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
任何人都会同意,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2021年的中国电影的话,“萧条”是最合适的。
截至2021年12月16日,中国全年总票房为452.47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615.63亿元,减少超过四分之一。预计到年末,中国电影总票房大约在48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跌回了2016年的水平。那一年,票务平台服务费尚未被纳入票房统计口径,全年总票房为454.47亿元。
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自1992年开始,并在2000年全面铺开提速。从那之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始终高速增长,从最低的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41亿元。去掉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2020年,2021年是中国电影总票房首次出现下滑。它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期过去了,转而进入的新阶段。可以称之为稳定,也可以称之为停滞。
新版“龙标”
原因是多方面的。
电影市场增长,以往依赖于挖掘新的观影人群。新建电影院不断下沉,进入三四线,乃至于更低线城市,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猫眼等票务平台的出现,压低了电影票价格,工薪阶层也因而更多地被电影院招揽。
观众数量增加,促使各行各业加大对于电影业的投资。资金进入,提升影片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吸引了更多观众。良性循环之下,中国电影总票房,如滚雪球般膨胀。
但这种增长在2021年走到了尽头。观影人群规模已经接近天花板。如今看来,创造了新票房纪录的《长津湖》,其累计57.6亿元的票房,与前度票房冠军《战狼2》的56.9亿元并未拉开差距。也就是说,1.6亿人次,成为了单部电影在中国能够发掘的观众数量的极限。
在市场顶点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能吸引多少观众进入影院,就取决于影片自身的质量。但在经历了2020年影视行业因为疫情而大停摆之后,能够于2021年完成拍摄、制作、最终上映的影片,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6-8月的暑期档、9月、11月都出现了明显的档期空白,观众无片可看。
而受到疫情带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过去几年大量投资于影视行业的金融资本以及互联网资本,也都削减了对于电影行业的资金支持。2021年开机的影视项目数量,较往年也有明显下滑。照这个趋势推算,202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能否维持2021年的规模,都成了个未知数。
《长津湖》剧照
割裂
与此同时,这一年被引进中国的好莱坞大片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在2021年下半年,《尚气》《毒液2》《黑寡妇》《永恒族》等被寄予了许多期待的电影,都未能同步引进,而这些电影则依次位列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的前三位以及第五位。
这些电影缺席中国市场的原因是一个谜。从内容,到审查,这一系列链条,如同黑箱,无法探查。但如前所述,它们的缺席,给中国电影市场,留下了诸多的档期空白,也让原本可以收获的票房消失无踪。如果它们能够被如期引进,那么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或许仍然能够突破500亿元大关。
由此引申开来,另一个现象也同样值得关注。在2021年,好莱坞大片的缺席,看上去并未引发市场过多的讨论。业界并不急于探寻背后的缘由,而观众似乎也并不关心自己无法看到这些大片。即使《毒液》前作曾经在中国获得了超过18亿元这样出色的票房成绩。
甚至那些上映了的好莱坞大片,它们的票房成绩也远远逊色于以往。《速度与激情9》累计票房13.9亿元,仅为前作《速度与激情8》的26.7亿元的一半左右。而紧随其后的两部好莱坞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与《失控玩家》的票房则分别为10.9亿元和5.49亿元。
自2014年到2019年,引进片票房占总票房的比重大约在35%-45%之间浮动。这个数字在2021年则只有21.2%。这些数字都说明,2021年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票房表现最差的一年。
在过去很多年里,好莱坞大片在中美两个市场的表现大体相近。漫威电影、DC电影、以及其他的经典电影系列,如侏罗纪世界、007、碟中谍等,都获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可。好莱坞大片也曾被认为是中国电影需要学习的榜样,涉及制片流程、剧本创作、后期特效,营销宣传等各个方面。
然而,2021年展现出来的却是,中国观众正在逐渐远离好莱坞大片。观众的审美取向常常变幻莫测而难以捉摸。我们只能对这种变化的原因,作出无法完全确证的假设。
《尚气》剧照
