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电影《误杀2》正在院线热映。尽管影片本身口碑两极,但肖央在这部“黑马”续作中的演技,依然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
从《误杀》到《误杀2》,戏中的父亲依然是那个身处底层,只想为子女逆天改命的底层“小人物”,而戏外的肖央在这段时间里用一部部作品,逐渐找到了自己在演员这个行业中的位置,甚至坐稳了华语商业类型片中的“大男主”。
肖央一直相信一个演员最具“反差感”的地方就在于“演得从来不是自己”——镜头前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最安全”的地方,被“小人物”成就的“大男主”或许也正是表演最特别的魅力所在。
“小人物”的信念感
如果说《误杀》当中,肖央饰演的父亲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无所不能”,那么到了《误杀2》,他触及观众的点则变成了“走投无路”的绝望。
演员任达华在采访中透露,第一次与肖央合作,最佩服的是他演技中的爆发力。比如电影中林日朗那句“我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被你们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就在上映之后引爆了不少人的情感共鸣。
而作为从《唐人街探案2》开始合作的老朋友,导演戴墨这一次对肖央表现更是刮目相看。拍摄林日朗将借来的钱反复塞给达马医生的重场戏那天,他和宋洋都在现场哭了:“宋洋因为和肖央演对手戏,四目相对非常近的距离感受到他那种无助,而我透过监视器也一样感觉的到。”
那段拍摄中,肖央的很多台词都是有感而发的即兴表演,比如一边发狠的抓住医生的衣领,一边下意识的念白“我儿子小虫多可爱啊”。每每回想这个桥段,戴墨都会非常激动:“他太真切了,我的情绪一下就控制不住了。”
肖央自己也很喜欢《误杀2》中的这段表演。
从第一部《误杀》演父亲时十分忐忑,到如今对小孩有了更加自然的好感和保护欲,肖央开始能够更快的进入和理解角色。“父爱往往自己身为人父才更能体会,它好像一种轮回,也是我们社会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以林日朗的身份换位思考,那一刻站在医生办公室里的他无疑悲惨又卑微。但现场拍过一条之后,肖央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应该换一种演法:“虽然是演很惨的角色,但我不想(变成)真的卖惨,我希望他卑微中也还能有点尊严,所以一直在找那个度。”
至于整部《误杀2》中最难的表演,他认为当属最后雨中挟持市长走出医院的戏份。那是肖央成为林日朗之后的第一场戏,彼时,故事中的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他坦言,自己当时很需要一种“信念感”,去相信这个角色的动机,真正理解他说出的每一句话背后意味着什么、经历了什么。
过往采访中,肖央曾反复提及“信念感”对于演员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最考验一个演员功力的戏,就是大段的陈述与念白,而信念感会成为这段表演中节奏、情感的最大支撑。如果代入这些概念来评价,《误杀2》显然赋予了肖央一次挑战和突破自我的绝佳机遇。
被拯救的“大男主”
肖央曾说,《误杀》是一部“拯救”了自己的电影。它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演员肖央,也让肖央找到了自己在表演上的更多可能性。
《误杀2》首映见面会上,有影迷提问肖央,老搭档王太利这次会不会到场支持他的新作。当晚,这对“筷子兄弟”在台上台下久违同框,尽管聊起曾经一起拍电影的那些往事,两人依然默契满满,但显然,如今肖央早已不再是那个跳着《小苹果》的“老男孩”。
从最初参演喜剧,到尝试自导自演,再到如今逐渐成为商业类型片中的“大男主”站稳脚跟,肖央不对来自外界的关注感到焦虑,也不排斥可能被贴上的标签——2020年,票房突破13亿的黑马《误杀》让肖央得到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那段时间前后,找到他的剧本也开始越来越多向着相似的“小人物”类型靠拢。
“贴标签这种事不是我能控制的,而且我觉得(演小人物)并不是什么坏事。”比起挑选角色,肖央更期待合作有趣的团队,一起完成一个有质感的故事。
例如这一次《误杀2》的创作中,他就对电影呈现的“医院”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充满兴趣:“限制空间之后,它的拍摄和表演就有了一个新的规则,创作者需要基于这个规则去调整,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2021年,肖央凭借《我的姐姐》中塑造的舅舅一角再次入围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连续两届受到认可,他十分感恩。
对于能否捧得“金鸡”,肖央倒是完全没有期待和执念,在他看来,奖项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压力,即便没有被选中,“我依然会专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被“小人物”拯救的“大男主”透露,自己接下来可能会再次尝试喜剧片。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肖央自认“比小时候严肃”“没那么爱笑”了,但表演本身就不在于扮演自己。套用当下流行的概念,他认为自己甚至有点“社恐”特质在身上,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不喜欢和不太熟悉的人参加饭局……
但这一切遇到表演,反而都会一一化解:“拍戏演得不是自己,镜头前其实是让我觉得特别安全的地方。”
这种反转,或许也是演员肖央最特别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