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朴赞郁,把韩国电影又推向高光时刻!

一直认为自己会成为"做学问的人"的朴赞郁最终选择了哲学专业(1982年入学)。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了摄影社团,这也成为了他与电影真正结缘的开始。

 近期落幕的 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上, 朴赞郁凭借汤唯、朴海日主演的 《分手的决心》拿下最佳导演的荣誉,这是他继 《老男孩》(评审团大奖)和 《蝙蝠》(评审团奖)后第三次在戛纳获奖,也是他第四次征战戛纳。

该片在戛纳电影节《银幕》场刊上以3.2分(满分4分)的表现登顶,也是本届戛纳电影节唯一一部破3分的影片。凭借口碑和大奖,朴赞郁让韩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又获得了赞誉。

从 《共同警备区》正式走入大众视线,到 《我要复仇》 《老男孩》 《亲切的金子》“复仇三部曲”;从炫丽癫狂的 《机器人之恋》 《蝙蝠》,到首部英语作品 《斯托克》、入围戛纳主竞赛的 《小姐》,再到今年戛纳荣誉加身的 《分手的决心》,朴赞郁的每一部作品都激发着影迷的好奇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新作”总让人难以捉摸,因为他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影迷们的任何期待都有可能被“辜负”。作为弥补,总能得到一种完全陌生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体验。就像他曾经在自己的散文集《朴赞郁的蒙太奇》开篇所写的一句话:第一是个性,第二是个性,只有个性重于一切。

《分手的决心》海报

朴赞郁导演深知商业类型片的趋同属性,而追求个性便成为了他的创作底线和不二法则。在韩国影坛上,人们叫他"最黑暗的家伙”,“一意孤行”在“另类”道路上的电影冒险家。

朴赞郁的cult风格在韩国导演中独树一帜,是韩国分级制度出现后跻身世界影坛重量级导演。他的作品邪魅、暴力又常常蕴藏人性的温情;学哲学的他关注社会,兼具哲学家的博爱;他颠覆传统且又将传统发扬光大......

27岁执导处女作,一部证明过早出道并不好的电影

幼年到青年时期的朴赞郁,是在浓厚的美术氛围中长大的。建筑专业的父亲很喜欢美术,外公痴迷收集字画。朴赞郁和弟弟朴赞景从小耳濡目染,都很喜欢绘画,也都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走艺术这条路。但除了美术,他还对文学和人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不难看出这些都在他日后执导的电影当中有所显现。

作为一个影像工作者,朴赞郁曾坦言自己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比看电影要多得多。他从事电影创作所需要的养分和灵感都来自书籍。在朴赞郁的家中,有一个藏书库,按照关键词分类收藏着他和家人的爱书。最多的要算人文社科、文学、历史类书籍,当然还有他最爱的漫画。

藏书库作为《小姐》中的重要场景(片场照)

总是被怪诞的超现实画作,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所吸引的朴赞郁对自己的喜好也慢慢有了认知,并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憧憬电影导演这个职业。但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电影专业。"我觉得电影导演不是谁都能当的,要有很强的领导力,要有热情,而我是那种有些消极,也很内向的人,所以好像并不合适"。

一直认为自己会成为"做学问的人"的朴赞郁最终选择了哲学专业(1982年入学)。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了摄影社团,这也成为了他与电影真正结缘的开始。

虽然他就读的西江大学里没有电影专业,但是图书馆里还是有许多电影相关的书籍资料。通过书籍背面借阅卡片上登记的借阅人的学科和姓名,朴赞郁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聚在一起看电影,甚至还尝试拍摄了最终没有完成的短片电影,而这个时期看过的希区柯克电影 《迷魂记》让朴赞郁产生了做电影导演的决心。

1958年《迷魂记》

大学期间,朴赞郁已经开始到片场打工,并开始学习制作电影。毕业后的1988年他加入了柳永振导演的电影《甘同》剧组,当上了助理导演兼制片人。还在1990年,以助理导演身份参与拍摄了郭在容导演的电影《雨天的水彩画》。

他开始进剧组工作的上世界八十年代末,忠武路仍被过时的制作方式所支配。对"电影青年"们来说,要想坚持下去十分困难。为了生计,朴赞郁不得不在参与了两三部电影的创作后,转到电影公司的项目部工作。就在那段期间,朴赞郁遇到了作为导演出道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许多大企业纷纷进入电影产业。有人拿出一亿韩币左右的制作费,提议让朴赞郁执导电影。于是朴赞郁在他27岁的时候拍摄了一部在他30岁的时候才得以上映的电影 《月亮是太阳做的梦》(1992年)。

