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8年《火烧红莲寺》在上海首映以来,中国武侠片已走过近百年征程。作为中国特有的作品类型,武侠片成为中国影视剧作的一张金字招牌。百年风云变迁,近年来,中国武侠片却似乎遭遇了困局,“武侠片式微”、“武侠片断代”等讨论层出不穷,人们喟叹“侠客远去,何来江湖”,对于中国武侠片的叩问也愈加强烈。
为何会如此?武侠片还能超越前人吗?胡金铨、张彻、楚原等前辈如何影响了一代代电影人?武侠精神如何传承与创新?
日前,新浪潮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胡金铨、张彻、楚原的“武侠新世纪”》,导演徐克、许鞍华、尔冬升、贾樟柯与主持人魏君子现场连线,追忆三位武侠片大师和武侠黄金年代,80后动作演员谢苗、80后动作导演秦鹏飞、90后编剧导演杨秉佳等新生代武侠力量现场讲述武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三位武侠片大师影响代代电影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胡金铨、张彻以国语片《大醉侠》、《独臂刀》等开启“武侠新世纪”,造就了武侠的黄金时代。其后,楚原以《流星蝴蝶剑》、《楚留香》、《三少爷的剑》一系列改编自古龙小说的奇情武侠,为武侠片成为市场主流片种再添旺火。回望胡金铨、张彻、楚原这三位华人武侠电影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他们引领的武侠潮流对后来的电影人影响至深。
谈到三位大师,徐克导演在论坛中直言:“我们都被这些导演震撼过很多次,完全改革了你对电影的观点。他们真的是以电影手法让观众体验完全不同的世界。当时很多人被他们影响对电影产生很强烈的兴趣,原来电影真的是会改变我们很多人,无论内在的情绪,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徐克导演现场还分享了一个“等太阳”的故事:“当年胡导在台湾拍《龙门客栈》,有一个外景要爬很久的山,而且很多地方没有路。他身体不好,拿着拐杖走路,是被背上去的。在山顶的大石头上,我问胡导你在等什么,他说等太阳。我们那个时候拍电影成本比较低,胡导说等太阳,让我一下回到电影世界里很重要的一个追求。我记得黑泽明讲过‘等云来’,胡导‘等太阳’,那时候的导演有很多自己坚持的原则。”
作为中国电影的特有类型,武侠片也深刻地影响了贾樟柯导演。他的多部作品都曾借鉴武侠片的精神和叙事:“我借鉴最多的是《三峡好人》,两个主人公千里闯江湖,他们从山西到了三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就是寻找,武侠片是寻仇、躲避、或者报仇。我的电影中他们是解决爱的问题。千里而行这个动作便是来源于武侠片的。我拍《江湖儿女》的时候,其实没有真正拍过武侠片,但是内在叙事结构是深受武侠片前辈导演的影响和启发。”
许鞍华导演则分享了她和胡金铨、张彻导演的相处旧事,“胡金铨导演就好像是从神话里头的人物到平常生活中,没有什么隔阂。我见到张彻导演是1978年,我跑到片场里头找他借狄龙拍廉政公署的电视。他当然是拒绝了,这是我第一次见他。”许鞍华导演也谈及了她心目中二人电影的区别:“他们俩好像是一南一北,有点相反的,张彻导演比较粗犷和男性热血。胡金铨导演是有点古典跟冷冷的感觉。”对于楚原导演她的感受是亲切:“那时候他已经是大导演,有一天莫名其妙叫人打电话叫我去吃饭,然后非常谦虚地问,你介意不介意我去拍《胡越的故事》的续集,因为我很喜欢那个戏。”
曾出演楚原电影《三少爷的剑》,后又重新执导《三少爷的剑》,尔东升导演与武侠片和楚原导演的缘分不可谓不深。谈到与楚原导演的合作,尔东升导演认为自己得益良多:“我作为局中人,当时没太分析他的导演手法,我那时候是演员角度。近些年我和年轻导演合作,我发现我说出的很多话、很多理论,其实是受他影响。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他跟我说,如果你要做导演,你要去看剪辑, 在这个过程里你才知道原来演的东西剪出来是这样。这对我现在当导演是非常大的帮助。”
武侠片的中国情怀和传统应被汲取继承
