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主旋律电影接连出海,但电影强国的路依旧很远

“我小时候是看描写美军的电影长大的,但今天看完《长津湖》后,我对「国家强大」四个字有了新的认识。”

“一听到《长津湖》确认定档,我就马上预定好票了。影片拍得很好、很震撼。”

“我小时候是看描写美军的电影长大的,但今天看完《长津湖》后,我对「国家强大」四个字有了新的认识。”

“去看了,真的很感恩战士们为全球华人赢得了更广阔的天空,感恩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战斗决心。”

伴随着《峰爆》《长津湖》《铁道英雄》等主旋律大片在海外市场的陆续上映,“中国电影出海”又一次成为了行业焦点话题。不过,正如一众海外观众所表达的那样,在国际局势、国家大局、电影局政策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之下,今日之“出海”已承载起了更大的历史使命。

▲《长津湖》香港上映,图源新华社

比如,作为去年电影院复工后的第一部电影,《八佰》在海外上映时得到了“中国版《敦刻尔克》”的对标和称赞。海外观众将其看作中国人记录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段故事,即使不懂,也大受感动。

又比如,今年的“长津湖效应”带来了港澳地区民众和全球华侨华人的引颈期盼,诸多国家积极争取上映这部超级大片。当前,新加坡已抢得先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正快步跟进。

还有,自2017年《战狼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以来,“战狼”一词更是逐渐脱离了其文本含义,进而成为了一种官方或非官方的外交态度和外交自信。

所以,作为新时代国际交流中“国家名片”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出海仍要“提质增速”。不让“出海”二字流于营销表面,让世界感知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全行业和电影人都要不断成长、常想常新。

仍处在文化出海的初级阶段

不少报告曾指出,中国影视出海常年“内热外冷”,国产电影出海效果不佳,与中国票房大国地位不符,总体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更有打油诗写道:

游戏蓬勃在生金,抖音划过很上瘾。

网文加码造前途,动漫蓝海正起步。

剧集变得热闹闹,电影表现惨糟糟。

那么,近三年间的中国电影出海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份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拍Sir认为我们要认清几个关于当下“中国电影出海”的几个事实。

其一,从出海的国家或地区上看,中国电影出海的“常驻地”为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偶有阿联酋、俄罗斯等与我国交好的国家出现,但邻国日韩少在其列,而在印象中最应与中国电影无缝衔接的港澳台地区却仍只是零散出现。

具体而言,《八佰》和《叶问4》的出海国家/地区最多,达到10个;《送你一朵小红花》和《疯狂的外星人》没有出海记录;动画影片总体出海热度中规中矩,《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的出海国家/地区数量分别为5个和4个;其他影片的出海目的地则颇有“抓阄抽签”之意。

其二,尽管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表现整体不佳,但海内外票房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竟无个例,就连有合拍背景的影片也不能幸免。

比方说,在“国内票房/海外票房”指标上表现较好的前三部影片分别为《误杀》《叶问4》和《流浪地球》,除《叶问4》有着海外背景外,其余两部影片均为国产制造。而在具有海外或合拍背景的其他影片中,最多也只确保了中国香港这一发行地。

其三,文化壁垒一直存在,但主旋律题材确实更易出海,尤其更受海外华人青睐。

对此,学者马琳和刘琛就曾做过一份深入调查,以英国为例来研究海外华人对待中国电影的态度。结果表明,动作、喜剧、剧情、历史、冒险为五大受欢迎电影类型,功夫、历史、社会、语言、建筑为五大感兴趣符号,他们从中国电影中能了解到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则主要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真善美、和谐、以及家庭和社会责任。以上总总综合来看,不就正是如今国内市场喜闻乐见的主旋律题材吗?

▲来自《从对中国电影的态度看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中的传播——对英国华裔青少年的调查分析》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的“文化赤字”依旧长期存在,能有更多的海外发行机会是好事,但若提量不提质,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然而,诚如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电影也必须做好一系列应对挑战的准备。

从过往数据和当下情况来看,这样的挑战尤其显现在电影出海这一环节上面。

先是对岸管理者狭隘无能、台海局势不稳,直接影响了两岸文化的正常交流。从2000年至今,台湾对大陆便一直采取着“一年十部”的引进政策;据说,早年间为抢得影片发行权,还发生过台湾发行商连夜排队抢配额的事情。到了2013年,“一年十部”还更新成了“一年抽签十部”,发行商不需要再争抢名额,但能否发行却全凭运气。

以今年为例,共有《长安道》《只有芸知道》《长津湖》《刺杀小说家》《除暴》《中国医生》《三叉戟》《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古董局中局》《遇神》等十部大陆影片(将)在台湾放映,若后有退出,则由《攀登者》《兰心大剧院》《封神三部曲之妖乱国殇》《野马分鬃》《乌海》等候补影片依次补充。

其次是意识形态和宗教观念上的隔阂,这一点虽不单单针对中国电影,但确实需要中国片方额外注意。

比方说,最新漫威电影《永恒族》日前上映中东地区时就遇到了不少麻烦,该片被指涉及对中东地区宗教内容的冒犯性描写,所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等国随后便撤销了上映档期。

类似地,早前像《八佰》《金刚川》等电影在日韩上映时也遭到过舆论抵制,最终票房惨淡者有之,不了了之者亦有之。而因被网友指出宣扬共产主义,近日《长津湖》在马来西亚同样遭遇了送审被毙。该片由经手过《战狼》《战狼2》《新喜剧之王》等片的老手片商Mega Films Distribution负责发行,该公司表达了对审核结果的不满和遗憾,并表明将会考虑再次送审。

而对于像北美、澳新、英国,甚至港澳、新加坡这样的市场来说,中国电影则要百分百用质量说话了。从相关地区近三年的中国电影发行情况来看,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宁可错过几颗遗珠,不能放过保本钱袋”的选片策略。

具体而言,无论是自主出海还是借船出海,今年上映的《刺杀小说家》《长津湖》《梅艳芳》等片早被华人影业相中,年内发行了《峰爆》《铁道英雄》的华狮影业则与华谊兄弟和博纳影业长期绑定。至于像英国CineAsia或者美国华纳兄弟这样的区域性大发行商,也主要是首选《唐人街探案》系列、《八佰》这样的保本大片,其次再选《哪吒:魔童降世》《流浪地球》这样的“后起之秀”。

因此,如今谈论中国电影出海,既要考虑到它的商业价值,更要考虑到它的文化影响。自建海外发行渠道是要做的,世界各大电影节平台是要去的,长远来看,最重要的还是要打开心胸、守正创新。

要知道,在今年华语电影34年来首次落选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情况下,比起直白地宣传“主旋律出海”五个大字,终究还是像“《悬崖之上》送选奥斯卡”这样的实际行动能更显大国自信。

关键词: 电影 主旋律 强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