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给你,我的新名片》:看见他们的B面人生

随着PANTHEPACK来到海边一起挑战高空滑翔,属于他们的定制综艺《给你,我的新名片》第四季也进入了尾声,节目最后,王嘉尔Jackson Wang、林恺伦 Karencici、杨长青 ICE、庄珣J.Sheon四位成员各自袒露了自己的“隐藏任务”,一个小小的礼物、一段不经意间拍下的视频,让彼此的关系不断靠近。

“节目风格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是我喜欢的调调。”

“这是偶像天花板吧。”

“每一季都是不一样的感觉,是怎么做到的,我太爱了。”

……

随着PANTHEPACK来到海边一起挑战高空滑翔,属于他们的定制综艺《给你,我的新名片》第四季也进入了尾声,节目最后,王嘉尔Jackson Wang、林恺伦 Karencici、杨长青 ICE、庄珣J.Sheon四位成员各自袒露了自己的“隐藏任务”,一个小小的礼物、一段不经意间拍下的视频,让彼此的关系不断靠近。

几季节目播出至今,“量身打造”成为这档综艺最鲜明的特点。该节目由抖音出品,每季仅围绕一个艺人/团体展开,比如首季节目为张艺兴创作《全“兴”企划》,后来围绕李冰冰设计《云边·日志》,为刘宪华策划《特别“宪”场》,如今又基于PANTHEPACK的团体属性打造《熊猫书包请查收》。

可以看出,艺人的差异化特点,使这档节目在定制化的创作思维下有了更多元的呈现形式。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节目一以贯之的“B面人生”。在《给你,我的新名片》里,艺人可以借助一个个不同的身份去体验人生的另一面,新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群体,并在近距离的相处中一点点碰撞出火花,给节目打上治愈的底色。

新的创作模式和传播路径,也让这档节目持续破圈,伴随着相关热点话题不断发酵,《给你,我的新名片》逐渐拓宽群体连接范围,构建起自己的流量池。从这个角度来说,《给你,我的新名片》以多元的综艺形式为载体、以定制创作为核心思路,最终丰富市场对艺人的多面认知,本质上是抖音对艺人宣推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短视频深度影响行业发展的当下,这样的尝试不失为行业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艺人B面下的烟火世界

《给你,我的新名片》首季节目上线时,张艺兴在节目开场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在过去的人生体验里,张艺兴身上已经有了太多太多的标签。但如今迈入三十岁,他更期待地是“不对自我设限,不对世界强求,不对未知恐惧,不对探索保留”。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固然很难,但“B面人生”的体验让他逐渐靠近问题的答案。

成为“另一个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他一直想做但没机会做的MV导演;到乔装打扮变身录音师;再到尝试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助力国风街舞推广;最终回归那个陪伴他成长的家庭,陪爷爷散步、逛超市、聊天、吃饭……多重身份重新组合的“新名片”,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甚至是不能长期陪伴家人的矛盾心理,但这也让观众从新的视角认识张艺兴,他的“B面人生”也由此一点点鲜活起来。

然而,第二季《云边·日志》并没有照搬之前的内容形式。相比于大众所熟知的荧屏中的李冰冰,《给你,我的新名片》选择聚焦其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的身份,并由此延伸定制内容。从云南大理到西双版纳,她的“新名片”都与“环保人士”相关。

其中一期节目里,李冰冰在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当起了大象护理员,铲屎、体检、养护、陪玩、野生训练……让李冰冰与这些“大家伙”越来越熟悉。身为一头自闭症小象的收养者,她在与大象和“象爸爸”们的近距离接触中,也能够更深切地感知这些“大象守护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而到了刘宪华的专属季《特别“宪”场》,《给你,我的新名片》也围绕音乐、美食、舞蹈等与刘宪华高度关联的元素打造内容。化身音乐外卖员的他,为素不相识的人即兴创作;经营深夜美食小店,用“一个故事换一碗面”;组建限定乐队的他,在弄堂开起音乐会;成为舞蹈魔法师的他,在不同地点挑战不一样的街舞表演……

最新的《熊猫书包请查收》里,PANTHEPACK四位成员在不同的主题挑战中逐渐靠近,他们不仅一起玩闹、恶作剧、挑战极限,也一起进步、奔赴共同的梦想。当然,对于刚组建不久的PANTHEPACK对每个成员来说,这本就是一张“新名片”,他们需要快速地彼此熟悉,也需要PANTHEPACK的团体身份让更多人熟知。