2007年,在一次楚原导演的生日家宴上,魏君子以影迷身份参加,他问楚原导演“您拍的这些武侠片,都用国语,您遗憾吗?”楚原导演说“不会,武侠片国语念起来更有味道。” 金庸曾以郭靖之口,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字阐述了武侠精神,而中国人自古有武侠情怀,因为武侠里有快意恩仇,有大仁大义,有忠孝礼智信。
徐克导演谈到了这种中国情怀的形成。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电影由于成本技术等因素一直无法与西方及日本电影竞争,一直到张彻、胡金铨导演打开了新路,比较强烈的中国民间英雄形象,形成新的武侠片种出来,让华语电影终于用武侠文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当时我们都觉得,我们终于有一个文化可以很强势的在市场里面跟别的电影对比。”徐克导演说道:“到《独臂刀》,不但有武侠文化,还有流行元素,感觉很年轻化,加上电影用普通话讲台词,庞大的时代感就出来了。胡金铨导演则是把整个朝代和历史的巨大背景搬出来,让他的武侠电影里有很强烈的中国情怀。那个年代的中国香港年轻人也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根源有很深厚、很强烈的情怀。”
贾樟柯导演强调:“中国的武侠电影和小说有不容忽视的传统,它们所反应的都是当下的现实,这一点应该被我们吸取跟继承,因为透过武侠的世界,我们所讲的义,所讲的传统的伦理,都指向于公平、公正。”
尔东升导演也表示:“武侠片如果能够保留一些文化的东西在里面,我个人觉得,一部再怎么差的电影,在50年、80、100年之后,它的意义就会显现,因为它在不经意情况下把一些文化,一些画面,一些景象,甚至整个历史留下。”
“后浪”聊武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常有人说武侠片没落了,武侠创作式微、佳作甚少、创新不多,票房市场口碑均不复当年可观。在2016年公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关于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显示,观众对武侠片的喜爱只占2.2%,在列出的类型片中居倒数第二。
尔东升导演在谈起当年邵氏的没落时认为:“整个邵氏的没落,除了经营方式之外,也是因为青黄不接,没有新一代的导演和创作人进去,公司老化没有完全新意。面对新浪潮的改朝换代,它的没落是非常快的,两年之间基本上就垮掉了。”
武侠片经历了近百年的沉淀,需要一代代创作者不断努力,也需要更多的武侠新力量去传承。即使武侠片黄金年代已不再,但武侠精神永存,人们依然期待神形兼备的武侠影视,依然有人在不断为武侠片寻找新题材与新出路。
近期上映的电影《目中无人》主演谢苗表示,他会从经典武侠作品中汲取养分,此次饰演盲侠,就从张彻导演的《残缺》中郭追一角的演绎中借鉴了经验,“在拍《目中无人》的时候,一般的人打四招、三招、五招就够了,我能打到十招以上,让镜头看起来比较长。这也是向张彻等前辈们学习的东西。”
《目中无人》的导演杨秉佳谈起自己的武侠片启蒙:“《龙门客栈》里胡金铨导演把人放到山水之间,他注重写意,但戏剧的张力特别足。现在好多戏很多地方做的特别周全,特别完美,恰恰少了这种神韵。徐克导演拍《新龙门客栈》注重人,江湖儿女爱恨情仇,我特别喜欢他的人物,到现在我还在学里面的人物。《龙门客栈》现在眼光看有点像艺术片,《新龙门客栈》是一个很完美的类型片,这是两类导演不同时代的不同表达、传承、创新。”
《目中无人》动作导演秦鹏飞感叹,现在真正做武侠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希望武侠越做越好,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观众喜欢上武侠电影。”杨秉佳也表示“能让更多的观众对武侠产生兴趣,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小步。”
谢苗认为,武侠精神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真”:“我可以允许这个戏拍的不好看,可以允许它有各种问题,但是首先不能假,还是要把真诚给观众。我觉得先做真,希望它又真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