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剧《少年法庭》聚焦社会阴暗面和小人物时,我们的流媒体依然还在拍古装和言情,还在那些小情小爱的圈子里出不来。
《少年法庭》可以和《我的遗物整理师》《D.P:逃兵追缉令》并列为网飞残酷现实主义韩剧三部曲,探讨的话题依然是校园霸凌和阶级特权,观感也依然让人愤怒又惋惜,虽然故事不新鲜但很工整,挑不出毛病来的满分命题作文既视感。
讲述讨厌少年犯的刻薄法官到地方法院少年刑事合议部新上任后在少年法庭展开的故事。曾经是少年犯罪受害人的大韩民国法官面对着有着多种故事的少年事件,思考着什么是真正的大人的作用,少年事件为什么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通过成长的过程向少年犯和世界传达着沉重的信息。
其实从内容本身来看,从《D.P:逃兵追缉令》再到这部《少年法庭》已经不是一个距离了,抛开题材红利和韩剧滤镜,他们真的拍出直击社会现实议题的电视剧。
而《少年法庭》之于韩国社会,就很好的剑指了——少年恶魔。
一个电视剧最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其戏本的矛盾和主角们的情感审视。
这部剧中,我们能看到一位嫉恶如仇,一套信尺,果断绝情的女法官。
能看到一位坚持人权出于基本尊重的男法官,坚持性本善,残存的一丝人性善的男法官。
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中,如果按照国产电视剧「不谈恋爱就会死」的写法,这样两位天作之合的法官肯定会在一起。然而《少年法庭》就像《秘密森林》那般,男女主两者都相互欣赏,各有各的难言之隐。
这部剧最大的观感就是反转反差。
人设鲜明而且反差。资深高冷前辈带热血青年、女前辈。后辈是个心软的碎嘴子。还不是简单的性别互换,沈姐真正有姐姐范,担当,大气,有胆有识,心软手腕硬。
她出场不凡,穿得不像法官,神色凛然,界限森严,敢怒敢言,有勇有谋,能屈能伸——仅仅是作为资深从业者这一点,就秒杀大多数律政剧里“女新人”“女下属”或反派女boss的设定了。更关键的是,她还清醒冷静,法律的功能在她这里发挥到极致,缜密的解释,灵活而坚定的适用。
左陪审小车法官的温情、冲动、天真和偏执,更反衬出她的冷静。但她的冷静更像是封印岩浆的岩层,山一般厚厚压下来,仍能从中奔涌出同情和愤怒。
女主的人设太吸引人,她不是完美的造物主,而是情感与理智并存的复杂的人。她冷静解释和“操纵”法律,但每次,她都完全不掩盖自己对少年犯的立场:极度厌恶。而带着创伤和厌恶,她不悔自己每一份“判决”。无情和有情,是她作为法官的本色。
可以说,反差在男女人设也在剧情。
善良的男法官,仇恶的女法官,他们两者在戏剧之间的冲突矛盾,两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少年法庭》现代职业剧出发,就塑造和定型了两条支线出来了。
比如开篇就是女主在接受采访时的自白,问及为什么要做少年案的法官,她毫不避讳地说,因为她对少年极其厌恶。
后面就是男女主出场,男主性感软绵,类似于用爱与关怀教养人的形象,女主就很冷冰冰,怀着恶意去看待孩子们。
案件的反转,更是烧脑。
比如第一个案件,在少年说出“我听说未满十四岁是不用坐牢的,对吧”的时候,估计所有人都恨不得这个孩子去死,明显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为所欲为,可是随着案件深入,女法官发现了疑点,少年并不能精准分尸,证明杀人凶手另有其人。后面出现的真正凶手,态度更恶劣,而且两人可以说是同谋,又一个反转。
至于后面的一系列案件,都带着非常强烈的反转。完美似乎以为结局是这样的,可隐约之中会出现另外的真相……
电视剧的最终去向——我们要探讨少年恶,并且学会恶之必要。如同电视剧里面每个人都不是行为上学的工具人,而是每个案件道德底蕴的审判者。他们的罪行都在电视剧最后的法官之锤敲下之前被不被定义,最后曝晒,以昭示世界,这就是少年恶,恶之必要。
每个行业都有刺头,也要有受害者与发声者,青少年的世界永远绚烂且奢靡,美国有青春迷醉的《亢奋》,日本有《告白》,而中国有《小欢喜》。
这也是更深刻的社会议题——少年犯是各种意义上的悲剧,受害者,施暴者,都是。谁来审判缺席的监护人?谁来实际担起改造少年犯的重担?法官和法律能教会小孩子什么?
孩子是家庭行为、社会行为的模仿者,他们的成长轨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社会的问题。
我想,透过烧脑深刻、耐人寻味的剧情本身,我们更应该关注背后的社会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