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电影《铁道英雄》全国热映 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电影《铁道英雄》在全国上映。电影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鲁南临城“铁道游击队”与敌人斗智斗勇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一个缩影。

图为电影《铁道英雄》剧照

近日,电影《铁道英雄》在全国上映。电影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鲁南临城“铁道游击队”与敌人斗智斗勇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一个缩影。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这样一部书写英雄、彰显家国情怀的电影上映,恰逢其时。

这部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作品,突出体现为三个“新”。

一是主流价值观的影像新表达。近年来,一些主旋律影片取得较好成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主要原因是其主题紧紧抓住观众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家国情怀的高度认同,蕴含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同时用创新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美学呈现,赢得广泛观众的认同。在创新表达方式上,电影《铁道英雄》从铁路机修车间工长老洪(张涵予饰)、站台调度员老王(范伟饰)等铁路工人入手,用更大篇幅呈现平凡人物的英雄事迹,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以小见大,表现一个普通群体在家国危亡时共同的理想信念,彰显他们共御外敌、保卫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心生敬意。主人公老洪和老王在敌我力量悬殊、斗争极为残酷条件下的个人抉择与价值取向,表现出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具象化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使主旋律的影像表达具有了较强的时代性。

二是类型化叙事的新视角。改编经典影片是不错的题材选择,但要呈现好难度较大。关于八路军第115师所属鲁南铁道大队的英雄事迹,目前已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上世纪50年代上映的经典电影《铁道游击队》等艺术作品。如何采取新的方式、新的视角讲述故事,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难题。主创团队在大量调研和史料查阅的基础上,从小切口入手进行改编,采用类型化电影叙事范式,使观众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在情节铺排上,电影《铁道英雄》既沿袭了经典的悬疑叠加动作的故事模型,也追求多样化的情节组合,使整个故事呈现新颖、完整。人物塑造方面,老洪是硬汉形象,老王是隐忍形象,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在人性挖掘方面,既有老王面对敌人盘查时的紧张,也有青年工人和护士反抗意识的逐步觉醒,表现比较深刻。《铁道英雄》在故事完整精彩的基础上,以艺术的真实演绎历史的真实。

三是工业化美学的新呈现。在选好主题、讲好故事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的影像系统,以工业化和体现工业美学的制作确保影片的观赏性、可看性,提供较好的视听体验,是主旋律作品叫好又叫座的关键。电影《铁道英雄》两次对蒸汽机车车轮的近景动态特写,对铁路站点的全景俯瞰,对机修工厂的环境及各类器具的掠影,都打造出具有工业质感的环境氛围。影片由始至终的大雪纷飞,灰白相间的暗色色调,构建了压抑紧张的影像视觉系统,有效营造了悬疑氛围。服化道方面力求精细还原,涉及人物活动的各类场景,如棚户区、家居摆设、日常用具等一应俱全、真实清晰。细节的精到还包括情感的细腻。列车车厢内的入党仪式,把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和荣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将情感推向高潮。一部电影细节的逼真到位,体现了主创团队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持续用心和尊重,也是创作者对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铁道英雄》在这方面给观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一位小说家曾说:“检验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是它能否引起我们共情。”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也是如此。电影《铁道英雄》做到了引起观众共情,不少情节非常动人、令人泪目。期待通过这部影片,能让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深入了解铁道游击队这段光荣历史,铭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从中获得思想启迪、精神力量。

(作者宋智勤 为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