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是一部家庭片。
豆瓣上的打分人数,还真不少 ...
有身处社会弱势群体的纠结,活着,真不容易 ...
这一点,最近频频被“隔离”的我们,感同身受。
所以,不如通过看一部电影,给自己、给孩子来一场关于“家庭、青春期、责任感”的思考体验吧。
作为家中唯一的正常人,露比从小就要为全家承担和外界交流的工作,充当“人肉翻译机”。
不上学的日子,早上要陪父兄出海打渔 ...(当地法律规定:捕鱼船上不能全是聋哑人,避免接受不到重要安全信号)
风风雨雨中捕来的海货,还会被中介人盘剥,拿去近60%的利润 ...所以,经常要为一家人去“讨价还价”,争取多一点收入。
因为家庭的关系,在学校里,也是常被看低、嘲笑的“底层学生” ...
梦想和亲情之间,她该如何选择?
鲁比的一家,除了聋哑之外,和普通美国人家,似乎并无不同。爸爸有些粗鲁,脑子里似乎缺根弦 ... 夫妻两去诊所看和“性”有关的毛病,女儿还得跟着做翻译。
妈妈维护着家庭收支平衡,努力保持生活的体面,也要求女儿为家庭做出贡献 ...
而哥哥,看到家里万事都需要妹妹帮忙,自尊很受打击 ...
作为家里唯一能听能说的人,露比穿梭在“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在正常人那里,她是“聋哑一族的代表”,而在家里人眼里,她代表着这世界上大多数的“正常人”。
她还告诉露比,在露比出生时,她曾祈祷露比是个聋哑人。
因为,如果不是这样,身为聋哑人,她会辜负作为正常人的露比。更担心的是,长大后露比会和自己不亲近。
所以,每当女儿展现“独立自主”的苗头时,她都会直白地提醒女儿:我们这一家,需要你。
这样的母亲和女儿,终归是能互相理解的。
内心一直压抑着。这种自卑与压抑,反而让他在得到妹妹帮助时心情沮丧、脾气暴躁!
兄妹二人,表面上吵吵闹闹,彼此没有好脸,但内心里对彼此的爱与关心,心知肚明。
粗糙、老实巴交的蓝领工人父亲,一辈子糊涂做人、简单生活,想的不多;对女儿,帮不上什么忙,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支持她做出正确选择。
影片的另一大主线,是露比的“青春期烦恼”。
但露比的烦恼,来得更为深层。因为,在这样的年龄,她开始体会到,视角不同,一切都不同。
在她的视角中,家里人无时无刻不在向她“索求”,期待她帮他们去解决无休无止的问题,拖累她的交友、自我发展 ...
被海警发现,船上都是聋哑人,听不到信号 ...于是被罚了很多钱。
船上需要一个听力正常的人,而这个人,只能是露比(家里没钱能雇得起能听见、而且懂哑语的人)。
作为聋哑人,他们深切的无助,让人看了心酸 ...
一家人难得去学校音乐会,他们听不见露比的歌声,只能通过观察他人表情来判断露比表演是否受欢迎。女儿唱的那么好,却怎么也无法感受 ...
因此,为女儿“唱歌”的选择担心 ...
而家人也理解了露比的视角,勇敢走上独立自主之路,给露比去实现梦想的自由 ...
虽然电影里常规的青春期元素也不少 ...
I really don't know life at all
电影里的这位音乐老师,充满人格魅力。
一开始,露比甚至不敢在合唱课上唱歌 ...
而他发现了露比的唱歌天赋,激发她的内在热情 ...
用科学的方法去训练她 ...
为她指明发展道路(去上伯克利音乐学院),在面试关键时刻,还为她“救火” ...
春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