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今日(7日)播出的第五集《臣子》以明代文官集团里的两个典型代表——“能臣”张居正和“清官”海瑞为例,讲述古代臣子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成为内阁首辅,一直是张居正的梦想。23岁便高中进士的他,当时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官场7年也未能达成夙愿,这让张居正很挫败,于是以养病为由,回了江陵老家。隆庆六年,在朝堂韬光养晦多年的张居正,敏锐窥见风暴的来临。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张扬自负的年轻人,官场的历练让他变得老成持重。太监冯保与首辅高拱的朝堂争斗,最终以高拱被斗倒为结局,张居正则顺理成章接替空缺的首辅之位,距离理想更近一步。
成为首辅后,张居正在政治上整饬纪纲,通过“考成法”激活官僚体系;经济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军事上,重用名将戚继光,极大抵制了外患;农业上,任用河道专家潘季驯,有效治理了黄河……一系列举措促使明朝实现“中兴”之势。然而,张居正死后,他的另一面,也被搬到案前。他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权臣,不仅被万历皇帝抄了家,也留下被人诟病的污点。
出生“贬官流放地”——海南的海瑞,对嘉靖皇帝二十多年都不上朝,沉迷修仙的行为感到愤怒,于是写作长达三千字的《治安疏》,抱着必死的决心,抬棺上书进谏。海瑞对嘉靖的批判可谓是尖刻、辛辣,让嘉靖龙颜震怒。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欣赏海瑞的忠勇刚直,在他的暗中保护下,海瑞幸免于死。
清廉刚正的海瑞给了明朝官场极大的震慑,却也让他成为官场的对立面,他每到一处,就有地方官主动提出离职或请求将他调离。海瑞死后,人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其丧事不得己在大家凑钱下才办理完。这位和官场格格不入的“古怪”臣子,收获了无数民心。
张居正与海瑞,虽然价值观、选择各有不同,他们也都并非完人,所言所行各有局限,但都笃定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践行到底,履行自己选择的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