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国产电影须走出“档期依赖症”

7部清明档影片集体宣布撤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疫情的冲击,国内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影院都不得不停止营业。

近期,电影市场因为疫情而增添不少变数。3月25日一天里,7部清明档电影宣布撤档。

7部清明档影片集体宣布撤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疫情的冲击,国内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影院都不得不停止营业。但是很多平时喜欢看电影的观众早就发现,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近年来国产电影的上映也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到了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影片就扎堆上映,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是一旦到了平时,往往又没有电影可看。

其实,这就是近年来已屡屡引发业界关注的国产电影“档期依赖症”。在影片的出品发行方看来,能够挤进“黄金档期”,就有了票房上的保障,所以即便明知这些档期市场竞争激烈,也要拼命搏一把。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黄金档期”,确实有些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更多的电影,则充当了陪衬的角色,出品发行方的愿望完全落了空。

一些电影之所以产生“档期依赖症”,无非就是觉得假期公众有时间走进电影院,观众的体量会被放大。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档期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多部电影挤进同一个档期,显然也会分散观众。更何况,即便是放假,大家也不是只有看电影一个选择。所以,决定一部电影票房的,还是影片的质量和口碑。

今年春节档张艺谋的新片《狙击手》,影片质量和口碑都不错,但是票房却始终不高,只能屈居春节档票房第三梯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春节档竞争太激烈,影院在排片上无法一一顾及,观众在不可能每一部影片都看的情况下,只能忍痛割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比如《无名之辈》《扬名立万》《爱情神话》等等,都是在传统的“淡季”脱颖而出,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归根结底,观众对电影的核心诉求主要来自于影片内容本身而非档期,电影市场要想良性发展,就必须摆脱“档期依赖症”,培养大家的日常观影习惯。电影不该是过年的“饺子”,而应是日常的“大米饭”。

关键词: 档期 国产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