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婚姻》与《婚姻的两种猜想》作为2022年开年大剧,两剧目前都在卫视与视频平台热播中。尽管热度较高,但两剧的口碑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婚姻的两种猜想》已被一星二星差评刷屏。都市情感剧的创作极易套路化、同质化,编剧和导演作为主创若不打开视野和格局,留给观众只会是俗套与真烂的一地鸡毛。
2022年2月,《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两部聚焦“婚姻与职场”的都市情感剧同期播出,两剧热度都打入了猫眼电视剧全网热度榜前五,自播出以来,《我们的婚姻》在猫眼电视剧全网热度榜常居第一,《婚姻的两种猜想》位列第四位左右。在微博剧集话题中,#我们的婚姻#总阅读超6.2亿次,讨论次数高达56.7万次;#婚姻的两种猜想#总阅读超7.7亿次,讨论次数高达93.6万次。
尽管《我们的婚姻》和《婚姻的两种猜想》热度较高,但两剧的口碑表现并不理想,两剧播出都已超半月,豆瓣皆未开分,但一星与二星差评已经排满《婚姻的两种猜想》的豆瓣短平区。以目前口碑表现来看,《我们的婚姻》豆瓣评分基本能上及格线,但《婚姻的两种猜想》肯定难上6分。
△《婚姻的两种猜想》豆瓣差评
《我们的婚姻》和《婚姻的两种猜想》皆是不差钱的上星剧,两剧都有着很好的演员阵容。《我们的婚姻》由白百何、蒋大为、蒋欣等主演,在北京卫视、腾讯视频播出;《婚姻的两种猜想》由杨子姗、彭冠英等主演,在湖南卫视、优酷播出。尽管佟大为、蒋欣、杨子姗等都是口碑较好的演员,遗憾的是,对于演员的喜欢并不会减少观众对“烂剧”的吐槽,反而连带演员一起“骂”。
《我们的婚姻》和《婚姻的两种猜想》的口碑滑铁卢让我们看到了都市情感剧再次走进“死胡同”,相比于此前热播且口碑较好的《我的前半生》《小欢喜》等都市情感剧集,《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为何热度大口碑却不佳?都市情感剧的市场前景又是如何?
若以十年为单位,每一个十年都会有几部都市情感剧成为经典代表作,2000年至2010年的都市情感剧代表作有《金婚》《蜗居》《婚姻保卫战》等,2011至2020年的代表作则有《回家的诱惑》《我的前半生》《小欢喜》等,这些以“都市婚恋”为主题剧集在当年引发的热议,似乎至今仍能感受到对作品探讨“余温”,这就是优秀影视剧作品能超越时间与社会变迁的魅力所在。
△让马伊琍再次走红的《我的前半生》
国内剧集市场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只要题材有热度,则必有跟风之作,且相比于古装剧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置景、服化与特效制作等,中小成本能以小搏大、且能较好规避审查风险的都市情感剧就成了投资的热土,于是投机的、质量较差的都市情感剧就被快速造出,而缺乏对生活的深度观察以及对故事精益求精的态度,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同质化、模式化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在《我们的婚姻》与《婚姻的两种猜想》两剧中,剧集的主题、人设、情节设置等都毫不意外地落入“套路”中,主题是两性、婚姻与事业的探讨,人设主打全职主妇/职业女强人与“渣男”老公、“奇葩”婆婆等,情节走向为女性意识的觉醒,“老三件套”的内容对观众而言缺乏惊喜和信意。
比如《我们的婚姻》男女主人设与《我的前半生》男女主人设大同小异,男女主故事线的发展也大同小异,两剧故事的开始沈彗星(白百何饰)和罗子君(马伊琍饰)都是全职主妇,老公也都因热衷工作与自负开始忽视妻子与家庭,面对这样的人设组合,观众不用动脑子也能预测剧情接下来的发展:夫妻双方误会加深,一方甚至出轨,两人走向离婚,而后女方重回职场,在经历一些不算困难的困难后,有“主角光环”的女主在职场火速开挂。同样类似的角色还有2020年上映的《三十而已》中的顾佳(童瑶饰)。
△沈彗星和罗子君角色相似性很高
虽然主线故事乏善可陈,好在《我们的婚姻》还有其他三对CP发展出一些新的故事看点。《我们的婚姻》剧方在微博营销中热推剧中CP,推出话题#我们的婚姻CP特辑#,引导观众参与互动“四对CP,你最磕哪一对?”,尽管热度不高,但多组CP也算该剧的一大看点,且每组CP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喜怒哀乐,多多少少总能引发观众的一些共鸣。
△《我们的婚姻》你磕哪一对?
