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现实主义题材力作,传递温暖现实

近年来,不少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的现实题材佳作在票房和口碑取得双丰收的好成绩,现实题材迎来创作热潮,但“悬浮”“伪现实”“贩卖焦虑”等问题也逐渐显露。本期《今日影评》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与我们一同聊聊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问题。

近年来,不少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的现实题材佳作在票房和口碑取得双丰收的好成绩,现实题材迎来创作热潮,但“悬浮”“伪现实”“贩卖焦虑”等问题也逐渐显露。本期《今日影评》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与我们一同聊聊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问题。

前不久,人民网发文:“现实题材作品‘贩卖焦虑’要适可而止”,影视创作到底应该如何呈现生活,观众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实题材作品?

事实上,现实题材的作品创作,是非常难的,首先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胡智锋教授一针见血地说到:“有一句老话叫‘画鬼容易画人难’。”现实主义的题材创作,描摹的就是我们真实存在的、正在发生的人和人的生活,大家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标准。所以人物刻画得恰当与否、真实与否,观众一目了然,这就是影视创作中最大的难题。胡智锋教授补充说:“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文艺工作者,越是难越要迎难而上,我们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要向观众呈现我们这个时代最真诚和最真实的记忆。”

胡智锋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现实主义力作温暖现实》里提到:“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现实题材创作,是影视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貌似我们都在面对现实和表达现实,但是为什么面对和表达的效果经常被大家质疑?对此,胡智锋教授分析称:“很多影视创作,在某些方面有不大好的倾向,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属于讴歌式的现实主义,但它缺乏现实基础,我们称之为‘伪现实’;还有一种,就是把现实当中一些让人不愉快的,甚至是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东西,给放大,忽略了生活中温暖的、美好的东西。”现实题材创作当中容易走向这两个极端,导致我们作品当中呈现出来的效果,经常受到质疑。

胡智锋教授也再次提出,现实题材作品当中应该强调温暖现实主义,让现实主义力作反馈和温暖我们的现实。薛晓路导演的《穿过寒冬拥抱你》里描写的是疫情里的困苦和艰难,但是里面传递的乐观、积极地面对残酷现实的态度,是非常温暖人心的,本片也是非常典型的温暖现实主义题材。此外,《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这一系列也都是温暖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小孩》里出现了很多非常极端的冲突和矛盾,有网友评论称:“大量刻意的矛盾和冲突,令人不适。”也有网友称:“很真实,很多剧情能在现实找到影子。”确实在现实题材的创作当中,不少影视剧为了博取观众眼球,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找一个点,比如“卖惨”,或者极端地去追求“爽感”。胡智锋教授分析称:“这个‘卖惨’和‘爽感’跟直面现实的痛苦和这种温暖现实的诉求不是一回事,因为我们能感受到,真正的温暖现实是直面生活的痛苦,但不绝望,也不过度炫耀里面的惨点。”

就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真实体现了普通老百姓求医难的现状,但整部影片下来,并未让人觉得有“卖惨”的嫌疑,反而觉得非常真实。就如片尾老太太跟警察的对话,没有痛骂、没有卖惨,只是真诚地说到:“你就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这里既能让观众感受到她的艰难,又能体现她努力为自己争取生存机会的态度。主持人瑶淼补充说:“不是说不能去表现痛苦,而越是极端的痛苦,越要辩证地、真实地去展现它。”

传递现实主义精神,真实与真诚是缺一不可。很多现实题材作品是空有名义,而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对此,胡智锋教授说到:“真实地面对和真诚的表达是现实主义题材最重要的精神气质。我们看到很多现实题材做成了非真实的一个面对状态,它把现实的人和事玄幻化了,样子和装饰是今天的,但是电影里展示的生活状态完全脱离了真实生活。”瑶淼提到:“就是影视剧里呈现的街道、汽车、吃的饭、穿的衣服都是我们熟悉的,但是这些人说的话、做的事情,包括他们的情感,又让我们觉得非常陌生。”

这些脱离生活的表达,都是创作者“想当然”地表达的一种体现,唯有真实的面对、保持真诚的创作态度,未来才能见到更多更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电视剧的诞生。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