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智海导演,陈伟鑫、吴嘉辉主演的战争片《云霄之上》正在院线上映,这部影片以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讲述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在群山里集结队友,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弹药库命令的。本片运用诗电影美学:淡化情节,强调影像的隐喻和抒情功能。正是这些诗电影的元素,使得这部战争片让人耳目一新。
凭借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影片在去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几项大奖。但与此同时,创新的表达和奖项的加持并没吸引到广大观众,影片上映后,市场表现非常平淡。盛名之下,《云霄之上》是否名副其实?本期节目邀请了影评人沙丹一同聊聊《云霄之上》,他也是这部影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推荐人之一。
《云霄之上》的制作成本仅仅只有300万,却在上映当天获得了一众导演和演员的点赞支持,其中包括陈坤、陈正道、乌尔善等为电影市场贡献过好几十亿票房的业内大咖。他们为《云霄之上》做推荐,很大程度上是被这部影片的文艺气质打动,内心里“迷影”属性被唤起。如乌尔善导演本身对诗电影有深刻研究,他电影也能看出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影响。《云霄之上》的影像也让很多人想起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
但《云霄之上》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评价两极分化。不少观众表示看完之后一头雾水,有的觉得影像风格导致红军战士们的辨识度不高;也有观众对影片长镜头调度和水下摄影印象深刻,并被战士们的牺牲打动。这部影片跳出了传统战争片的框架,因此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让预期在影院看到《长津湖》这种战争大片的观众心里有一定的落差。
沙丹表示:“一般的观众来看这个影片的时候,都会有对类型本身的预期。包括对艺术片影迷角度来说,可能大家的接受的这种维度都是有偏差的,出现有一些口碑当中的跌宕,也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蒋小涵提到影片中有意去规避演员的特色,演员本身也都是不知名演员,让她在看完影片后仅仅记住了主角的脸。影片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电影的重心放到导演本身思想传达当中。影片不突出人物,更像是用虚指的方式,隐喻这些红军战士都是星星之火,中国的革命事业正是由一个个这样的牺牲铸就的。
沙丹认为:“我们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或者是《长津湖》这样的电影当中,吴京就是吴京,易烊千玺就是易烊千玺,相对来说比较实。因为电影当中每个人当中是要有戏的,戏剧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部影片(《云霄之上》)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明星的、群像式的,每个人的面目似乎都有点模糊的。”
影片这种独特影像风格,是否为低成本的讨巧选择?从整部影片的完成效果来看并非如此。影片的美学基调是作者化表达高于大场面视觉奇观。蒋小涵认为即使给这部电影预算再加个0,它的风格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以手部特写开始,然后我们看到倒在地上痛苦的士兵,这个定场式的镜头为整部影片奠定基调,《云霄之上》正是这种强烈的诗电影美学,把战争的残酷刻画出来。
《云霄之上》在艺术上的开拓和创新值得肯定。我们的电影市场需要《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热血澎湃的战争大片,也需要《云霄之上》这样充满艺术气质的作者电影。市场的选择应该是多元化、多维度的。虽然影片没有去掉票房上的成功,但随着这种思维和更广大的商业类型融合在一起时,相信有更多观众会去选择这样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