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青年导演李睿珺共完成了六部电影长片的创作,这些作品都把镜头对准老家甘肃张掖的老人、儿童等群体,对农村、土地和生命进行严肃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今年1月,由他执导、海清主演的新作《隐入尘烟》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华语片时隔三年再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然而,直到他在拍摄第三部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前,李睿珺都没有找到投资,拍电影的钱全靠自己东拼西凑。
2003年,怀着对电影的热爱,李睿珺从山西传媒学院影视广告专业毕业后便来到北京,因为全国大部分做电影的人都在这里。“先是去了很多广告公司应聘,都没有成功,后来就去电视台做编导、剪辑、摄像……反正什么都做,一边解决生计问题,一边写剧本等待,看看有没有机会认识一些电影人。”李睿珺说。
陆陆续续等了两三年,李睿珺觉得,不能再这样无休止地等下去了,既然找不到别人来投资电影,那就自己出钱拍吧。他找亲戚朋友借了三十多万,再加上自己这几年工作攒下的钱,拍完了长片处女作《夏至》。影片虽然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但在国外转了一圈回来后,还是没有人来投他的电影。下一部的资金还没着落,上一部还欠着外债,李睿珺一度看不到希望。
拍完《夏至》后很长一段时间,李睿珺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有时跟家里通电话,听到父母的语气不太好,他就想,是不是有人来家里要债了,压力陡然袭来。往往凌晨三四点,他还在马路上溜达。“但我又觉得我还年轻,还有机会,找些活儿干,肯定能把钱还了。”那段时间,李睿珺什么活儿都接,还去帮别人拍婚礼,一天挣个三五百块,他已经觉得很不错了。只要攒到一两万块钱,他就赶紧给家里邮回去。
没钱的时候,李睿珺把消费压到最低。那时他住在北大附近一个胡同的大杂院里,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房租一个月才四百多块钱。对生活也没有要求,每天出去吃碗面或者盖饭,填饱肚子就行。最穷的时候,一天伙食费才一块五毛钱,买一张饼,切成四份,一顿吃一块。“一个月一千来块钱就能活下去。有活儿就出去干活,没活儿就去中关村图书大厦看看书,写写剧本。”
好在李睿珺拍的都是自己的家乡,以及那片土地上善良朴实的人民。除了帮助李睿珺筹到初期拍片资金,他的家人朋友也成为他拍电影过程中的“御用班底”。《夏至》制片人李睿琪,就是他的亲哥哥;讲述留守老人的《老驴头》索性就在李睿珺姨夫家拍摄,演员都是李睿珺的家人、亲友;最新作品《隐入尘烟》,姨夫还荣升男主演,和“国民媳妇”海清演对手戏。
尽管每一部作品的资金都捉襟见肘,拍摄条件也艰苦简陋,但在创作质量上,李睿珺从未松懈和妥协。在深圳白石洲拍摄外来务工人员题材的《路过未来》时,他想找到一处能看见世界之窗的楼顶作为拍摄地,那片的楼大多没有电梯,每栋楼都租给不同的人,也联系不上房东,为了实地勘景,李睿珺只能一户一户蹲守,想尽各种办法爬到楼顶去看,每上下一趟,外套、裤子、鞋子里都是汗水,光是为了这一处景就折腾了很久。“大家觉得没必要,可我觉得始终不能放弃,即使有备选也要找到最佳方案。”李睿珺说。拍《隐入尘烟》时,为了搭建场景要拓大量土坯,每天李睿珺和父亲、哥哥、姨夫四人去拉土和泥、拓土坯,整个胳膊都青了,躺在床上,浑身的骨头都酸痛的。
“既然决定从事这个职业,就要想到会有很多艰辛时刻。拍电影就是这样,你拼尽全力拍,也不代表这部作品会成功,但如果稍有不慎,就一定会失败。”李睿珺说,“对于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就那么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人物小传】
李睿珺,1983年出生于甘肃高台,2003年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其执导的电影作品包括《夏至》《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过未来》《隐入尘烟》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知名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