或许是因为好莱坞大片陷入同质化,让观众感到厌烦;或许是因为民族主义情绪抬头,使得人们更不愿意买帐好莱坞大片输出的价值观;也可能是因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宣发受到限制,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
唯一能够确定的则是,过去二十年,中国被看作是电影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在未来二十年,中国电影可能会变得更为自给自足。在这里,电影有自己的制作逻辑和审美取向,如同法国和印度一样。
中国电影市场与全球电影市场的关系慢慢割裂。
分层
审美趣味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也表现在中国市场内部。城乡之间的电影票房差距,也在2021年变得更为明显。
去掉《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这三部分别于春节档和国庆档上映,因而受到档期大幅加持的电影,2021年在一线城市票房较高的电影有《悬崖之上》以及《哥斯拉大战金刚》。而在四线城市,取代这两部电影位次的则是《送你一朵小红花》和《中国医生》。
《悬崖之上》剧照
这种差异通常会被这样解释:一线城市的电影观众,生活在更为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西方电影和较为艺术的电影。《悬崖之上》是张艺谋的作品,虽为谍战类型,但却接近于戏剧实验,并没有令人屏息凝神的动作场面。而《哥斯拉大战金刚》的精神内核,其实是西方社会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议题的焦虑,也更为一线城市观众所体认。
反之,低线城市观众则被认为更容易被贴近自己生活、更强调朴素情感的电影所打动。《送你一朵小红花》在青春片的外壳之下,包裹着一个生命与爱的故事。当主角身患绝症,随时都有可能结束生命的时候,做出的抉择总是令人动容。而《中国医生》更不必说,取材自新冠疫情期间的真实故事,总是能调动起观众最本能的情绪。
《送你一朵小红花》剧照
在中国电影业扩张的2015年前后,业内总是以“小镇青年”一词来解释上述现象。不过,当时“小镇青年效应”带来的票房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此外,业内也存在这样一种偏见,认为小镇青年将决定电影票房上限。如果一部影片越迎合小镇青年的审美,那么它的总票房就会越高。
但2021年的票房情况则显示出,迎合小镇青年审美与迎合中产观众审美,在商业表现上并不会有过多差异。前述《悬崖之上》和《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票房均超过了11.9亿元,相差不过600余万。《哥斯拉大战金刚》和《中国医生》的票房差额也不超过1000万。
在这个意义上,更适合形容这一现象的词应该是“分层”。一线城市观众和四线城市观众,各有各的电影偏好。将其中一个群体预设为电影的目标受众,自然就会意味着疏远另外一个群体。
而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这样的市场结构给他们带来的问题就是,想要用一部电影通吃全国市场,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正确
当市场变得越来越萧条,观众口味越来越刁钻,电影最终的票房表现也就变得无法预测。唯一确定的是,想要让电影表现好,那么必要条件中一定会有这样一条:这必须是一部“正确”的电影。
“正确”是政治意义上的。超越《战狼2》成为新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长津湖》就是这样一部正确的电影。2019年7月,博纳影业接到了国家电影局关于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任务。随后,在宣传部和电影局的直接指导下,电影启动了前期策划,并且还得到了中央军委方面的支持。这些都保证了《长津湖》从意图到内容的全方位正确。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长津湖》也顺势获得了票房成功。
这种正确来自于官方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因而其登顶票房冠军,也成了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电影业“战狼时代”的结束,以及“长津湖时代”的开启。
两个时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战狼》系列虽然底色仍然是爱国民族主义情绪和精神,但它更是一个根据电影市场规律来操作的项目。自一开始,吴京承袭的就是香港动作片、以及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发展脉络,然后将故事搬到中国以及海外,使得个人英雄主义能够与家国情怀嫁接在一起。而其融资、拍摄、发行,更是彻头彻尾的市场化行为,遵循电影业过去二十年以来的发展规律。
《老师好》剧照
而《长津湖》这个项目,更像是之前的《金刚川》以及更早的《建国大业》三部曲等,是官方直接指派的电影任务。而接到任务的电影人和影视公司,需要迅速调集自己储备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任务需要,来完成电影的策划、拍摄、以及发行工作。电影业的市场行为,成为了官方可以调动的社会机制,去完成官方设定的宣传议程。
因此,如果说《战狼》系列还是有着意识形态关切的创作本位商业电影,那么《长津湖》则是借用市场渠道筹措的意识形态本位电影。它们是完完全全两种不同的电影产品。
