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王心凌翻红,她背后老男人们最后的缅怀

在王心凌翻红的背后,这些因素都有,尤其是在音乐圈江河日下、口水歌你来我往,歌手换得比核酸检测还勤快的时代,人们似乎在这些年的惶惶不安中沉下心来逐渐意识到一件事: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缅怀和倾诉了。

资本、怀旧、鄙夷现实……

在王心凌翻红的背后,这些因素都有,尤其是在音乐圈江河日下、口水歌你来我往,歌手换得比核酸检测还勤快的时代,人们似乎在这些年的惶惶不安中沉下心来逐渐意识到一件事:

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缅怀和倾诉了。

止于“爱你”,又不止于“爱你”。

对于王心凌,“甜”到几度尚未可知,但“甜”到心里恰逢其时。

我认为“熟龄选秀”不是什么好词,它暗搓搓地总是在提点选秀者“你已经老了”,然而未曾想到的是,这恰恰激发了市场层面上的“反向情怀”——

因为老了,才能爱了。

王心凌翻红最大的动因在于她激发起无数曾经年轻的记忆,唤醒了无数尚有梦想的灵魂。

01

当甜蜜成为回忆

如果把时光往回倒推二十年,那恰好是华语音乐圈黄金时代的尾巴。

“诸神之战”的年代已经尘埃落定,那些曾经分明的面孔纷纷退出,只残留一丝片刻的音节如幽魂一样徜徉在都市的夜空中。

大多数情况下,当人进入相对颓唐的阶段时,才会去怀念过去的岁月。在这个时候一个“文化符号”能勾起人们记忆中依稀存在的努力、激情和缅怀。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必然有其潜在的市场动因。

这两年眼见“怀旧”的浪潮从演艺界逐渐泛陈跨界,在不少权威纷纷下场指责“躺平”的年轻人之外,我发现很多不再年轻的“年轻人”也开始用曾经走过的岁月去眼见当下,他们同样会用对比法来排列:

为什么过去的老歌耐听?

为什么过去的人各有特色?

为什么过去的作品能扛住时间的检验?

为什么过去的梦想在今天越来越遥不可及?

那么对应的是什么呢?仅以华语音乐论,此消彼长的作品很多,可能让人记住的没有几首。精致姣好的面孔不少,可能让人说道的只有氪金和绯闻。

不是大家不努力,是时代变得愈发“易耗”和“速食”。

不是创意不值钱,是文化变得愈发“廉价”和“便捷”。

于是那些面孔又在多年后的“寒冬”中回来,以一种他们自己也许都未曾想到过的方式。

并留下了“爱你,本草纲目”和“XX男孩(女孩)”们,人们心里很清楚,当旋律响起时,触动的不仅是肉眼可见的广告代言,还有心甘情愿为之买单的青葱记忆,当大家都已经厌倦了“青春才几年,你独占三年”后,面对重返视线的作品时也会纷纷表示:

这个“金”我“氪”定了。

耶稣也拦不住,我说的!

02

当青春照进现实

步入中年的那批青葱少年们如今最烦恼的除了家庭就是事业,还有战战兢兢的不知明日事。

或许只有当听到久违的旋律时才会猛然想起:

“哦!原来我当年是那样美好的人啊!”

不止在《浪姐》中出现的那些熟悉的面孔,观众,尤其是中年观众们随着一个个记忆漫步走向台前时心里可能都会瞬间“点击进入”专属于自己的青春中:

那一年“紫霞仙子”和“牛夫人”都在心系至尊宝,后者念出了一句“一万年”的时候,“我”那飞扬跋扈的笑容也定格在了还未泛黄的老照片中。

后来的日子尘土飞扬,棱角在一声声呵斥与冷眼中慢慢被磨平,甚至学会了自制不同的“面具”,那份想要“驾着五彩祥云”的情怀早已淹没在“票红的鲜子”和“奶白的雪子”里,混得差的在担忧明日食,混得好的在操心明年计。除了讲讲荤段子以示幽默外,还有什么值得认真拿出来说的呢?

说多了都是泪,然而“泪”不可外“流”。

当一些事情执拗地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何止同样日渐麻木的后辈?

大多数的“我”早已被家庭、事业、未来折磨得涨大了肚子、稀疏了头发。那些更年轻的“我”们也选择了囚禁在自己的世界里念诵“抑云”。

音乐是人类的共鸣,其中饱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畅想,它不限性别和年龄,无关商业,有关岁月;无关生存,有关生活。

而勾起“我”回忆的那句“爱你”,可能是无数挣扎在这个时代里的“我”们最后保留的一丝尊严、一抹幻想。

03

当诸神进入黄昏

言及至此,我也开始跟着大家一起热捧王心凌了。

在那段阳光透过绿荫照耀下挥散在身上的惬意中,有周杰伦教唆小武生悄摸摸地去追求隔壁的芭蕾妹;有范晓萱一边做着鬼脸一边带着老爷爷跳操;有孙燕姿站在地铁口外期盼雨过天晴;还有王心凌蹦蹦跳跳喊着“我要恋爱!”……

啊!那个年代,梦想里是没有铜臭的,等长大了才发现,铜臭未必是不堪的,起码它能支撑一下青春记忆中最后的回光返照。让他们的荣耀成为一个时代的纪念。

同样,资本不是傻子,在“卷无可卷”的时代也找到了有了一个暂时的支撑点:

“情怀”能让尚有消费能力的观众埋单,那为什么不好好整合一下记忆的碎片呢?

但如果单纯地以为这是投机取巧则片面武断,一切还是要归功于前述的“抗老”性和“耐久”度。

如刘畊宏,他经历了多少次“审核不通过”早已人尽皆知,由他延伸的周董也在曾热议的“数据差了点”之后再度封神。此时不是因为他有多“神”,是他很“提神”。

王心凌也是如此。

“甜”不仅可以笑,也可以“吃”。

我知道随着“熟龄回春”之后必然有大把的商机,周游在这些“回归者”之上的是一一对应的品牌与投放,他们会让已经沉沦的人们再度“永远年轻、永远泪流满面”。

市场似乎找准了“情怀”的调调,把最后一点希望寄托在一个个挺着肚子的少男少女心上,大家都在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中一边跟着蹦蹦跳跳一边撒币投票,然后呢?

一切还要看“怀旧”的路还有多远。

因为“怀旧”也不是好词,这个词里没有“明天”。

我特别喜欢在王心凌的舞步和刘畊宏的羽绒服里找寻尚存的活力和记忆,就像很多人一样,他们愿意把所有不屑和不满、忧伤和忐忑转变为对过去的挽留。

可谁也不知道——

这究竟是诸神的黎明,还是诸神的黄昏?

关键词: 王心凌 背后 男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