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国电影家协会等机构出台制作行业标准 夯实电影强国基石

我国要成为电影强国,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出国产大片,更需要打造强大的电影工业基础。电影工业基础有六大构成要素,包括强大的投融资体系、庞大的创作和经营人才库

经过产业化改革之后20年的发展,中国电影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制作经验和产业发展经验,比如中国的后期制作公司已经能够做出《流浪地球》这样令世人惊艳的国产重工业大制作科幻片。但在发展过程中,受累于缺乏全行业认可的流程和标准,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包括:市场不大且存在无序竞争;科技含量较低,软件和算法的研发力量比较薄弱,软件原创较少,较多地依靠引进;上游环节的投资人和导演对后期制作了解和重视不够,部分地增大了后期制作环节的压力;后期制作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不够,导致效率不高。在这些不足中,科技方面的问题需要更长期的努力来解决,市场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市场博弈来解决,上游同行的支持需要后期制作人员去沟通、争取,而制作环节的效率问题,则可以通过行业自律和科学管理,通过在全行业倡导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来解决。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委员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中国电影声音制作者联盟这3家行业协会决定,联合研发推出电影后期制作的行业标准,希望吸收全行业的意见,逐步完善这个标准,推动其获得广泛认可并在全行业实施,进而推动后期制作产业生产效率提高。

我国要成为电影强国,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出国产大片,更需要打造强大的电影工业基础。电影工业基础有六大构成要素,包括强大的投融资体系、庞大的创作和经营人才库、要素齐全的影视基地、可建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模化的影院设施、强大的多层次发行体系以及高效率、高科技的制作产业等。在这些要素中,高效率、高科技的制作产业非常重要。考察研究国际大制作影片的创作过程可以发现,制作的比例越来越大,高科技棚拍越来越多于实景拍摄,后期前置的工作越来越多。在后期制作领域,我们要虚心承认自己是追赶者,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本土化的再创新,促进本土制作行业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制定本土化的中国电影后期制作标准,就是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为中国电影工业夯实基础的任务。

后期前置已经成为行业惯例,而且制作技术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电影拍摄的前、中、后期,被业内人士所惯用的术语“后期制作”会逐步成为一个名不符实的术语。所以,“中国电影后期制作标准”应该被“中国电影数字制作标准”所取代。

理想的电影制作产业,应该实现制作标准化、生产流程化、合作协同化、艺术科技化。制作产业的这“四化”,制作标准化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实现制作标准化,才可以达到生产流程化、合作协同化,才可以在标准框架内提高国产电影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我国的相关行业专家一直致力于探索电影制作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研发撰写本土化的行业制作标准文件。期待这一行业标准早日面世,为做强中国电影工业和建设电影强国夯实基石。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