更为微妙的是,由于《长津湖》这类电影的出现,它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标准,灌输到了整个电影市场中,使得许多观众也开始用正确的标准去观察其他电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出现了诸如《尚气》被指辱华这样的一系列事件。
无可否认,“正确”已经通过电影业的毛细血管,渗透到每一个与电影有关的人的意识当中。
式微
电影在中国真的还会是一门好生意吗?其实倒不如说,它正在成为其他娱乐形式的附庸。
电影市场扩张的二十年,也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二十年。从一开始,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电影就遇到无数的竞争:从早期的聊天室、BBS,到中期的网剧、网络大电影,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剧本杀、密室。在争夺观众娱乐时间的意义上,电影的生存空间始终是在收缩的。
如今,电影更是需要借用其他娱乐形式的名义,来为自己做宣传。11月11日,电影《扬名立万》上映,宣传方将它定义为中国第一部剧本杀电影。影片是在封闭空间中,几个人一起寻找一件案件的真相。这一形式酷似当下的剧本杀。
@三联生活周刊微博
封闭空间、推理真凶,这些本就是犯罪类电影最常见的手法。而导演刘循子墨也在采访中称,“我没玩过剧本杀密室之类的东西”,“开始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是2018年年底,那时候剧本杀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将《扬名立万》说成剧本杀电影,就是本末倒置。
但是,没有办法,剧本杀的说辞,就是比电影本身,更有效,更能吸引观众入场。就连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也刊发评论,称剧本杀电影“给电影创作开拓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是电影类型扩展的新范式。”这样的情况,难免会让许多电影原教旨主义者感到心酸。
比《扬名立万》被称为剧本杀电影更糟心的,还有今年出现的两档导演竞技类综艺,《开拍吧》以及《导演请指教》。虽然各有名目,但本质上两档节目都是四位导师评判导演学员的选秀式综艺。
而这么多年中国选秀节目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这些节目打着帮助中国音乐、中国嘻哈、中国音乐剧、中国演员等什么样的中国旗号,它们对于行业本身都没有任何帮助。除了通过各种剪辑和剧本,去强行制造能够上热搜的话题,最后留下一地鸡毛以外,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参加节目的人,最终大多都还是这个圈子的门外汉。
这才是电影在中国的最好写照。没有什么人真正在意电影本身,即使有,那也是个相当小的群体。大多数人,只是把电影看成乐子,只要它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愉悦感,也就无所谓电影正在被以什么样的形式消费着。
要论证电影式微,还会有比这更好的证据吗?
《开拍吧》网络截图
消失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票房数据是中国电影业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但除此以外,有大量电影虽然获得上映机会,但票房不佳,或者根本未能上映。它们也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会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力量,如早年的第六代导演、艺术电影导演、或者现在正在努力证明自己的年轻导演。
在2021年,值得提及的有这样一些电影。《吉祥如意》,喜剧演员大鹏对于自己家乡的一次回望以及展现;《野马分鬃》,年轻导演魏书钧在戛纳获得过认可的电影,也是这一代导演中有望在未来作出艺术突破的创作者之一;《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导演新作,但因为关注作家以及纪录片属性,未能获得市场突破;《又见奈良》,年轻导演鹏飞探索情感边界以及族群回忆的电影……这份名单并不完整,挂一漏万。
在各大电影节的创投中,也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制作中的电影项目。尽管在2021年受到市场萧条的影响,报名项目数量缩水,但仍有不少项目值得期待。如要价5000万-8000万的《吉利拳王》;作家双雪涛监制,以“杀猪盘”为题材的《鹦鹉杀》;心理惊悚片《白象》;网贷题材的《人生白条》等。它们将在未来继续筹措资金,等待开机拍摄或者正式发行的一天。
还有许多默默拍摄着影像作品、并不期待它们能公映的创作者。能够了解他们的一个渠道,来自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作为中国艺术电影市场的长期参与者,他积累了足够的信誉,能够吸引创作者将影像分享给他,他再从中挑选十部,向公众推荐。这一“十荐”活动已经办到了第二次。今年8月,他在豆瓣上分享了前一年收集到的片单名录。洋洋洒洒数百部电影,证明了,如张献民所言,“影像的创造力还在。”
但愿如此。
@张献民zxm微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韩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