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落在那长春的路口,心满是爱的永久……”搭建在室内冰场的舞台上,一曲美妙的《长春》拉开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序幕。29年来,这是长春市第一次在冬季举办电影节。冰上舞者、银色灯光,将冰雪与电影融合而来的浪漫气息洒满全场。“百年、摇篮、冰雪”,浓缩了一个电影厂和一座城市的“冰雪奇缘”。
第一部冰上题材电影在这里诞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上甘岭》《英雄儿女》《董存瑞》等一大批歌颂祖国和英雄的经典电影,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新中国第一部冰上题材电影也诞生在长影。
1959年,长影电影《冰上姐妹》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影片在全国上映,立即受到大家喜爱,甚至有不少人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上了滑冰。
电影《冰上姐妹》剧照
在这部电影背后,还有更多人们不知道的故事。60多年前,电影拍摄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场景都要“靠天吃饭”。拍摄过《平原游击队》《地下尖兵》的长影著名导演武兆堤接到拍摄《冰上姐妹》的任务时,冰面已经开始逐渐融化了。剧本还没拿到,武兆堤带着摄制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冰”。远景拍过去,有冰有水,不好看,武兆堤就先拍近景,实在没办法,剧组就干脆自己造冰。他们趁半夜气温低,一人拿一只木桶往冰面浇水,第二天结成冰后再用冰刀一点点刮平。
由于拍摄技术条件有限,而滑冰比赛又需要在运动中拍摄,怎么办?导演武兆堤把爬犁搬进滑冰场,把摄像机安在爬犁上,演员做出滑冰的动作,再将拍出的镜头与专业运动员滑冰的脚部特写衔接在一起,才得以体现出镜头里快速滑冰前进的画面。
本届长春电影节期间,《冰上姐妹》作为冰雪系列电影参加展映,运动员纯洁的友谊和冰雪运动独特的魅力再次上演。
冬奥与电影在这里相遇
U型道腾空旋转、坡面技巧1440度内转抓板、时速超70公里的单板障碍追逐,一群身着时尚滑雪服的年轻人,在雪场中激情澎湃,上演速度与激情……这部为冬奥献礼的冰雪主题电影《零度极限》在本届长春电影节开幕式现场首映。
影片讲述的是知名滑雪选手凌风的故事。因一场事故,他的职业生涯陷入谷底。为了挽救自己热爱的事业,凌风重返家乡、回到起点,在一群青年人的帮助下,一边寻找恩师,一边找回初心与勇气,最终突破极限,破茧蜕变。
与60多年前《冰上姐妹》的简陋拍摄条件不同,影片在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实景拍摄,雪场条件一流、画面制作精良、特技效果“能打”,充分展现出中国体育人的精神风貌。影片将于2022年1月14日正式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向第24届冬奥会献礼。
其实,这并不是长春电影节与冬奥的首次相遇。在2008年的第九届长春电影节上,以冬奥为背景的体育题材电影《破冰》成为最大赢家,获得最佳华语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及最佳音乐奖4大奖项。
当奥运与电影相遇,碰撞出的是挑战、坚持,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力量。
“冰上姐妹”在这里成长
电影城长春,也是冰雪之城。根据记载,1924年长春市中小学就开设了滑冰课;1927年长春胜利公园内建成第一座标准滑冰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春已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室外浇冰场;《冰上姐妹》上映后,更是掀起一股滑冰热潮。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加之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一大批优秀冰雪运动员的冠军梦在这里生根发芽……
叶乔波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长春,1992年她实现中国在冬奥赛场奖牌零的突破。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曾回忆儿时的训练经历:“我9岁开始滑冰,不是在滑冰馆,而是在野外的河道、湖泊,偶尔还会掉到冰窟窿里。即便这样,我们每天不到五点就爬起来在野外训练。”
1992年2月10日,叶乔波在比赛中。新华社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称为“冰上蝴蝶”的陈露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长春,她自幼就对花滑运动充满喜爱。3岁那年,陈露随父母从长春市中心搬家到了地处市郊的省体工队,新家的窗户外面就是一大片冰场。父母为她买了第一双冰鞋,她的冰雪之梦就从那里开始生长。
1998年2月20日,陈露在日本长野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比赛中,最终陈露获得铜牌。新华社发
生在长春的90后“奥运三金王”周洋也有着相似经历。她回忆,自己儿时上冰不是深夜就是凌晨,父亲每天骑摩托车行驶7公里接送她,她时常趴在父亲背上打盹。虽然辛苦,但是当世界冠军的梦想,一直支撑着她去拼搏。
2010年2月20日,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后手持五星红旗庆祝。新华社发
如今,“冰上姐妹”们虽然早已离开赛场,但却从未离开她们挚爱的冰面。她们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青少年上好滑冰第一课。出生于电影城的她们,把原来的赛场变成未来的舞台,为了即将绽放的“冰雪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