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导演请指教》:探索“电影+综艺”的双赢和共赢

行内人常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除几位知名“大导”之外,对其他导演,尤其是新导演的认知十分有限。《导演请指教》一共请来了16位导演

1

真人秀节目里选拔导演,在综艺竞技场里创作电影,最近上线的一档竞技真人秀《导演请指教》让导演上场参加比赛,题材着实新鲜。导演竞技,比的自然是电影创作,16位导演根据节目的要求在两三天内拍摄短片,而后交予现场的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进行审片和评判。屏幕前的观众跟随节目的镜头,既能窥探影片拍摄幕后过程,又能沉浸式欣赏电影作品,从观看体验上来讲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如此“混搭”的模式是大胆创新,但也是有难度之举。前两期节目播出后,网络上观众的掌声与嘘声皆有,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从长远来看,这档综艺的出现倘若能够成功挖掘一部分新人导演的才华,让大众更加了解电影幕后的故事、拓宽对电影的认知,无论对电影还是综艺来说都是一件双赢、共赢的好事。

让演员的归演员,导演的归导演

当下的观众对于电影的体验、认知越来越多,不过一部电影的诞生,从创意开始到策划实施、投资、摄制、宣发、公映这一整套流程,完全开放给大众的只有最后一环,与大众“面对面”接触最多的也只有电影演员。而《导演请指教》将对焦视域从台前的表演环节向后延伸,拓宽了对影视作品创造过程的呈现,契合观众的好奇心。节目将导演这一“神秘”角色从幕后拉到台前,在真人秀的叙事中完成对角色的“祛魅”,让大众对电影的评判回归各个角色的专业能力本身,令演员的归演员,导演的归导演,对演艺市场秩序回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行内人常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除几位知名“大导”之外,对其他导演,尤其是新导演的认知十分有限。《导演请指教》一共请来了16位导演,除了压阵的关锦鹏导演之外,其他15位都是新导演。像蔡康永、韩雪、梁龙、吴镇宇这样的跨界导演,虽然已经在其他领域成名,但在导演行业里依然算是新人,更不用说曾赠、钱宁黄、王暘、王一淳这样的生面孔了。《导演请指教》为新导演提供了难得的与观众见面的舞台,对中国电影新生力量来说不乏激励作用,也有助于平衡影视行业的供需关系,为有实力的新导演提供更多的关注、更好的机会。无论如何,电影是注意力经济,在单位时间里让电影获得最大层面最大限度的关注,对于一部影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让大众对电影的关注从演员延伸至导演,对于电影注意力经济的形成、建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导演请指教》营造了一个复杂、多元的话语场,甚至是“批评”场。从开拍之前的选角到成片之后的公映,镜头尖锐地记录下了导演、演员、制片人、专业影评人和大众影评人等多方角色之间形成的话语交际与对抗。同一个影片各方评价不一,有人感动落泪叫好,有人愤而按下手中离席键。这也许构成了节目最具戏剧色彩乃至“戏剧张力”的部分,同时也刻画出了行业的真实生态,这正是电影作为社会文化产物本身必然会面临的真实处境。而如何处理艺术与市场、小众与大众之间的矛盾,如何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寻求与更大范围观众的迎头相撞,本就是作为导演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戏曲一类的传统艺术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艺术鉴赏门槛。但电影不同,电影是更加通俗的艺术,欣赏门槛较低,谁都可以看电影,自然也都能评论电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观众对于同一部电影可能会产生不同观点的碰撞。《导演请指教》节目中嘉宾围绕短片各抒己见,从影片本身延伸至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甚至上升至电影艺术史的角度进行探讨,这一过程实际上带领着大家在互动中走向了更多元化、更深层次的电影专业性读解与阐释,也在无形中启发了节目之外的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与认知。

当然,在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到,面对高质量的作品,例如新人导演曾赠执导的《爱情》一片播放完之后,现场绝大多数人都放下了争议,响起了如雷贯耳的掌声。批评并不可怕,争议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话题和噱头。无论是电影还是综艺节目本身,都需要在观众的批评和争议之中寻找更大的包容性和发展空间,走向行业更高质量的未来。

从选演员到选导演,

综艺究竟能为电影做些什么

前有一批以“演员”命名的选角真人秀,后有让导演上台比拼的《导演请指教》,综艺创作者们对电影投入的热情甚是高涨。究其原因,首先综艺的主力观众和电影的主力观众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都是由大量年轻观众组成的“消费主力军”。其次,目前电影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疫情影响下,观众对走进电影院观影这一方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这个时候,综艺发挥自身叙事优势,将电影及其背后的故事更完整地展现出来,既满足了观众审美需求,又迎合了窥视心理。同时也能利用综艺的广泛影响力,给电影演员、导演甚至制片人、编剧等角色更多曝光的机会,孕育更多青年人才,对于综艺自身及电影产业发展都是一个新的机遇。

尽管“电影+综艺”的形式存在这样双赢、共赢的可能性,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拿《导演请指教》来说,节目既有真人秀的故事桥段,又有电影作品的“公映”环节。因此也承载了观众对于综艺的可看性和电影的艺术性所持的双重期待。但电影生产的实际情况又强调“慢工出细活”,以往观众在电影院线接触到的都是经历过市场规则筛选和专业团队长时间打磨而成的成熟电影作品,这些作品构成了观众心中评判电影时所参照的“标杆”。一些新生代导演在节目限定时间之内创作的短片,就出现了离观众心理预期较远的情况。这同样构成了节目在叙事方式上的挑战,呈现什么、如何呈现,都会深度对接观众的判断,对于好导演、好作品的刻画,仍然充满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让新人导演站在台上直面台下的种种“批评”,对抗性的升级提高了综艺的戏剧色彩,但如何兼顾观影的仪式感和严肃性,也是节目在后续创作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艺术创新的道路总是举步维艰的,布满了种种荆棘和陷阱。《导演请指教》作为一档开创性的综艺节目,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新生代导演“出圈”,发掘了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但“电影+综艺”的行业课题还需要投入更多审慎的关注,综艺感与专业性的权衡问题仍需要创作者持续地加以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导演 综艺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