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天才计划》:当哈利波特长大后决定去越狱

当哈利波特长大后决定去越狱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场关于自由的泅渡,也是去政治化语境下的个体拼搏。

演过《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又在另一部新作《天才计划》(又名《逃离比勒陀利亚》)中绽放风采。

《逃离比勒陀利亚》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扮演蒂姆·詹金,是两名南非白人中的一员。

他出身优秀家庭,却是一个不守本分的白人,至少在当时的南非政客眼中是这样。

电影的地点便是在一个混乱、极不人道的南非,白人肆意屠杀着黑人,没完没了的种族冲突,黑人的抗争总受到镇压,白人军警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手无寸铁的黑人开枪,包括小孩、妇女,老人。

蒂姆·詹金愤怒当局的作风,他支持曼德拉这些为了自由而奋斗过的勇士,也立志做一个白人版的曼德拉,于是他参与了黑人的抗争阵营,很多白人都恨他,黑人却把他当成知心人,奋斗的目的就是建设一个没有种族歧视,能民主自由的南非。

他和另一个白人同志斯蒂芬·李都加入了一个叫“非洲人国民大会”的组织,这组织在南非属于违禁组织,经常受到秘密警察的迫害和监视。他们在一次发传单的行动中,制造了爆炸,很快就被赶来的秘密警察包围,逮捕,立刻进行审判,押送到一个叫“比勒陀利亚”的白人监狱收押。

蒂姆凭借聪敏的头脑与坚强的意志化身“开锁匠”,最终逃出了比勒陀利亚监狱,继续自己的反种族歧视之路。

这是一场由犯法方法摆脱自己特权阶级身份的预谋。蒂姆和他的朋友,在被判处12年和8年有期徒刑后,开始了长达404天的越狱之旅。

虽然取材自反种族隔离活动家詹金的传记,但本片并未将重点放在反种族隔离上,而是极大程度的去政治化,通过两人入狱、越狱和被赦免三个时间节点交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并集中对越狱这一过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辅以演员们的出色表现,在深入细致的刻画了反种族隔离斗士的形象的同时,给予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本片还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越狱方式——配钥匙,然后从监狱大门走出去,堂堂正正追逐自由。各类越狱片冰糖也看了一些,如此直白不做作的方式还真是第一次见。

从进监狱的第一天起,詹金和李就在计划着越狱。和大多数越狱片一样,他们也在监狱里遇到了一个真心帮忙且熟知监狱每一寸的“老犯人”——丹尼斯和一个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目标的“同伙”。但作为当时南非最森严的监狱,这里就像一座水泥坟墓,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铁栅栏。

白天接受着一遍又一遍的高压检查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苦思越狱之道,尽管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很多个夜晚,詹金都坐在床上盯着锁。

15扇门,39把钥匙。第404天,他们成功打开了所有的门,走上了漫漫逃亡路,直到1991年才被正式赦免。

看过不少越狱题材电影,大部分都在强调越狱技巧、脱困绝招,看着很视效奇观,但是真的较真起来,花架子居多,真到了监狱里面,普通人都只有乖乖坐牢的份。

所以当蒂姆顿悟到自己只能靠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突破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一句经典的话——“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同理,人不能靠自己认知以外的技术逃出监狱。

蒂姆的朋友是幸运的,他们有蒂姆这个机械天才,而更多的人,都会是丹尼斯,面对不可知的结局选择安于现状。

本片与其他越狱片相比,少了些烧脑炫技,多了些纪实描写。全片没有夸张的镜头和绝妙的巧合,故事线十分简单,剧情上还有不少BUG,但贴合普通人的情绪表达,行为反应,以及狱友间互帮互助的些微温暖都使得观影过程十分舒适愉悦。

此外大量平视视角中近景的画面,也让片子的共情感更强。

总的来说,《逃离比勒陀利亚》算得上一部较为新颖的越狱题材剧,影片的立意和演员的表演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但当年的《肖申克的救赎》《逃离索比堡》《金蝉脱壳》,高超炫技又酣畅淋漓,让人依旧忍不住对比。

当哈利波特长大后决定去越狱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场关于自由的泅渡,也是去政治化语境下的个体拼搏。

种族冲突永远存在,然而觉醒在个人。

关键词: 哈利波特 天才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