《我们的婚姻》说烂也不算太烂,更多的是俗套人设和剧情缺乏惊喜。而《婚姻的两种猜想》则是真“烂”,没有惊喜也就算了,《婚姻的两种猜想》所展现的“三观”甚至让不少观众受到“惊吓”:比如女主原谅男主的冒昧与“非礼”,甚至还和男主在一起了,比如男主刚结婚就发出取老婆回家是要有人打扫、有人煮饭等直男“感慨”,甚至将女主送入“女德班”,而后还有婆婆的加入“虐”女主,以及来自男主家庭的一系列鸡飞狗跳。《婚姻的两种猜想》在预告阶段发布了“婆妈的战争”片花与“渣男”版预告,从剧方最初打出的“婆妈”与“渣男”的营销卖点来看,这剧走向狗血也实属必然。
△预测《婚姻的两种猜想》男主锁定2022国剧最烦男主之一
《我们的婚姻》的婚姻还有4集播放至大结局,《婚姻的两种猜想》还有5集播放至大结局,两剧通过大结局实现口碑逆风翻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都市情感剧若不是陷入同质化创作的陷阱让剧情乏善可陈,就是以烂为烂集狗血于大成让观众叹为观止。由衷希望创作者们可以深入生活深入角色,另辟蹊径做出有新意的好故事,不要让都市情感剧贴上“烂剧”的标签。
目前,国家政策是鼓励年轻人结婚,鼓励二孩三孩,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影视剧时常用自己的粗糙创作、模式化的思维成功让年轻人更加恐婚,无论与真实人生,还是政策倡导多少都有些背道而驰。比如,被严重标签化的“婆婆”一角,都市情感剧中各种恶婆婆如同童话故事中的恶毒继母一样,被严重“负面”以至于给不少观众留下心理阴影,似乎婆婆和继母一样,其属性似乎都是“恶”的。难道现实中就没有暖心的婆婆吗?答案肯定是有的,但为什么我们影视作品总是将“婆婆”一角反面化?是快餐式的创作让编剧只能将角色标签化,还是编剧的创作思维已固化?
△《婚姻的两种猜想》剧照
“恶毒/奇葩婆婆”让年轻观众恐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陷入套路化创作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创作者们而言,其格局势必要打开,对生活缺少观察,对故事缺少创新,对婚姻的理解只是各种狗血和一地鸡毛,其作品的最终呈现也只是一地鸡毛。正如豆瓣网友评“这种类型(都市情感剧)的片,完全考验编剧和导演对生活的理解”。《婚姻的两种猜想》失败就在于主创并未拍出对婚姻“深入观察”后的“猜想”,只拍出了让观众厌弃的“一地鸡毛”。
反观此前优秀的都市情感剧代表作,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作品在以“婚姻”为主题进行创作时,还有其他更深刻的主题和社会议题。比如2007年上映的由郑晓龙导演执导的《金婚》,结婚五十年叫金婚,《金婚》讲述男主女“相互扶助走过人生艰难岁月,最终牵手走进金婚”的横跨五十余年的婚姻故事,尽管《金婚》的剧情也有婆媳大战等婚姻中不可不避免的矛盾,但《金婚》给到更多是感动与温暖,让人看了想结婚,而非现在都市情感剧更多是年轻观众更加恐婚。2009年上映的《蜗居》则“反映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住房问题所影响的婚恋观至今仍在。2019年上映的《小欢喜》则聚焦于高考之下三个家庭的悲喜故事,更侧重讲孩子与教育的问题……
如果只是对爱情与婚姻泛泛而谈,或是抖机灵般堆砌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网络热梗,并不会创作出好故事。都市情感剧其实是一类非常值得深入创作的剧集,尽管都市情感剧是以女性观众为主导,但由于剧集涉及婚恋、家庭、职场、生活等方方面面,其受,同时受众年龄也可覆盖老中青三代人,中小成本、聚焦现实的都市情感剧无论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着实不该用同质化、模式化的粗制滥造浪费了这一大好题材。
期待创作者们能打开格局反套路、反标签、反同质化等等,深刻聚焦社会现实,深入创作为观众献上精彩好剧。
结语
由于影视剧制作周期至少一年左右,有的剧集因为种种原因甚至需要两到三年才得以上映,剧集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有可能就趋于“落后”,这就需要创作者们对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前瞻思维,比如生育率下降、二孩/三孩、双减等问题是当下社会热议的焦点,难么一年、两年后社会的焦点又会是什么呢?
总而言之,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且对社会发展趋势有一定预判,有利于好剧产出。因为缺乏社会思考、只卖“婆媳大战”与“渣男”的剧定是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