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摄影师转当导演,到底合不合适?

这些作品并非是质感不行,归根结底,还是故事本身难言精彩

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豆瓣上类似的评论越来越多。尤其今年,《风起洛阳》《双探》《乔家的儿女》《千古玦尘》等大剧,都能看到此类说法。

在技术、审美迭代后,如果故事能同步升级,那国产剧未来可期。

“摄影、美术、服化道都不错,就是故事和节奏差点。”

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豆瓣上类似的评论越来越多。尤其今年,《风起洛阳》《双探》《乔家的儿女》《千古玦尘》等大剧,都能看到此类说法。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观众审美提高,能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二是编剧缺位,故事达不到要求。三是上述作品的导演,大多是从摄影师转岗过来的,有一定的创作惯性,重点容易放在画面上。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摄影师要转行当导演呢?让导演直接来不香么?

香是香,但摄影转导演,其实一直不是件新鲜事儿。

片场里,摄影师不仅是导演的眼睛,还把握着影像的“命脉”,地位不低。李冰冰曾在颁奖时说过,得罪谁也不能得罪摄影师,否则一旦没对上焦,演得多好都是白搭。

再进一步的电影摄影指导,更是承担了一部分导演的工作。作为摄影机、灯光、重型移动机械三个大组的“领导”。除了讲故事,摄影指导几乎要对组里的一切工作负责,举足轻重。

担任这么特殊、重要的岗位,摄影师对内容生产如数家珍,加上更富厚的报酬,转型当导演不足为奇。

“古往今来”,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张艺谋,都是摄影师出身,成功转型的案例。

只是转型虽好,但对新一代创作者来说,想走通导演这条路,还要在全面性上多下点功夫。

年轻一代转导演,故事都有问题?

探讨这个话题的源头,是近日开播的《风起洛阳》。剧集改编自马伯庸还未面世的小说,期待值相当高。

这份期待,一方面来自IP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主创阵容。

先不提老戏骨+中生代+流量的卡司配置,单看导演谢泽,就有可供挖掘的空间。

虽然2015年担任电视剧导演后,谢泽作品的口碑稍有下滑,但作为摄影师,他曾拍摄过《大腕》《天地英雄》《天下无贼》《青花》《后宫甄嬛传》等项目,经验丰富。

此番配上马亲王的故事,颇有珠联璧合之意。

但开播后,老问题还是浮出水面——摄影和美术拉满,故事和节奏可以更好。

这里说的节奏,倒不是剧情拖沓,观众没耐心。而是导演在叙事能力上,张弛需要调整,否则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加上《风起洛阳》与《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和设定有些相似,和《神探狄仁杰》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在产生新鲜感上,更有极高的难度。

两相结合,导演在画面上的考究,自然被消磨不少。

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双探》《乔家的儿女》《千古玦尘》等剧集中。

《乔家的儿女》烹小鲜(pengxx01)曾以拉片的形式聊过,曾担任数十年摄影师的导演张开宙,在镜头语言上极为细腻,无论美学风格还是内容密度,都在同类的电视剧之上。

但这份细腻,当下很难被电视剧观众接受,加上张开宙的故事确实有上升空间,作品的最终评价很难统一。

《双探》由费聿竹、陈宙飞共同执导。两位导演同为电影创作者,费聿竹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是标准的学院派。陈宙飞则是首次执起导筒,过往他以摄影指导的身份,和陈凯歌、张艺谋、曹保平等导演有过合作。

两位导演之前都没接触过电视剧项目,但本身技术过硬,所以在画面、美学、摄影等环节比较讲究。

可惜问题还是出在了故事上,主人公的动机和逻辑不够缜密,距离爆款差了口气。

同样是双导演加持的《千古玦尘》,问题也大差不差。

尹涛是摄影师出道,李才是动作导演出身。虽然转型后,二人曾参与过不少古装项目,之前还以导演身份搭档过《扶摇》。

但在精良的特效与制作之外,俗套的剧情,还是把剧集拉下了“神坛”。

这么看,这批年轻的摄影师转当导演,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在技术、审美直线上升,且电视剧工业愈发成熟后,大剧的制作水平已经几乎追平了国际水准。

不过节奏和故事,仍是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这两方面不仅需要导演个人努力,提升全面性,编剧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纵观影史上摄影师转当导演的成功案例,除了过于天才的创作者,想拍出好戏,找到合适的编剧是唯一的答案。

找对故事,才是转型成功的保障

其实影像艺术诞生以来,长期没有所谓科班出身的导演,大多数都是有讲故事的欲望,再以电影的形式展示给观众。

也有部分创作者,是先对影像本身感兴趣,才走上了导演这条路。

不同的入行路径,让二者各有所长。如何补充弱项,就成了提升天花板的关键。

国际范围内,大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以天赋为主,从早期的小津安二郎,到后来的库布里克、托纳多雷,从摄影师转型当导演后,仍会参与到剧本的创作当中。

他们不仅有想象力,更有把想象变成现实的能力,是难得的天才。

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数还是需要编剧给出较高明的故事或创意。国内从摄影师转当导演的创作者,大致可以划分到这类。

譬如大众所熟知的张艺谋,担任多次摄影师后,决定亲执导筒。首部作品,找到了莫言的原著《红高粱》,还拉来了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陈剑雨、《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参与编剧。

完备的故事,加上张艺谋个人的美学风格,最终成就了《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荣光。

剧集市场,也有类似案例。

成为剧集导演前,张黎在业内被熟知的身份是摄影。从1995年开始,他曾掌镜《红樱桃》《离开雷锋的日子》《横空出世》《一声叹息》《大腕》《天下无贼》《夜宴》等多部电影作品,在影像上有极强的造诣。

担任电视剧导演后,为了把故事讲好,他找来国家一级编剧盛和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建伟,创作出了《走向共和》。在几位的共同努力下,《走向共和》成为永垂中国电视剧史的经典。

而后,同样经典的《大明王朝1566》,编剧是现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的会长刘和平,在打磨多年剧本后,两位的合作,才迸发出了最耀眼的火花。

但如果没有好编剧或者好故事助阵,张黎也曾拍摄过6.5分的电影《辛亥革命》,4.4分的电视剧《武动乾坤》。国师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同样陷入形式主义的囹圄。

这些作品并非是质感不行,归根结底,还是故事本身难言精彩。

结语

所以摄影师转当导演很合适,但如果真要迈出这一步,首先要增强自己叙事的能力,跳出之前创作的固有思维,站在全局思考。

其次,找到契合自己影像风格的故事,同样至关重要。宁可多花时间打磨,也不必挑战完全陌生的领域。

君不见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的鲍德熹,亲自指导的片子在豆瓣没一部过6分。

可见技术再好,没有故事撑着,也很难达到观众的预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烹小鲜”(ID:pengxx01),作者:老九

关键词: 摄影师 导演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