在这个过程中,《给你,我的新名片》的深层价值其实被更清晰地呈现出来。艺人的“B面人生”打开的不只是他们自己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大众市场对他们建立多面认知的窗口。他们在新身份下“重启”的人生,在无形中搭建起连接消费市场的桥梁,且这个“桥梁”建立在平凡的人间烟火和社会温情之上,助推艺人与更多普通人碰撞,与更大范围的群体共鸣。

定制综艺创新宣推模式

随着节目内容持续释出,《给你,我的新名片》自身的差异性也愈发明显。从2021年11月至今,四季节目的内容形式不断变化,涵盖纪实综艺、经营体验类内容、户外旅行真人秀、音乐真人秀等等,不一而足。

基于这样的尝试,《给你,我的新名片》实际上改变了以往先有节目框架、后匹配相应艺人的创作模式,而是围绕艺人自身特点来定制内容,整体上使综艺调性与艺人特点更贴合。并且,《给你,我的新名片》围绕每个艺人创作的内容单独成“季”,每季节目保持在四期左右,每期时长约半个小小时。这样的整体把控能够让观众在快节奏的节目内容中,看到多元节目形式碰撞下更立体的艺人形象,符合当下大众群体的消费习惯。

多点创新之下,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给你,我的新名片》的讨论也越来越多。知乎上,该节目的知友推荐度已经达到近80%,甚至第四季节目收官时,还有网友隔空喊话:“期待更多艺人的‘新名片’。”

正向的市场反馈也在持续加速节目传播。截至目前,《给你,我的新名片》四季节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播出表现。公开数据显示,首季节目《全“兴”企划》站内播放超1.6亿,全网释出87个热点话题,全网曝光量超23亿次;《云边·日志》也拿到1.2亿的站内播放量,站外播放超3.3亿,并在全网斩获16个热搜;《特别“宪”场》目前播放8080万,站外曝光量近5亿,全网产出19个热搜。

此外,第四季节目《熊猫书包请查收》目前播放量已超6000万,相关内容仍不断释出新的热点,全网话题也呈现出持续爆发的态势。而在整体上,截至目前,仅在抖音站内,话题#给你我的新名片 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6亿,节目相关短视频中,也出现了10余条播放近千万的爆款内容。

口碑与热度的双向走高,验证着《给你,我的新名片》这一节目模式的可行性。其突破之处在于,节目尝试将艺人宣推进一步向内容产业链上游延伸,基于艺人特点、传播诉求,以及新的群体连接方式,由下而上地影响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创作思维,最终实现内容创作与艺人宣推的统一。而在这样的尝试背后,《给你,我的新名片》取得不俗的市场表现,则意味着抖音在这一方向上的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平台依托自身流量逻辑为艺人定制内容的创作思维、以及对内容品质的把控能力也值得被行业重新审视。

“不设限”下的行业探索

回过头看,《给你,我的新名片》在定制化思维下呈现出差异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节目在很多方面都是“不设限”的。

直观的表现是,节目通过多元的内容形式来构建一个更立体的艺人形象,说明这档综艺的创作思路“不设限”;艺人在节目中呈现的差异化和多样化,也能够看出节目在艺人设定上的“不设限”;而节目整体以定制为核心创作内容,也反映出抖音在综艺内容构建上的“不设限”……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尝试,才有了《给你,我的新名片》如今的独创性,而这最终体现的是抖音在综艺内容上的布局愈发成熟。

事实上,抖音早就开始尝试搭建自身的综艺版图。一方面,平台与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一线卫视合作,共同开发系列化的综艺IP,此前的《点赞!达人秀》和当下的《给你,我的新名片》等都是这样的作品。

另一方面,平台也尝试与产业链上游的相关内容制作公司联动,例如,抖音和品心明联合出品的全国首档“所有格”纪实真人秀《很高兴认识你2》,与英皇娱乐联合出品的闺蜜旅行综艺《因为是朋友啊》等,借势专业的内容创作力,提升自身内容品质把控力的同时,拉长平台综艺内容链。

基于这些尝试,抖音也在不断强化自身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前不久,平台发布了年度战略级项目《百川综艺季》,在内容多面发展的同时,持续深耕定制综艺。由此不难发现,平台在综艺方面已经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内容生态。且在此基础上,抖音借势自身的流量运营、独家优质资源、行业连接能力等优势,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在内容创新上带给行业方向性的指引。

在这个过程中,抖音借助日益完善的内容生态,逐渐构建起差异化、特色化的内容创作路径。平台构建的综艺内容版图,不仅借助多元内容体现文化传承、社会关怀的价值内核,也在短视频重塑市场消费习惯的大环境中,基于内容创作、播出 方式及产业链搭建等多个层面的创新,给行业带来新的思考。未来,伴随着平台持续向市场输出兼具口碑与热度的内容,抖音也有望为行业内容创新和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 面人 名片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