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社近日报道称,中国渴望在未来几年内将电影视为其软实力的绝佳展示平台,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有时会阻碍中国电影获得更广泛的国际接受。
中国电影票房在2020年超越美国,这要归功于这个“亚洲巨人”的电影院在疫情期间的业绩较好,而获得成功的主要是针对中国本土观众的影片。
其中,《长津湖》等史诗级大片表现最为突出。在收获60亿元的票房之后,《长津湖》已经成为该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近年来票房较高的电影都涉及了‘红色题材’,或者是喜剧等老少皆宜的类型,”电影专家、影院经理孙尧(音)说。
甚至像张艺谋这样在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上获过奖的著名导演也顺应了这种“潮流”。不久前上映的《悬崖之上》就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即将上映的《狙击手》也由他执导。
孙尧说,由于文化差异,票房最好的中国电影在国外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前者旨在用难以被国际观众理解的元素来打动中国观众。
导演王哲(音)则认为,中国电影的国际接受度有限应归咎于电影业的“不成熟”,业界必须“摒弃空洞的题材和制作”。
在中国,影视业习惯于把赌注压在家庭喜剧和感情纠葛题材上,仅限于满足纯粹的商业期望,孙尧还说,这导致了影视作品质量“持续”下滑。
但中国电影业的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取得过显著的国际成就。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来又涌现出贾樟柯等优秀导演。2019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凭借在奈飞平台上的放映,成为放映量最大的中国电影之一。《流浪地球》也是北京支持推动电影业创新的典型例子。
报道还称,虽然中国本土的影视网站几乎没有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压力,但本土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由哔哩哔哩、爱奇艺等平台主导,前者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影视内容。
在商业院线方面,中国每年最多只允许34部外国影片上映。尽管如此,中国市场仍然对好莱坞很有吸引力,因为好莱坞已经发现,部分大片在中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