了一些痛苦的经历,使芬奇封闭了与他人交往的路径,但他内心的良知并没有彻底泯灭。收养死去小女孩留下的小狗,制造出机器人照顾小狗,都是芬奇善良天性的体现。在与机器人杰夫的沟通中,芬奇渐渐打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对人类和爱的信心。
以往的一些科幻电影,往往对人工智能充满疑虑和忧惧,以机器人失控而伤害甚至杀死人类的故事,来反思人与机器人的伦理关系,提醒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负面效应,如《西部世界》《我,机器人》《机械姬》等。与这些影片不同,《芬奇》中的机器人杰夫不是冰冷的、毫无感情的机器,相反,他单纯、可爱、乐观、有梦想。杰夫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孩,想要尝试和学习看到的一切事物。虽然因此闯了一些祸,给芬奇添了不少麻烦,受到芬奇的抱怨和批评,但他始终像儿子对父亲那样,对芬奇充满信赖。更难得的是,当芬奇陷入情绪低落时,是杰夫在毫不气馁地鼓励他,一定会到达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因为我相信你”。
可以说,影片中的机器人杰夫被赋予了人的特点和情感,是人类的好朋友。杰夫严格遵守机器人的三大指令,尤其是第一条“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并且很好地遵照和执行了芬奇为他制定的第四条指令:“如果芬奇不在,机器人必须保护小狗,本条指令优先于所有其他指令。”正是杰夫的陪伴,使芬奇敞开了封闭多年的心扉。也正是杰夫,完成了芬奇的遗愿,使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不再孤单。
影片的结尾是温暖的。在离旧金山越来越近的路上,在芬奇即将离开人世的前一刻,路边出现了翩翩飞舞的蝴蝶、金黄色的美丽野花,以及久违的和煦阳光和绿色植被。这一切都昭示着,这个世界还是有适合生存的地方的,未来仍是美好的,充满光明和希望的。
芬奇在享受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吉光片羽之后,安然离世。杰夫和小狗到达了金门大桥,在桥上留下芬奇珍藏的明信片后,又继续出发,开始了新的旅程。影片以温馨的、余韵悠长的结尾,启迪人们去思考,该如何珍惜生态环境,如何守护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任。这正是电影《芬奇》的价值所在。(作者:周仲谋,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