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如今国内电影的票房榜单中前十名的电影中,九部均为国产电影。近年来,中国国产电影取得了巨大进步,优秀的导演与演员不断涌现,为国产电影工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人才培养是电影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不但拍摄了大量优秀影片,而且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聚集、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早在1946年,党中央派延安电影团40多人参加东影的建设工作,尔后又有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艺工作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东北青年文工团等一些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集体调入长影。
上海、港澳的一些进步电影工作者和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也纷纷迈入长影,形成了一支以解放区文艺干部为领导和创作骨干的新型创作队伍。同时,先后举办的东影四期干部训练班,培养各类专业人员650多人,使长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充实壮大。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者和我国影坛上很多著名人士都曾在长影工作过,如袁牧之、吴印咸、田方、钟敬之、钱筱璋、许珂、罗光达、严文井、成荫、吴永刚、吴祖光、徐苏灵、特伟、徐彬、凌子风、孙谦、于蓝、钱江、沙蒙、于敏、林杉、郭维、林农、王炎、武兆堤、苏云、袁小平等。
其中,袁牧之先生被尊称为“舞台千面人”、“电影多面手”、“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和“人民电影的奠基人”。田方先生作为演员,曾参演《飞絮》、《小女伶》、《壮志凌云》、《风从东方来》、《革命家庭》、《英雄儿女》等多部影片,还曾担任东北文工团的副团长、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电影演员剧团的首任团长等。
他们在“摇篮”里创业、在“摇篮”里成长、又从“摇篮”分赴祖国各地。他们不仅带去了自己的艺术和技术,也带去了长影的精神和传统。
76年来,长影吸纳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影视明星,如庞学勤、张圆、李亚林、金迪、郭振清、浦克、梁音、方化、贺小书、刘世龙、卢桂兰、达奇、宋晓英、姜黎黎等。
还有一批演员在长影这个“摇篮”里成长,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如石联星、陈戈、陈强、白杨、田华、张平、于洋、葛存壮、李百万、赵子岳、谢添、欧阳儒秋、郭允泰、王心刚、王晓棠、张良、高宝成、黄婉秋、杨丽坤、王苏娅、赵联、李仁堂、李默然、黄梅莹、龚雪、方舒、宋春丽、李志舆、潘虹、达式常、姜文、陶慧敏、李羚、古月、孙飞虎、奚美娟、周里京、寇振海、刘之冰、陈道明、王志文、李幼斌等。在摇篮里,他们和长影人一起凝心聚力,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也留下了一串串铿锵跋涉的坚实脚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华语电影界的人才需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不仅对既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又蕴藏巨大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电影艺术家有迫切需求,还对既懂产业管理又懂生产规律的高端经营人才有迫切需求,对既善于应用新技术又精于影视制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也出现显著需求。
发现时代精品,挖掘电影人才。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继承和弘扬“新中国电影摇篮”精神,依托长春电影文化资源禀赋,以中国电影的长春话语、吉林底色、中国故事,彰显电影文化魅力,筑就电影文化高地。着眼于文脉传承,致力打造中国电影青年孵化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