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春节档“历史性倒退”后,电影行业该反思些什么?

然而,这次“倒退”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表现出的票价增长、观影人次回落也只是表面诱因。由此回看,纵观近几年春节档的整体变化,我们或许能从喜剧片在档期内式微、核心观影人群的持续性培养

刚刚过去的春节档,出现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历史性倒退”。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累计票房为60.38亿,同比下降23%。伴随着档期票房大幅回落,档期观影总人次也只达到1.14亿,创近五年来新低。

自春节档形成至今,这一档期一直是国内票房容量最大的档期,也是影片竞争最激烈的档期。直到目前,国内电影票房TOP10的影片中,有6部均是在春节档期间上映,占比过半。换句话说,春节档对整个电影大盘的提振颇为明显,但今年出现了落差,即便《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笨小孩》《狙击手》等多部影片都在上映后出现了票房逆跌,也未能给大盘带来明显增长,档期的“历史性倒退”终成定局。

然而,这次“倒退”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表现出的票价增长、观影人次回落也只是表面诱因。由此回看,纵观近几年春节档的整体变化,我们或许能从喜剧片在档期内式微、核心观影人群的持续性培养、以及根本上的影片质量问题等方面,寻求更值得行业深思和反思的地方。

今年春节档期间,票房走势最让人意外的影片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截至目前,该片总票房已经突破17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春节档唯一一部喜剧片。在此之前,由沈腾、艾伦等主演的喜剧片《超能一家人》撤档,而该片从阵容、投入成本、宣发规模、想看人数等多方面,都要强于《杀手》。并且,《杀手》在上映前也不被看好,上映首日排片量仅14.7%,位列第四位。某种程度上,《超能一家人》撤档,《杀手》被冷落,都折射着春节档对喜剧片变得愈发“不信任”。

要知道,在春节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喜剧片凭借与春节期间合家欢氛围的高贴合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各家争相布局的重要类型。2016年-2018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均是喜剧片,《美人鱼》《唐人街探案2》更是在档期内拿到53%以上的上座率。

然而,变化也出现在2018年,当时,主旋律向的《红海行动》凭借口碑逆袭,不仅票房频频逆跌,档期上座率更是达到54.8%,甚至略高于同档期的《唐人街探案2》。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使得喜剧片在春节档“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松动。

到了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爆冷突围,在《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三部喜剧片的围剿下,以41.4%的档期上座率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甚至受此影响,档期三部喜剧片的上座率均未达到40%。

其他类型片的突围,让行业对春节档的包容度有了新的理解,越来越多类型的影片开始征战春节档。或许正是因为影片类型的多元化,让行业产生了一种喜剧片在春节档逐渐式微的错觉。

但其实,2021年春节档,喜剧片依然拿走了近80%的票房,《你好,李焕英》虽然不是强喜剧电影,但影片最初的宣发打的还是喜剧的旗号,且在阵容上也是全员喜剧人,与档期合家欢的属性并不冲突。更直观的表现是,同档期的《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等处在头部的其他类型片,档期票房均在5亿以下。

2022年,多元化的影片布局仍然被延续下来,但最终,除了《长津湖》续作《水门桥》,只有主打强喜剧的《杀手》走出不错的票房曲线。这也意味着,喜剧片仍然是春节档强有力的影片类型,行业多元探索固然是好事,但支撑档期票房核心的类型片不该盲目让位。

看过今年春节档各影片的用户画像之后,大概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今年春节档的观影主力人群究竟是谁?

一般来说,大多数影片的核心观影人群都集中在20岁到30岁之间,在此基础上,由于各影片类型的差异,影片观影主力会向其他年龄层有所倾斜。但就今年春节档来说,观影人群集中在20-29岁的影片分别是《水门桥》《杀手》《奇迹》《四海》,这也是档期内票房TOP4的影片,承接着主力人群的观影需求。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然而具体来看,首先,《水门桥》与《长津湖》几乎是接档上映,虽然吃到了前作的红利,但两者在题材上高度相似、在时间上也极为接近,必然会影响《水门桥》的持续爆发。直观表现是,《水门桥》的档期票房与去年同期的《唐人街探案3》拉开了超10亿的票房差距。同样,票房位列档期第二位的《杀手》也与去年同期的《你好,李焕英》有约13亿的票房差。

其次,《奇迹》的观影人群集中在24岁以下的女性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粉丝向,但该片的题材与这部分群体的适配性其实并不高,这也是约束《奇迹》后期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至少从目前来看,《奇迹》还未真正“破圈”。相比之下,《四海》则因口碑低迷,票房迅速走低,韩寒此前三部电影持续增长的票房表现也由此中断。

可以看到,仅是票房TOP2的影片都已经与去年同期拉开约23亿的票房差,加之《奇迹》《四海》不及预期,今年承接主力人群观影需求的影片并没有真正释放观影主力的潜能。猫眼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期间,年龄在19-29岁的购票人群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图片来源:猫眼研究院《春节档数据洞察》

也是因此,今年春节档影片很难承担起“涨价”的重任,提高票价甚至加剧了观影人次的流失。当然,高票价也不是导致档期票房回落的关键因素,题材上的审美疲劳,内容与消费群体的不适配、口碑下滑等因素才是“劝退”核心观影人群走进影院的关键所在,即便后来及时降价,也未能改变最终的档期走势。

今年春节档开启之前,《水门桥》空降后,业内很多人认为改变了春节档的竞争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如今来看,影片整体的竞争并没有爆发出“一超多强”的势头,且伴随着核心观影人群的流失,出现了“历史性倒退”。

直白地说,人们不愿意走进影院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想看的电影,节日氛围让人们更愿意看令人高兴的电影,观影群体的迅速成长也对影片整体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四海》豆瓣短评

纵观近几年春节档,确实出现了《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超预期的影片,但这些影片在档期的逆势上扬,除了题材上的突破这一共性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品质。豆瓣上,三部影片的评分均在8分上下。

且就各影片上映的时机来看,《红海行动》乘上了主旋律影片迅速崛起的风口,《流浪地球》对“家”的新诠释、《你好,李焕英》对亲情的新表达,本质上是对春节档合家欢氛围的另一种满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春节档确实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但其所能够承载的影片仍然需要与档期整体氛围相契合。而作为目前国内头部影片最集中的档期,影片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承接大面积人群的观影需求。

而在今年春节档,尽管多部影片的豆瓣评分都达到了7分以上,但5.5分的《四海》提前失去竞争力,越过及格线的《杀手》凭借喜剧题材优势突出重围,7.4分的《奇迹》带着“粉丝痕迹”,也难让人眼前一亮。而评分最高的《狙击手》并没有抓住核心观影人群,尽管40岁以上的群体占比超26%让人惊喜,但在票房提振上难有明显突破。

整体上看,行业尝试持续扩大春节档的包容度和影响力,但这一方向需要更扎实的内容支撑,也需要对观影群体更深度的洞察。档期的“历史性倒退”固然遗憾,但对行业的长期发展而言,不失为一次集体反思的机会,让电影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稳。

关键词: 历史性 行业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