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超越》:体育题材中的人生际遇

《超越》描绘的不仅是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群像,还刻画了“体育强则中国强”的奥运精神、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2022北京冬奥倒计时,再去看这部剧,想必我们愈加感动国歌响起的时刻。

2022冬奥会开幕在即,《超越》电视剧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很好地为2022北京冬奥献礼的作品,让局外人理解国歌响起的每一刻背后的不易,也了解短道速滑冷门背后的荣誉史。

其实相比游戏跳水乒乓球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运动,短道速滑可以说于很多人而言很陌生。尤其是短道速滑500米比赛,运动员仅需滑行4.5圈,胜负就将揭晓。考验的不仅是运动卓越的技术,还有强大的心脏。

由张晓波导演、李庚希和胡军、沙溢等主演的电视剧《超越》,作为讲述短道速滑的影视作品在中国实属少见。并且《超越》剧没有以哪位运动员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要有代入感和真实感,对编剧和导演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剧本以短道速滑小将陈冕(李庚希饰)凭借热爱和意志,一路从青岛队走向国家队,最终代表国家站上国际赛场,在不断超越中成长,在冰雪速度间燃烧青春的励志故事为主线。

叙事结构上,《超越》使用过去、当下的双线叙事手法——

过去线:从1989年开始,国家开始在黑龙江组建短道速滑队;这时的郑凯新天赋异禀,但也是个“刺头”。这样的人好好雕琢是璞玉,放任自流是混混。在如何处理这种“坏孩子”上,中国体育界还是有自己的办法的,看教练和运动员如何斗智斗勇,将这些问题天赋型苗子好好锤炼受之国家麾下。马丽饰演的吴庆红教练,就展现出一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果断。

现在线:从2014年开始,“轮滑少女”陈冕决心转行并加入青岛短道速滑队。一个“门外汉”,在传统观念里,14岁成为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已经太晚了。

两个时代,不同的运动员选拔模式,不同的问题队员,从体工队模式向“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比赛模式,两个时代的刺头开始交锋。

然而有趣的是,陈冕需要打动的教练,正是当年的坏小子郑凯新。

这种双线叙事手法虽然在诸多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但在体育题材的作品中却比较少见。时代交合,回忆交错,于各种纠缠中来回切换,共同的和弦是为了理想拼搏,奋斗不息。

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老友之间的隔阂,都该如何化解,无疑是《超越》的重要议题。

从马丽饰演的教练吴庆红到陈冕这三代短道速滑人,我们看到的是传承,更是变革。

《超越》充满了矛盾与挫折,与此同时又不乏欢乐和温馨,片中没有尽善尽美的英雄,都是为了自己的热爱而奋斗的普通人。

它没有回避冰上项目从始至今在开展上所遇到的困难,不断在展现着一群荷尔蒙满溢的年轻人,凑在一起时可能产生的冲突和不和,它没有淡化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所能诱发出的人性矛盾,以及失败带给人的恐惧。

家庭离散,友情崩塌,财务危机,人性质疑接踵而至,现实生活皆现眼前。不虚伪,不掩饰,不妥协,直面现实是这部剧最值得称道之处。一切从竞技中来的矛盾问题都还给竞技去解决——那就是超越。

整体来说,主旋律、重大文艺创作、重大主题创作是近几年的好集爆款的主要动因,《超越》的高开,是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的共同努力。

诚然,把体育竞技片拍好很难。《超越》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剧中人物实现一次脱胎换骨的“超越”——既是超越对手,更是超越自己。这便是体育题材作品的永恒魅力,也是我们人生际遇的一面镜子。

《超越》描绘的不仅是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群像,还刻画了“体育强则中国强”的奥运精神、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2022北京冬奥倒计时,再去看这部剧,想必我们愈加感动国歌响起的时刻。

关键词: 际遇 题材 人生 体育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