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现实题材:一部爆款剧无法实现全行业的繁荣

4月1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生产并发行国产电视剧33部1138集。其中,现实题材剧目共计25部851集,分别占总比例75.76%、74.78%。

4月1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生产并发行国产电视剧33部1138集。其中,现实题材剧目共计25部851集,分别占总比例75.76%、74.78%。

现实题材大势已不可阻挡。

从今年的爆款剧来看,《开端》《人世间》,以及具有争议的《亲爱的小孩》的出现仍印证了这一点,到目前,还没有其他题材拥有上述几部剧集的出圈热度。

过去几年,古装大IP曾因火热不断打破剧集的投资天花板,悬疑题材在迷雾剧场的组合拳下掀起一波高潮,甜宠剧一直“圈地”量产,地位稳固。但从近两年来看,这几类题材作品乏善可陈,现实题材成为话题度的新标的。

数据显示,现实题材电视剧占比从2013年的54.88%激增至2021年的74.2%,这背后既有政策导向、资本投入的上层原因,也有现实生活变化带给人民群众对文娱内容需求转变的外部因素。

但内容的增多并不代表好作品琳琅满目,现实题材由于与现实生活靠得太近,尺度的把控不仅遭到严格的审查,同时在创作层面,真实与悬浮、话题共情与焦虑制造等一线之间的分寸拿捏,观众都会第一时间有所察觉,切身感受也会更加直接。

总的来说,题材的一家独大绝对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而现实题材电视剧自身品质提高的课题也需格外重视。

0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首先需要普及两个概念——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

这两个概念常被混为一谈,现实题材是以当下生活元素为创作素材,而现实主义则是一种创作上的美学风格。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借由任何题材进行表达,甚至包括一些古装剧,诸如《长安十二时辰》等。

现实题材国产剧常常以当下具有关注度的社会话题作为创作切入口,往回追溯的一些经典作品有关注家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聚焦反腐的《人民的名义》、探讨原生家庭的《都挺好》、讨论高考教育与亲子关系的《小欢喜》等,以及包括一些年代剧,诸如《大江大河》《山海情》《人世间》等都可以纳入此范畴之中。

前不久刚完结的《亲爱的小孩》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其制造焦虑、给观众“上刑”。《亲爱的小孩》剧本改编自王小帅电影作品《左右》,《左右》曾拿下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银熊奖,其中对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伦理关系的探讨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深思价值,而《亲爱的小孩》在导演功力及演员表演等多方面都可圈可点。影视剧无法对舆论进行绝对的导向,但它可以提供一种看待生活的视角和思路。

某剧集行业专家在接受麻辣鱼采访时,认为这是一个创作结构比例的问题,“戏剧张力来源于正面与负面的冲突,人物也有正有反,对结构比例的把握可以体现一个编剧的水平和功力,如果把握不好尺度,负面舆情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次生舆情的泛滥。目前来讲,很多创作者太注重戏剧效果,过于夸大和强调负面内容,导致作品难以过审,这也是创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但就大环境来说,创作者其实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最艰难的创作群体,想要创作出好内容,上要考虑政策风险,下要考虑观众需求,同时还要平衡制片方和平台方的各类要求,只能在“自我阉割”和“寻找噱头”之间不断妥协,真正的创作空间被严重挤压。

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者自身的浮躁和局限性也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困境之一,“很多创作者由于没有什么职业经历,创作全靠臆想,他们无法静下心来一头扎入自己要创作的行业之中。很多项目可能立意很好,但在剧情展开后就变得刻意和悬浮,这就是由于他们不了解笔下的行业,一味追求“爽感”,导致事件的引入、情感的表达都是不具代表性和失效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该专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要先把主题确立好,把主干立住,想好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再去修剪枝叶,这样才能开出花来,而不是本末倒置。”

现实题材创作的根基是真实,对真实的表达也有高下之分,这就牵涉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界限。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从生活真实出发,发现、选择、提炼并融合生活中最有价值东西,并对其做出审美的、创造性的表达,将生活真实的“实真”和艺术真实的“似真”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艺术张力的作品。

在2022首都电视节目春推会剧集创作发展论坛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首制协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京盛结合《人世间》表达了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考。

李京盛认为《人世间》的真实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其写出了一个完整的“人世间”,在50年的叙事空间中,并不是展现几个人、某个阶层或某个职业领域的网格化截取,“而是从平民到市长,从家庭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到边疆,从普通人家到高级干部,从下岗工人到教授诗人,从派出所的民警到最普通的平民,几乎写了我们生活在当代社会每天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人。”

