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电影局统计,截至12月21日,上海电影票房为24.53亿元,场次409.86万,人次4804.57万。今年上海新增25家影院,现全市共有386家影院,银幕数2467块,座位数33.51万个,银幕数、座位数和票房成绩均位列全国城市第一,银幕新增数同比2020年末上升3.5%。
推动影院放映提质升级
今年,上海充分发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扶持的精准性、有效性,本着“取之于影院,用之于影院”的原则,共对全市335家影院和3家电影机构发放专项资助近7000万元,扶持影院覆盖率接近90%。
作为全市第一家杜比影院,开在虹桥镇上的红星电影世界吴中路店让周边居民省掉了只能“去市中心看大片”的烦恼。经理魏聚圆介绍,高新设备给观影质量带来升级,也产生高昂维护成本,但恰好同时符合新建乡镇影院、高新技术升级等不同的资助项目,合起来能申请到一笔不小的数目,“给电影院打了强心针。”
世纪友谊影城经理田智华说,2019年,影院停业数月全面升级改造,“我们采购的三星ONYX LED屏全球只有两块,放映效果远高于一般影厅。但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需要先期投入培养观众,疫情也给观影习惯培育带来困难。”好不容易重金引进的高新设备,一时难以实现最大效益,不仅影响影院的从业心态,也让更多影院观望:到底该不该升级改造?此次专项资金明确鼓励影院安装先进技术装备,包括巨幕类设备、三色激光光源、4D放映设备、沉浸式放映设备、无障碍设备等,共有42家老影院受惠,世纪友谊影城正是其中之一。
田智华认为,尽管这笔资金还远无法覆盖升级成本,但这一雪中送炭的举动,让影院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更让大家坚信,提升软硬件水平,给市民带来更高观影质量是未来该走的路。
提高群众文化享受度
今年,上海围绕庆祝建党百年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步入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的电影党课”等主题放映活动。在各大档期中,上海各家影院对《长津湖》《1921》等主旋律影片的支持力度位于全国前列,背后也有专项资金的引导。同时,上海加大了对公益惠民放映活动的支持力度。国庆期间,上海市电影局协同郊区电影主管部门推出“上海惠农放映活动”,号召乡镇影院邀请周边农民、来沪务工人员免费观看《长津湖》等主旋律大片。
今年,上海“周周有影展”进入常态化,全市各电影机构共举办俄罗斯电影大师展等16个海外优秀电影周,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国产电影展放映活动一起,为观众带来多元、丰富的电影文化盛宴。“原本觉得没看多少,刚刚去算了一下,才发现几乎每一期都看了。”市民艾小姐是艺术影展的忠实粉丝,她翻开厚厚的集票册,发现今年大部分观影都贡献给了艺术影展。“疫情以来,国内、国际院线片受到很大影响,上艺联为我们提供了多元、优质的电影文化产品。”
上海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也对各类电影放映活动予以支持。始建于1928年的大光明电影院是上海现存影院中历史最悠久的影院,参加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以来,大光明电影院坚持每月一部影片、每周二场的节奏排映,今年共放映了11部艺联影片,累计102场。在大光明电影院经理张曙看来,走“特色放映”的路线,把艺术电影带到市场上,是老牌影院延续生命力、打造品牌的重要方式。“艺术电影能给我们带来的票房是有限的,但经过这些年的放映积累,在受众群体的引流上有很大的带动。比如遇到院线放映文艺影片时,会有不少影迷首选在我们这里观看,品牌效应显而易见。”
多数影展的片源特殊,只有排映时间段的密钥,错过了就不能重新放映,这也对影院在前期调试、中期试片、后期放映上提出更高要求。在影展举办前,大光明电影院会对每一部展映影片进行映前试片,同时还会对放映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养,有时还需要临时攻克黑白胶片放映的“课题”。张曙认为,艺术影展观众和平时院线影片观众并不完全重合。艺术影展观众一般是资深影迷,他们走进电影院所需要的服务更多聚焦在观影体验上,比如放映的画幅、色彩、清晰度等,对常规的接待服务需求反而越简单越好。“放映影展电影、接待影展观众,给了我们放映技术‘练兵’的机会。在数字放映时代,艺术影展的放映能促使我们影院在放映技术上做得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