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宁浩×葛优再合作?《北京进行时》立项主角是他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这一系列连续两年共计斩获了近60亿票房。在各种非官方票选和评论中,宁浩与葛优搭档的“北京”单元都名列前茅。

还记得“我和我的”系列里,葛优饰演的那个跟萨马兰奇称兄道弟,不把张艺谋“放在眼里”的小市民张北京吗?

最新立项信息显示,宁浩导演公司坏猴子影业的新电影项目《北京进行时》已正式立项,主角正是“张北京”!

故事梗概这样写到:在儿子订婚宴上丢了面子的张北京在帮助北漂邻居脱口秀编剧刘昂喜后,又重新找到存在感。

在被刘昂喜写成素材后,张北京被推向风口浪尖,多年友谊破裂最终误会解除,张北京也帮助刘昂喜真正了解并爱上北京。

当“笑点担当”张北京与时下最流行的脱口秀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宁浩是否能与葛优三度合作,都引发观众期待。

从短片走出的“张北京”凭什么撑起一部电影?葛优与京味喜剧又有怎样的渊源?

为什么是张北京?

“宁浩拍出了北京味儿!”“葛优演活了张北京!”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这一系列连续两年共计斩获了近60亿票房。在各种非官方票选和评论中,宁浩与葛优搭档的“北京”单元都名列前茅。

擅长黑色喜剧的宁浩一直关注小人物命运,这与葛优的戏路和这一系列的特质不谋而合。就这样,两人开启了等待多年的首次合作。

将北京奥运、农村医疗这样的宏观命题与地域小人物故事相结合,“拍一部具有北京文化质感的普通市民故事。”

宁浩曾说:“一部电影能否成功,塑造真实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必不可少的。”

张北京正是这样一个人物。

人到中年,离异单身,头发掉光,戴一顶白送的鸭舌帽,裤腿儿永远短一截儿,脚蹬一双老布鞋...

开口就是地道的北京腔,张北京一亮相就自带浓浓的“市井气”。

除了这一身行头,葛优还把骨子里的“京味儿”注入人物,很多桥段都是现场即兴的发挥。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呀”也成为流传甚广的标示性台词,为观众津津乐道。

和葛优诠释的很多小人物一样,张北京同样不是完美的。

他表面上油嘴滑舌,贪吃好占,总爱耍点小聪明,内心却烧着一团火,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他代表了某种我们特别熟悉的人,一身小毛病又很善良。”

这也正是张北京的魅力所在,一个不完美的“好人”更能引发普通人的共鸣。

通过两部戏,张北京在观众心里扎下了根儿,也成为葛优、宁浩和这座城市的共有符号之一。

葛优与京味喜剧

短短20分钟就能征服观众,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戏,“张北京”看似举重若轻的表演背后是葛优30多年的演技历练和生活沉淀。

从《顽主》《大撒把》《上一当》到一系列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手机》《非诚勿扰》,葛优俨然已与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京味喜剧的一面旗帜。

1988年的《顽主》是葛优主演的首部电影,他与张国立、梁天饰演三个靠替人解闷为生的北京失业青年。

葛优的角色“杨重”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顽主”,只是个胆小、慢半拍、蔫淘但不出格的普通青年,恰好契合了他本人腼腆慢热的性格,演起来格外顺手。

通过杨重,葛优找到了戏路,摸到了表演的“门”,也让圈内记住了这个“长得有点着急”的北京小伙。

葛优的父亲,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曾评价葛优“脸型不上镜,太圆了,跟一毛一个的面包似的。”

但没想到,恰恰是这种搁人堆里找不着的长相,成就了他与生俱来的平民色彩。

随着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比起高大全的伟人故事,老百姓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系列京味市民喜剧也就应运而生,备受观众欢迎,撑起了贺岁档的一片天。

葛优在这些电影里的角色有出租车司机、自由职业者、下岗工人,也有带点文化的摄影师、主持人、海归等等,但无一例外都透着地道的北京味儿,是无数北京普通市民的缩影。

《没完没了》

葛优饰演的小人物不是“苦哈哈”的,带着北京人特有的个性,无论顺境逆境,总保持着几分乐观豁达,无论表面如何油滑狡黠,内在总暗藏着善良、质朴与真诚,因而格外生动可爱。

《非诚勿扰》

有学者曾用“短、俏、脆、诙谐、辛辣”形容北京话的特点。葛优主演的这些京味电影也都称得上是京味语言的狂欢。

那些密且逗的台词不是“硬咯吱”人笑,而是善用比喻、讽刺、冷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葛大爷”这个爱称并不仅因为他有些“着急”的长相,更因为他戏里戏外亲切随和的状态,就像邻家大爷,紧紧地接着地气。

葛优一直记着父亲的八字箴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也时刻提醒自己:“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在荧屏里演的是人,在生活中没有理由不像人。”

《古董局中局》

正是这份低调谦逊,让他总能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平民人物。

就连那些时隔多年走红网络的“葛优躺”、“啃黄瓜”表情包,也都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才能“抠”出来的细节。

赵园先生在《北京:城与人》一书中如此阐释“京味”:“京味”之所以以“味”命名,它强调的就不单是题材性质,即它不是指“写北京的”这样一种题材范围。自然,对于地域特色浓郁的“京味喜剧”而言,也要拍出专属于这座城市与人的独特味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这座古城正变得越来越现代、包容和融合,也因为种种原因,京味喜剧甚至京味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期待《北京进行时》能片如其名,拍出北京最当下的精气神,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共同呼吸。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