1992年《月亮是太阳做的梦》

《月亮是太阳做的梦》是一部低成本的B级片,描绘了韩国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影片中显现了许多此后朴赞郁作品的气质风格,比如画面的色彩搭配、通篇的复仇概念、人物间的三角关系、镜头中的象征意象等。但因为准备过于仓促和盲目的自信,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全部遇冷。

朴赞郁将这部"很业余的在模仿"的电影形容为"证明过早出道并不好的的电影"。但事实上影片的质量并不差,当时许多与朴赞郁并不相识的著名导演在看过电影后都纷纷给他送去了鼓励,他们都认为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

1992年《月亮是太阳做的梦》

从导演变成影评人的稀有案例,"只要有机会,我会震惊世界的"

处女座《月亮是太阳做的梦》失利后,朴赞郁第二部作品一等就是五年。这期间已经成家的朴赞郁为了生活开始为杂志和报纸写影评。导演失格,却因影评人的身份成名。这点和新浪潮的手册党们相似。

他曾经在某个采访中开玩笑的谈到,他是"从导演变成影评人的稀有案例"。在各种媒体上写影评的他,显现出了对B级片强烈的兴趣。1993年他结识了电影导演李勋(以《Mascara》于1995年出道,同年死于一场火灾事故,终年30岁),后者在美国留学时收集的电影碟片,让朴赞郁有机会看到许多在韩国根本看不到的电影。

"虽然我原本就喜欢B级片,但遇到他之后就更加喜欢了,他的鉴赏能力让我震惊。不单是电影,还有音乐,他推荐给我的电影,我后来才知道都是留名电影史的CULT杰作,和他的相识,让我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朴赞郁著作《朴赞郁的蒙太奇》

朴赞郁曾自嘲是"韩国写字最多的导演",写影评的五年间,他一直在等待执导第二部电影的时机。他在写影评的同时,会将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进行思考,对不欣赏的电影进行批判,欣赏的题材则想象换做自己该如何拍摄。"

但因为等待太漫长,他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在那段难熬的岁月之后,他的第二部电影 《三人组》(1997)得以拍摄。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朴赞郁认为,要拍摄一部"大众"化的电影,这样的想法最终制约了他,这部公路喜剧仍以失败收尾。 "我的判断失误,让电影变得有些四不像,显得很蠢。"朴赞郁导演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二部作品。

1997年《三人组》

两部电影接连失败,放在现在的韩国影坛,基本不可能再有拍摄第三部电影的机会。当时的朴赞郁也开始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还要不要做导演?而且当时他在影评界已经混的风生水起,影评集《Video-drome: The Discrete Charm of Watching Films》甚至成为了不少影迷的观影圣经。

有意思的是,即便两度受挫,这位有着巨大看片量的出色影评人仍然坚信自己一定能拍出一部好电影。虽然这时离 《共同警备区》出现还有三年的时间。

对于这三年的苦苦坚持,朴赞郁导演曾经这样描述道:"我一直在写剧本,虽然没有公司感兴趣。但我有那种如果能拍第三部电影就一定会成功的自信,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回头来看,确实有些神奇。那是一种很特别的自信,看别人拍的电影时,我会有那种如果是我拍,会拍的更好的自信。我觉得只要有机会,我会震惊世界的。"

1997年《三人组》剧照

要“活的久一点”,而另一方面则开始做制片人。朴赞郁的制作公司名为”模糊电影”。因为在朴赞郁导演看来,拥有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多面性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作品。

2008年,朴赞郁为《亲切的金子》导演组出身的李京美的导演处女作《胡萝卜小姐》担任制片。同时,他还执笔了该片的剧本,虽然略带《机器人之恋》的怪鸡风格,但朴赞郁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把故事写得饱满温情。此外,他甚至还友情客串了角色,足见朴制片扶持后辈的不遗余力。

2013年《雪国列车》剧照

朴赞郁最著名的一次制片还要算奉俊昊的《雪国列车》,在好莱坞先行一步的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好友奉俊昊打开了世界影坛的大门。

除了做电影导演、制片人,写字起家的朴赞郁还是位十分出色编剧,可谓忠武路的故事大王。2000年尚未成名的他就和李濬益等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来到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编剧的《天地男儿之激进党员》,该片可以称的上影史上第一部中韩合作电影。

2000《天地男儿之激进党员》

《灭绝人性三人组》《跆拳道女孩》《少年去天国》等,这些影片都出自朴赞郁编剧。有趣的是,以黑暗风格著称的朴导为他人编剧的作品通常都是温情的喜剧路线。他坦言写喜剧会让他感觉轻松开心。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