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风起陇西》的大结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陈恭的死,太让人揪心。这么一个可爱的人,为了匡扶汉室,为了他自己的信念,牺牲了爱妻,差点牺牲兄弟,放弃了为父报仇的恩怨,最后也以舍弃自己的性命,而保全了所有的参与者,还落得一个不忠不义的骂名。
真的,这样的结局,让人五味杂陈。
导演路阳用八个字点评《风起陇西》:旗子之身,勇者之心。是啊,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局中的一个旗子,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差错就是万劫不复。在身不由己的命途中,很多人舍身取义。这是一个旗子的宿命,也是一个勇者的选择。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像陈恭一样,为了最后的胜利,舍弃所有的角色也挺多的,比如《伪装者》里的王天风,《风筝》里的邓耀先。邓耀先的结局算是好的,虽然,中间他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最终还是还原了身份,得到了应有的尊敬。
本文想说的是结局比较悲壮的王天风和陈恭。之所以把这两个角色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两个人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但结局相似。在相同的命途中,他们两个人做出的选择又不同。这种不同选择,源于人物性格的差异。从角色塑造的角度来说,陈恭这个角色更为成功。
也许是因为在《风起陇西》中,陈恭是男一号,剧中的所有戏份都是围绕他展开的,所以在塑造这个角色时,有更多的角度去展现角色性格。这就让陈恭这个角色更加立体、生动。
在曹魏时,陈恭的身份是郭刚的救命恩人,一个管粮草的主簿。从外人的眼光去看陈恭,唯唯诺诺,总是弓着身子说话,经常陪着郭刚吃喝玩乐,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在与糜冲交手过程中,陈恭是有来有往,反应敏捷。与荀诩在一起时,陈恭又变得风趣幽默,这种在面对不同人时的不同性格表现,陈坤演绎得极为传神。
就塑造人物的多面性来看,刘奕君饰演的王天风就比较单一一点,他始终是冷酷严峻的。就算是他与明台的相处中,也没有变得柔软一点。比如,他会照顾明台的伙食,但是脸上始终不苟言笑,离别送明台礼物,也不见一丝笑容。这个角色,无论对谁,始终一副冷面孔。
在《风起陇西》里,陈恭的人情关系比较复杂。比如,他有关系很铁的兄弟荀诩、他有温柔可人的妻子翟悦,他有曹魏那一边的对手糜冲、郭淮,也有蜀汉这一边的对手烛龙高堂秉、柳莹,同事冯膺、杨义,还有表面上是恩师,实则是对手的李严。
这些复杂、繁荣的人际关系,把陈恭的生活背景填充的丰富多彩,也给角色塑造提供了多角度的可能性。他对每一个人的态度,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表现,都展现出这个角色的多面性。这些都在为后面他所做的选择做铺垫。
因为他太爱妻子,所以,当妻子牺牲之后,他就已经决定不再独活。因为他太希望荀诩活下来,所以,他中途改变所有的计划,让所有人都得以保全,除了他自己。
一个对妻子如此情深,对兄弟如此忠义,对同僚如此宽宥的人,最终却是顶着不忠不义的骂名被斩首。多么惋惜、多么悲痛,又是多么无奈。想来陈恭的死,会让许多喜欢他的观众们都愤愤不平吧。
笔者为陈恭的死感到心痛,而对王天风的死,就没有那么痛。归根结底,也是因为陈恭这个角色塑造的特别真实、丰满。他心里有匡扶汉室的大义,也有对兄弟和妻子的深情。而王天风因为性格太硬朗,所以有点敬而远之,不那么亲切。
从最后选择来看,陈恭为了保护荀诩,终结了反间青萍计划的行动,为了保全冯膺、杨义,做实了自己的魏谍身份,有点可惜。但正是这个不没那么伟光正的选择,反而展现了陈恭更为个性的一面,也更加人性化。
而王天风最后的做法,虽然赢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却是以牺牲整个行动组为代价的。可惜了于曼丽和郭骑云,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按说,就算是让人死,也要让人死得明白吧,就这一点上来说,王天风的做法就不那么地道。也许,王天风在剧中也是一个工具人,没有给他过多的戏份去发挥。所以,即使他的死很悲情,但不像陈恭那样更让人意难平。
《风起陇西》是讲谍战,都最后似乎又是在反谍战。聪明果敢如陈恭,付出所有,保全了想保全的,只是这样的付出真的值得么?这也难怪在杨义和郭淮都想让陈恭杀死荀诩的时候,陈恭会困惑,会痛苦。
是的,在大局面前,在陈恭决定牺牲自己的时候,在翟悦欣然赴死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为了匡扶汉室,为了计划成功,但熟知历史知识的我们都知道,蜀汉终究没有一统天下,而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很快覆灭。如果陈恭们地下有知,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他们是否还愿意慷慨赴死么?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总喜欢把渺小的个体称之为蝼蚁,总觉得以蝼蚁之躯要撼动历史的车轮是不自量力,愚不可及。但是,也正是这无数个小小蝼蚁的前赴后继,才汇聚成滚滚洪流,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蝼蚁,虽然是渺小的,但却是可敬的。
《风起陇西》能把战乱时代两个小人物的命运演绎得如此真挚感人,实属不易,说它是谍战剧的天花板一点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