二是在烟火气的书写中,还有“政治的中国”和“民间的中国”这两个中国现实意象的叠加表达,在50年的时空广度中完成了一部“平民史诗”。

基于此,李京盛总结出了观照现实生活作品需要把握的三条平衡线:

一是不回避现实生活当中的粗粝和人生磨难,因为没有这些生活就不真实;二是不质疑人性的温暖善良和美好,因为这不仅是人性底色也是社会底色;三是不放弃为生活拼搏奋斗的努力与信心,因为这是生活中的力量。

同时,他还以《开端》为例,表达了现实题材在表现手法创新上的问题。很多人或许认为《开端》是一部无限流或者软科幻作品,但实际上这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一件个人报复社会的恶性公共事件。

如何对一个恶性公共事件进行艺术化表达,这就成了创作者的课题,过于真实地去呈现可以就会成为一部悬疑或刑侦类型的流俗之作,李京盛认为《开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创新,“创作者转变了视角,改变了讲述方式,创新了表达手法之后,把这样一个题材变成了一个见义勇为,变成了一个年轻人成长、青春爱情萌发的故事,变成关注小人物生活的非常有现实感染力的作品……传统叙事,就事论事的写法恐怕很难处理好这个题材。”

但上述剧集行业专家认为,一部爆款无法实现全行业的繁荣,《开端》具有其不可复制性,同时,麻辣鱼采访到某文学公司总裁,她表示《开端》之后,影视公司和制作方并没有明显的对此类IP的跟风迹象。

在题材的选择上,究竟背后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在左右市场?

02     

国产剧现实题材多元化的可能性

近些年,现实题材国产剧也在不断进行类型突破,《都挺好》《流金岁月》《女士的法则》《小欢喜》等表达新女性视角、新式的家庭关系、新一代的亲子关系、新职场关系的剧集已经取代原本单一的职场或者家庭剧,成为现实题材内容创作创新的主流选择,此外,如《开端》《对手》等在表现手法及特殊题材上进行创新尝试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影视行业内部不断进取的决心。

但《开端》是多重因素下的综合产物,其不可复制性背后有着整个产业链的深层原因,麻辣鱼采访到的某剧集行业专家和某文学公司总裁均表示,在目前的行业背景下,这是只有正午阳光才能操盘和完成的项目,其一,涉及无限流的创新题材中小影视公司在创作把握上有可能出现偏差,其二,软科幻类型在资金投入方面会有更大的风险。

某文学公司总裁认为国产剧题材不够多元化的症结也正在于此,“因为现实题材在创作表现力上的一些限制,所以会十分考验创作者的创新能力。这个从近两年的IP端在题材诉求上的一些变化可以看出来,该文学公司总裁表示,“拿过茅盾文学奖或者政府奖项的IP很吃香,或者头部作者撰写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再来就是题材的叠加,甜宠不能只有甜,悬疑也分男性和女性,单纯的大女主戏也少了,而是要找男女双强的。”

另一方面,平台之手也一直是题材导向的重要因素,某剧集行业专家认为,平台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需做进一步升级,目前的内部评估机制有时候对创作者和观众来说并不公平,“实际上平台的主观判断,有很大可能会错误地估计受众的水平,在信息如此爆炸的一个时代,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绝不能被低估。”

目前,我们能看到政府牵头做的很多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诸如《觉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作品都是被市场认可的口碑之作,上述专家认为,无论是行业规划还是题材导向,都应该先从上层做出改变,将资源共享,“行业很大,要努力练内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在制度创新上,平台架构体系的搭建上是否还有创新的可能,这样制片方、创作者才能沿着正规的道路去发展,题材才有百花齐放的可能性。”

《觉醒年代》剧照 

从下游来说,火星女频、豆瓣等各大IP方仍有大量未开发的IP值得挖掘,当然,夯实作者创作功力和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课题。对现实题材来说,从真实生活中取材,创造有价值、有审美的艺术真实,警惕一味制造噱头和话题煽动的“伪现实题材”,在与观众共情的同时,对当下生活提出必要的警醒和反思是其需不断完善、精进的创作逻辑。

资本时代已经过去,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 作品终有一席之地,只有从管理、制度建设、评估体系自上而下多维度建设良性产业链,才能不断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优质国产剧,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

关键词: 题材 现实 行业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