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英剧《疼痛难免》:豆瓣9.4分,隔着屏幕都会痛

英剧《疼痛难免》,前不久结束第一季。豆瓣评分9.4,近3万人给了5星好评。片子类型标记的是“喜剧”,但不少人看片时,笑着笑着就想哭。

英剧《疼痛难免》,前不久结束第一季。豆瓣评分9.4,近3万人给了5星好评。片子类型标记的是“喜剧”,但不少人看片时,笑着笑着就想哭。

整个剧集根据亚当·凯的回忆录《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改编。妇产科医生亚当·凯(由本·威士肖饰演),卡在连轴转的医疗机器里,永远缺觉过劳,每一天却仍努力保持着专业和同理心。

《豪斯医生》《良医》每集破解一个疑难杂症,让人们看到医护人员的超群智力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而《疼痛难免》则向观众展现一线医护工作者光环下的残酷现实。

起初我以为疼痛难免的,只是女性分娩的瞬间。听着亚当的叙述才发现,疼痛更像是人生的底色,快乐顶多是附加的。

一、困在系统里的医生

作为一名初级妇产科医生,亚当每周工作97个小时,半天接诊上百位患者,三台传呼机轮番呼叫。

面对无知到让人抓狂的夫妇、要生吃胎盘的孕妇、制造“小孔塞大物”惊喜的年轻男女,这位医学工作者总要想方设法保持“专业”的淡然。

每天浑身沾满各种人体体液,一周里三次穿着的内裤被别人的鲜血浸湿,临下班前一刻还常常被喊去做手术。凌晨时分下班,坐上驾驶室,车还没发动就累到睡着。 

穿衬衣去医院,一秒就报废。

亚当说:“在这里,基本就是你一个人划着一艘大船,而这艘大船还着了火,没有人有空教你该如何划船。”

这艘大船既是妇产科病房,又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系统之一,英国NHS旨在给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免费基本医保服务。近10年来, NHS因预算不足、员工短缺、运作低效等问题饱受争议。

剧集中的妇产科病房中,紧急信号铃每隔十来分钟就误鸣,天花板更是漏水4年没人修理。老旧的病房仅会在卫生部官员参观前进行小范围的粉饰。

除了“缺钱”,公立医院还“缺人”。病房里总有紧急状况,人手又总是短缺,年轻医生处于“随时候命”的状态。亚当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参加挚友的婚前派对,结果,上司一通电话,就把他召回去接着值班。一线医护工作者每天都在用血肉之躯,来给系统打补丁。

别以为这样拼命,就能换来丰厚的收入。亚当计算过,一名初级医生的时薪,比医院停车场的咪表收费还要低。毕业五六年,同龄人纷纷住进大房子,逐渐安定成家。亚当却依然租不起离医院近一点的房子,车也破旧得连偷车贼都嫌弃。

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做妇产科医生?

亚当在自传里曾写道:“妇产科是唯一让我兴奋、并且真的有所期待的地方。”每次成功接生一个婴儿,他都会在更衣柜的小纸条里悄悄扣个1。

他的上司洛克哈特先生的办公室有一面墙,上面贴着其亲手接生的婴儿照片,堪称妇产科医生的奖状墙。只不过,妇产科病房不仅充满新生的希望,同时潜伏着死亡的阴影。

正如另一位性格直率的妇产科主任医生所言,“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在你手下死去的婴儿,都能装满一辆大巴车了” 。 

亚当的一次误诊,贯穿了第一季的剧情。那些血腥的场景不断闪回,愧疚如潮水般漫入亚当的生活,冲击着亚当的自信心,淹没着他和伴侣的亲密关系。

长期被高强度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夹击,片中所有一线医护人员都像亚当一样,一副心力交瘁又硬挺着上岗的惨样。(当然,除了开跑车上班的亚当上司稍显从容。)

他们将私人时间压缩到极限,就为了让更多婴儿平安来到世界,为患者争取多一些陪伴亲友的时日。只不过,有些患者家属会理解医生的付出,有些只会冷冷地丢下一句“你的薪水是纳税人给的”。

亚当曾说过:“一名伟大的医生得有肥大的心脏和扩张的主动脉,这样才能不断把涌溢的同情心和善意泵出给这个世界。” 送院患者心脏骤停,有医生来做心肺复苏,那么身心俱疲的医生谁来拯救呢?

