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网剧在知乎豆瓣评价大相径庭 还该不该拿网友评分当真?

由《误杀》导演柯汶利执导的一部网剧开播后即引发热议,12月1日,该剧在多个平台的分数终于揭晓:豆瓣仅5分出头,在超过10万条网友标记中,一星或两星的评价占比近60%

由《误杀》导演柯汶利执导的一部网剧开播后即引发热议,12月1日,该剧在多个平台的分数终于揭晓:豆瓣仅5分出头,在超过10万条网友标记中,一星或两星的评价占比近60%;但在知乎的推荐指数则从开分的85%涨到了近90%——在过去的案例中,知乎和豆瓣的口碑大体同步,但这次却南辕北辙。

2.webp

1.webp

不同平台的巨大分差让不少网友质疑该剧在豆瓣被“刻意打了低分”,再加上近年来以豆瓣为代表的评分平台多次被“粉黑大战”裹挟、陷入“一星运动”等泥潭,以豆瓣为代表的打分机制和风向标属性再次被质疑:评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评判一部剧的标准?而随着短评或打星机制愈发夹带拉踩或攻击,随着人们越来越将剧集质量之外的个人表态带进评分之中——如最近《当家主母》评论区里涌现的因“虐猫事件”而针对于正,甚至怒打一星的大量网友——都传递这一个信息:分数愈发与舆情挂钩,而不再仅仅是纯粹的口碑了。

口碑分裂

倍速看剧,让大众认知和专业知识分歧加大

《女心理师》在豆瓣的口碑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剪辑过于酷炫,对于剧情的职场方面铺排不甚满意,认为剧中的闺蜜情、CP戏份“喧宾夺主”等,不少网友吐槽剧中的心理咨询、剧情走向、人物设置“不符合期待值”“不符合想象”。

但知乎网友却有另一番解读,他们认为《女心理师》中很多细节都拍得非常专业、细致,不仅打破了大众对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更科普清楚了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生等基础概念的区别,并且剧中还展现了很多社会普遍的心理问题,并且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梳理和解决方案,值得大家广泛去关注和讨论。

这种口碑的分裂也体现在剧集弹幕中,吐槽和“二三刷走起”的声音同在。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认知和专业知识之间存在“次元壁”,而当下“倍速看剧”“爽剧才上头”的习惯,无疑让两者之间的裂缝更进一步加大。不难发现,大部分给《女心理师》差评的观众都只看了前两集剧情,不少网友认为在没看后续剧情的情况下就贸然给出差评,“一竿子打死一部剧”是不公平的,《女心理师》“就算有瑕疵,但肯定没那么差”。

近年来,有不少从业者也开始呼吁对豆瓣评分“松绑”,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认为豆瓣评分机制更适合电影,但并不适用于剧集,“一方面是不符合剧集完整观看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用户群体的偏差”:豆瓣的文青属性强烈,处在“鄙视链底端”的国剧往往会被苛求,如果手松打分高了,还容易被视为“审美不行”。

何况在“倍速看剧”的时代,绝大多数观众并不会专心致志地看剧,但《女心理师》的长镜头、高悬疑、科技感的电影画风,无疑造成了不少观众的观剧不适,很多信息甚至都没被get到。所以,评论区会出现“剪辑烂=剧烂”,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国剧中首次涉猎心理咨询的题材剧集,不免需要在剧作审查、观众接受度等多个维度权衡,《女心理师》难免会有瑕疵。而每个人的观影感受,则都是主观的、片面的。如果是因为“不适应”“不喜欢”,又或者不是大众熟悉的“爽剧”,甚至开播一两天就发表评论,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平台上的高分作品将愈发趋同,毕竟唯有同个套路、踩在观众舒适区的剧作才能得高分。那么,当普通观众要拿评分作为入坑参考的话,这几颗星星真的足够公允吗?

粉圈文化

“流量”带来热度,也更容易让“差评”有机可乘

眼下,和业内从业者同步,不少普通观众也开始对评分“松绑”,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评分平台的“水分”(无论黑红)常常超标,尤其是有流量明星参与的作品,“黑水”和“尬吹”齐飞。

在行业内,“刷黑”和“买好评”都是常规操作,不过“刷黑”的成本更低、更易带节奏是行业的共识,所以“一星差评”往往更防不胜防,基本难以避免。

“只要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剧,就一定会有对家,而且不止一个对家,‘下场’去打1星,在评论里人身攻击。这样分怎么高得了?剧也跟着遭殃。”业内人士对这种“粉圈文化”的入侵早就颇为无奈,“国产剧大家也知道,优点不那么容易找,缺点还不好找吗?只要在开播时带节奏,一黑一个准。”

无独有偶,本来原定12月1日晚8点开播的《风起洛阳》因“技术原因”推迟近一个小时才开播,但没想到豆瓣点评却“准时上线”了,“尬黑”和“无脑吹”齐飞,场面一度混乱。在此之前,国剧还发生过好几次“一星运动”“黑粉争斗”,比如青春职场剧《漂亮的李慧珍》在迪丽热巴揽得金鹰奖当晚遭遇差评轰炸,短时间内差评增加超3万条、评分一夜暴跌;赵丽颖和王一博主演的《有翡》上线后,评论区简直成了粉黑大战的地方,很多人抛开电视剧本身,转而对于演员颜值上纲上线……

在业内人士看来,“流量”虽然带来了热度,但更容易让“差评”有机可乘,造成口碑的反噬。因为“刷黑”更难辨别真伪,尤其在开播初期——当心急的观众在开播一两集就给出评分——这些分数往往也不会太高——而黑评就能毫不违和地夹在其中,整个节奏就被带起来了。“所以近年来的国产剧,也越来越难出高分作品了,倒不是演员、表演等方面水准大大下降。”业内人士曾指出,豆瓣的机制也很容易被利用:“如果你看的前几个评论都打的是1星、2星,你来个4星,就显得你特别不高级、没品位。”

评分机制

豆瓣评分体系,整改进行时

早在2015年豆瓣创始人阿北就已用长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回答了平台评分机制及刷分的问题,时至今日他的回答依然适用,但面对各方层出不穷的“作弊”尝试,豆瓣近日又推出了新的处理机制——豆瓣电影短评的显示机制改版。公告指出,短评区仅展示部分短评,由算法根据时间、热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并随机展示。影片上映之前的、与影片无关的或者包含人身攻击等内容的短评将被折叠,且其评分不计入豆瓣评分。不过,截至发稿,豆瓣还未给出界定“恶评”的更具体的标准及操作规范。

日前,豆瓣还宣布所有小组回复功能暂停使用,直到12月17日恢复。此前,豆瓣就有不少小组宣布不限期整改,值得注意的是,豆瓣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宣布将持续开展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工作,当时豆瓣表明专项行动将针对网上饭圈的突出问题。在国家“清朗行动”之下,“粉圈文化”的引导和梳理,仍需更进一步规范和休整。

对热门剧集的讨论,恰恰也是行业自查的绝妙时机,更是打开观众视野和突破偏见的契机。就是因为剧集要承载新颖的议题或涉及不曾讨论的灰色地带,它才需要挑战和“撒糖”或“爽剧”截然不同的路径。因此,简单粗暴的短评或评分更是难以将它一言概之、一刀切之的。

当影视的主创极具开拓性地推陈出新,叙事类型刷新、拍摄风格破格等等,如果这种创作热情和表达初心均被无奈心的“倍速观剧”、粉圈文化的“一星运动”所浇灭,那这将不仅仅是对创作者的伤害,也是对市场的阻碍,而最终损失的,无疑是最普通观众。

关键词: 豆瓣 评分 评价 网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