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光字片”的设定是《人世间》作为年代剧最独特的一点吗?

所以也是这两部年代剧取得高收视率的一个原因,确确实实在上世纪90年代新世纪以来,不只是我们这个当代题材的年代剧,也包括像晚清民国期间的很多年代剧,像《大宅门》等等一系列年代剧很多都引起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也是一再成为我们公共文化的一个基本议题。

50年间,差不多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他们在作为普通人的周遭辗转,在这50年中是怎样的一个起承转合和进入方式,这确实是年代剧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年代剧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所处时代和我们普通百姓的这么一个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追溯。比如说,年代剧的最经典的代表,也差不多是年代剧的起点,也是我们中国电视剧开始进入到长篇电视剧的起点,就是当年的《渴望》。其实背后《渴望》在那个年代获得万人空巷的原因,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移动互联网,还是广播电视时代。《渴望》在广播电视高峰时代之前的这么一个阶段,有万人空巷的收视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么说也暴露年龄,这在今天看来其实也是一个陈年往事的过往。

当时的中国正在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制转型的周期内,显然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年代剧背后高收视的这么一个机制,就是看一部好的年代剧能不能触碰到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方式、生活样式,从生活史的角度进入。

当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这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因素。再后来比如说像《北京人在纽约》,这个变量又来了,《渴望》的变量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们普通人都要去适应。而到《北京人在纽约》,这个变量来的是不只是国内的生活,也包括迎来国际化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我们生活方式、生活样式的变化,这也是当时作为年代剧来讲,《北京人在纽约》获得高收视率的一个原因。

而这背后的转型就是我们普通人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用我们今天的年轻人的话来说的话,就是感觉那个时代就是“能处”,但是自己又不会怎么办?特别着急、特别焦虑对吧?你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开始出现了;从国内向国外,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又来了,那只有适应这一条路。

所以也是这两部年代剧取得高收视率的一个原因,确确实实在上世纪90年代新世纪以来,不只是我们这个当代题材的年代剧,也包括像晚清民国期间的很多年代剧,像《大宅门》等等一系列年代剧很多都引起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也是一再成为我们公共文化的一个基本议题。

刚才讲像《渴望》也好,《北京人在纽约》也好,《大宅门》也好,包括像后来的《乔家大院》、《闯关东》,当然也有很多当代题材的,不同线索的年代剧都在不断地展开。

《人世间》这部年代剧,它的一个非常独特性,也是在现有的讨论当中没有讨论到的,没有触及到的一个点。其实刚才讲生活史、生活样式,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指向,就是光字片。其实这也是我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么一个在现有的讨论当中没有被触及的一点,因为之前有媒体采访我,问孙老师,你对哪一个角色印象最深,如果要是按照一般的讨论的话,肯定会说那我对秉昆印象最深,对吧?

但是,对于我来说最触动的其实是整个被称为光字片的这么一个片区、街区。因为在《人世间》当中的话,光字片不是说一条街道,它是一个以光字开头的这几条街道的这么一个总和,简单地说大于街道又小于区一级的行政单位的这么一个地方。

这恰恰也是上一代或者是说上一周期的我们普通人生活方式、生活样式的这么一个最为典型的一个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在这其中的话,上一代人的或者上一周期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得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呈现。从这个角度进入,也是我们《人世间》得到这么高收视率的一个原因。好,本期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词: 人世间 年代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