二、治愈又致郁

一入医门深似海。在英国,要想拿到执业资格,除了要读5年的医学院课程,还要完成2年的基础培训,其间每4个月换1个职位,并顺利通过2场医学专业考试。

改编剧里增加了1个实习医生的角色姝娣。她每天去医院上下班,都得背着复习册和历年真题。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姝娣差不多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和备考。两天里只睡三四个小时,她逐渐变得阴郁、情绪化、狂躁。

获知考试通过的当晚,姝娣一个人值班。她及时排查出患者的宫外孕,又麻利地给分娩的孕妇止住大出血。看着这位新同事能快速成长,亚当露出欣慰的微笑,主任医生也不再吝惜夸奖。

天空渐白,夜班结束。姝娣走出医院大门,打破“第四堵墙”向观众说:“对不起,我真的努力过。” 

当天,她自杀了。

明明再坚持一下就能熬过去,为什么不继续工作下去?姝娣陷在过劳的泥潭里,只是她自己没发现。

过劳(burn-out,又称“职业倦怠”),在2019年首度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名单中。世卫组织认为过劳应属于一种“职业现象”,而非一种疾病。

世卫组织将过劳定义为“一种因长期工作压力导致的、尚未成功控制的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包含工作效率低、常提不起劲或精疲力竭、对工作持消极态度或愤世嫉俗的感觉等3个特征。

压力大和过劳的区别。/@Fairy’s heart

本季的最后,身心俱疲的男主选择回到公立医院工作,但现实中的亚当却不然。经过6年的职业培训和6年的病房工作,即将晋升为顾问医生的2011年,亚当终于脱下白大褂,转行做情景喜剧演员。

他受尽一次手术失误的折磨,经常半夜惊醒,浑身冒冷汗,仿佛回到冰冷的手术室。辞职后的一年多,他都处于抑郁的情绪里。没出门,没跟朋友往来,体重狂掉。他说自己投身到新岗位,才感到自己“活过来”。

主演本·威士肖和亚当·凯合影。

亲朋好友起初并不太理解亚当弃医从文的原因。直到2016年,英国医生因政府新一轮的医疗改革而发起大规模罢工。当政客批评医生们贪得无厌的时候,亚当公开发表《致卫生部长的一封公开信》,声援昔日同行。

亚当重新审视自己的从医经历,出版了《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用狗血剧也编不出来的惊人细节,在毒舌吐槽间掀开英国公立医疗的遮羞布。

三、倦怠社会,谁能逃脱?

亚当辞职至今已11年了,医疗工作者的过劳问题非但没缓解,反倒在3年的新冠疫情中急转直下。

全球医护人员以疲惫和倦怠为由,正在成群结队地离开工作岗位。《柳叶刀》子刊《护理研究前言》曾发文警告“全球医疗保健的未来正处于危险之中”。

2021年美国医学网站Medscape对1万多名医生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医生表示过劳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影响,10%的受访者为此考虑是否要放弃从医。

严重的过劳问题甚至让医生产生自杀的念头。有1%的医生试图自杀、13%的医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其中妇产科、骨科、耳鼻喉科的医生产生自杀想法的比例最高。

疫情以来,英国公立医疗系统超负荷运作,看诊的预约轮候时间延长,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把怨气发泄在医生身上。英国医学协会去年8月公布的调查显示,半数医生曾目睹同事或亲身遭受患者的恐吓或暴力对待。

这些令人崩溃的职场环境,迫使一线医生不得不辞掉工作。据英国NHS的官方统计,2021年第4季度英国平均每天有3名家庭医生辞职,预计到2023年,英国将有7000个医护岗位的缺口。

要随时候命,要专业完美,要让“客户”满意,要准确拿捏分寸,还要不断学习充电。一天24小时,绝大部分的思绪被工作缠绕,无暇爱人又爱自己。

这基本是剧集中亚当的工作日程,也是当代打工人的职场写照。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提及,当今人类仿佛整体被注射了兴奋剂,演变为一架效能机器,力图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功效。这时候,生命被简化为一种效能,引发过度疲劳和倦怠。

从埃亨伯格的观点,这位韩裔哲学家引申道:“倦怠综合征不是表达了筋疲力尽的自我,而是表达了疲惫、燃尽的心灵。”

人们前仆后继默念着“是的,我能够”,日以继夜地进行着自我剥削。想对加班说“不”,想退出竞争,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又不愿把世界让给那些你所鄙视的人。

离开医疗系统后,亚当曾对媒体说过:“一个人不可能真的不再当医生。看到路边受伤的自行车运动员,你会小跑过去,也会一一回复那些发短信来咨询怀孕的朋友。”

承认系统里的过劳,正视身心的耗损,不是要逃避生命的追问,而是想要找到伤口,创造一个治愈的机会。人生疼痛难免,但愿过劳可防。

参考文献:

[1] 永远缺觉过劳,英国医生为什么这么惨?从英剧《疼痛难免》说起丨界面新闻

[2] This Going to Hurt:写尽妇产科医生的辛酸丨黄二刀

[3] Adam Kay:‘If I had kids I would put them off studying medicine’丨The Guardian

[4] 好累,我真的撑不下去了!丨Fairy’s Heart

[5] 如何知道自己“过劳” 身心快要被掏空丨BBC

[6] 由于医生遭受“倦怠” NHS因每天三人辞职而面临GP短缺的恐惧丨英国《镜报》

[7] Lancet子刊与倦怠斗争丨中国网

[8] 疫情让医生的职业倦怠表现更加严重,美国1%的医生试图自杀丨界面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晓洋

关键词: 豆瓣 疼痛 屏幕 英剧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