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迈克尔·贝执导,杰克·吉伦哈尔、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艾莎·冈萨雷斯主演的动作片《亡命救护车》已于4月22日全国院线上映,两名悍匪、一辆疾驰的救护车、两小时紧张刺激的亡命之旅,都昭示着好莱坞擅长动作场面的那个男人——迈克尔·贝又回来了。
但在一个个劲爆动作场面的背后,《亡命救护车》国内上映首日仅收获200多万票房,不及《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首日票房的二十分之一,同时影片评价两极分化,有观众直呼“爽片”,也有观众大喊“闷片”。在集齐枪战、爆破、追车等商业元素于一身后,为什么这辆“超速”救护车最终还是“失控”?本期节目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洪帆,与大家一同聊聊这部电影。
从影片展现的各种元素来说,《亡命救护车》都属于具有爆米花卖相的,迈克尔·贝也是中国观众相当熟悉的动作片导演了,这次首日票房的失利超出很多人意外,但从电影本身的质量来说,这种失败也并非意外。
影片翻拍自丹麦的同名电影,原版影片是一部低成本制作,长度也只有80分钟,这个体量十分合适讲述一个紧凑又高速的封闭空间故事。而迈克尔·贝擅长大场面,在改编时也十分用力,以至于有些用力过猛。同时影片核心的追车在场面上也难以取悦已经见识过许多超现实大战的观众,使得整部影片感觉刺激有余、精彩不足。
洪帆分析:“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看到它这个片子,虽然它的重点是在追车,但是其实整个影片到了40分钟的时候才开始去追车。所以它这个长度,相当于把原来的80分钟,拉长了1.7倍,这是一个根源上的问题。我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整个就是两张皮的感觉。这个故事的内核和迈克尔·贝在动作场面上使的劲,这是两张皮,就是大炮打蚊子,然后看着很不舒服。”
同时影片的人物塑造也颇为失败,呈现出扁平的形象,无法引起观众共鸣。影片中人物的逻辑关系相当混乱,两个主人公本身应该是兄弟情,也是影片中最重点塑造的情感,但交代得过于脸谱化。洪帆认为:“前面整整40分钟,是一个可以充分地让你去写人物(的时间)。那我们发现,无论是它的画面交代,还是台词交代的话,其实是一个非常功能性的,好像一个文字提示一样。人物并没有真正地丰满和立体起来。你要表现兄弟情,至少会有一个事件,我们会产生情感的。但这个片子连这个都懒得做,我就是看了很长一段时间会发现这两个人是不是兄弟,其实并不重要,或者说它完全可以替代掉。”
毕竟从题材和体量上,《亡命救护车》就是发生在一辆救护车上的惊险故事,论场面和视觉冲击还是难以和当下盛行的超级英雄等超现实类型相匹敌。迈克尔·贝也费了很大劲去制造一些具有冲击力的视听效果,他通过各种特别的视角以及运动镜头来表现速度感,但结果适得其反,因为镜头中不止一处在运动,使得画面上主体并不突出,让观众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一处。这些镜头都充满炫技的感觉,但却让整体观感显得臃肿,破坏了叙事节奏。
近几年来,迈克尔·贝导演的几部影片口碑不佳,他急于重新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于是我们在《亡命救护车》这个小项目中,能看到他庞大的野心。一些过度使用的技术也是作为他今后创作的新尝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他的野心并未让影片获得成功。
《亡命救护车》失败的背后,是好莱坞在创作动作电影这一类型上遇到的瓶颈。类型片创作实际上是一个急需“新血液”的东西,无论从创意还是人员来说,爆米花电影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一些陈旧的套路放到今天,可能已经难以说服见识过大场面的观众。如果说影片创作有哪点是不变的真理,那必然是能引起共鸣的故事、能打动人的情感,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能给观众带来心灵震撼的,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