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幕后》丨揭秘高分国漫《雄狮少年》热血的鼓声

“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车窗外的狂风暴雨中,师傅咸鱼强举着狮头为徒弟阿娟送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车尾。这句临别赠言,却随风飞入少年心中。这一幕,也成为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经典段落。

“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车窗外的狂风暴雨中,师傅咸鱼强举着狮头为徒弟阿娟送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车尾。这句临别赠言,却随风飞入少年心中。这一幕,也成为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经典段落。

淘猫豆“998”开分,证明影片质量获得大众质检认可。2.49亿元累计票房,更是位列2021年内地影市动画电影年度票房排行榜TOP5。

留守儿童题材,舞狮文化底蕴,现实与梦想的反差,让此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伴随故事情节不断变化的铿锵鼓点,更是敲在了不少观众心上。

连绵不绝,节奏不同的鼓点背后,藏了哪些创作秘密?在此,中国电影报道采访了该片作曲栾慧,揭秘《雄狮少年》“鼓”舞人心背后的故事。

国潮乐器如何成为表达支点?

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达载体,通常含义丰富。主要演奏乐器的选择,代表了影片整体气质的基调。为了更能符合舞狮文化,片方选择用鼓可谓是深思熟虑。

鼓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里的代表,本土元素浓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典香港动作片《黄飞鸿》里的狮鼓之声,更是被刻进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之中。

中国古代,鼓是精神的象征。舞狮这一文化习俗中,鼓更是必不可缺的道具。以国潮元素为创作基调的音乐设计,便使用了鼓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

“当时就会有一些意向,知道需要有一些狮鼓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但当时还是比较朦胧的,导演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据栾慧回忆剧本阶段就已参与该项目,负责音乐指导。为了更好地服务故事核心主题,团队做了音乐方面的各种尝试。

当时,进行各种音乐尝试时,由于电影画面仍在创作中,需要创作者发挥更多想象空间。栾慧根据电影想要传达的燃和烟火气两大气质,做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实验,也做了很多功课。

因为舞狮与鼓点的配合,有章可循。为了更好将画面与声音结合起来,栾慧去了“南狮”文化核心地带广州寻师求教,了解舞狮中的各种规矩与技巧。最后,片方甚至专门请打鼓师傅看完成片,再按其对于画面的理解,去真实打一遍鼓点。

最终,《雄狮少年》里的音乐效果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该片甚至还在一些文创平台发布了电影原声黑胶唱片。狮鼓则是那张黑胶唱片的灵魂所在。

鼓点:人物性格与情绪的载体

用狮鼓节奏表现狮子的情绪与动作,既是打鼓技艺的精妙之处,也是电影音乐处理的一大诀窍。即用鼓声疏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情绪。

为了更好的用音乐服务于人物表达,栾慧则在片方楼下宾馆租住了六个多月。孙海鹏形容创作期间,“几乎随时下楼就能找到栾慧。”这种长时间、高密度、高频次的沟通协作,让影片的音效有了保障。

“但凡我跟他(栾慧)的距离有十分钟以上,音乐和画面的沟通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导演孙海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到。由于制作期间赶上疫情,栾慧还在宾馆被迫闭关一个月。由于片方后期制作人员全员在家远程办公,有时遇到电脑死机情况,他还要上楼去重启机器。

在高效沟通之下,鼓点逐渐与人物性格、情绪深度融合,并且具备辨识度。比如说女阿娟,她的鼓点就是比较简单、稳定,与其人物特征相匹配。阿狗的鼓点比较灵动,和他的身形形成鲜明的反差。

片中让栾慧印象最为深刻的段落,则是男阿娟在楼顶舞狮,决定是否去上海打工的“名场面”。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狮头上,主角心中砰砰的两个鼓点,则是精心设计,寓意深刻。

决赛阶段,当狮子需要通过两根悬空在水面之上的绳索,到达另一个立柱时。画面的背景音乐,便是用单独的狮鼓声,通过间奏的长短,来散发危险等信号,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全片对于鼓声运用的高潮部分,出现在擂台赛末尾,万鼓同奏为主角打气的场景中。

“第一个是女阿娟打独奏,然后其他人慢慢加入。这些其实都是狮鼓本身的声音,然后慢慢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形成一定情感了。这时候,我们很难听出来这是什么样的鼓声,更注重的是群体感。” 

此时,乱中有序成为影片此段背景音乐最大的最大追求与特征。每面鼓背后的人物不同,力度不同,故鼓点并不处于同一节奏。而又因为共同为主角加油助威,整体的视听感觉却又是趋于一致。

“其实,像这种齐奏越齐其实越不好,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它需要有误差,尤其当鼓比较多了的时候。这种误差会制造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这种震撼、美感的一个基础。”栾慧表示当时的鼓声已经代替了千言万语,旁白反而是多余的。

由于片子还需要表达一些张力较大,且复杂的情绪,故还加入了唢呐等传统乐器。燃和烟火气十足,成为这些国潮乐器巧妙配合呈现的两大听觉关键词。

轻重缓急不同的鼓点声中,相信不少观众看完影片后,会像片中主角那样反问自己一句:“听听心里的声音,是病猫还是雄狮?”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