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7.7分,夏雨、罗晋主演的系列剧《庭外》有望成为2022年的下一个悬疑爆款。
开播前就备受关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集抢眼的主创阵容。
两个篇章的导演张黎和黄伟过往佳作颇丰,分别有《大明王朝1566》《大江大河》等代表作。
主演也聚集了夏雨、罗晋、焦俊艳、李光洁、万茜、李宗翰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被粉丝戏称为“津港律政天团”,在法庭内外大飙演技。
罗晋更是继《幸福到万家》之后,再度塑造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律师角色。
总制片人王平在专访中笑着回应:“六、七月的法庭辩护基本上都是由罗晋进行的吧!现在,他从万家村到我们津港了!”
与常见的刑侦悬疑类剧集不同,《庭外》如剧名所示,聚焦法庭内外,力图从律师、法官、公安等多重视角构建真实立体的律政生态。主创也希望用这种“律政+悬疑”的类型融合模式,完成对“悬疑+”创作的全新探索。
除了关注较为小众的律政题材,《庭外》在形式上也大胆创新,分为《盲区》和《落水者》两个篇章,用双线并行的形式,讲述同一世界观下两个时空内的故事。
两篇章一动一静,一武一文,这种“AB面”式的情节推进方式,在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带来宛如“拼拼图”的沉浸式悬疑观感。
王平这样总结:“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用创新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展现司法和律政世界的魅力。这种双剧时空交叉的模式是非常符合时代特点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庭外》是编剧指纹继《白夜追凶》《重生》之后再度创作的悬疑作品,从人物到故事也延续了前作中的“津港宇宙”。
一路与指纹密切合作,共同缔造“津港宇宙”的制片人王平对1905电影网透露:“我们希望这些人物可以有延续性的戏剧生命,未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发生在津港。”
剧集中的律政生态是否真实?双剧时空交叉模式在创作中有何挑战?怎样评价“津港律政天团”的表演?“津港宇宙”的未来又将去向何处?
面对观众关心的问题,总制片人王平一一解惑。
(以下为王平自述,1905电影网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01
“庭外”
构建真实立体的律政生态
提到律师、法官,大家都会想到法庭上的慷慨陈词、针锋相对。
但在庭外,法官也要去调查核实案件细节,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律师在庭外,也需要多方走访,用各种途径帮助委托人维权。
对这一部分,很多观众是比较陌生的,这也是创作《庭外》的初衷。我们希望把这块陌生的区域补足,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法律从业者的工作内容和面貌,更加立体地呈现中国的司法结构。
司法剧、律政剧不好写,或者说此前在市场上见得少,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些职业距离我们普通人是比较远的。
在这里,我就要特别感谢联合出品方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从备案、大纲到拍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都提供了大量支持,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更合理地呈现,也保证了专业性。
同时,编剧指纹之前也做过11年的律师,对整个律政生态非常了解。开播之后,很多律师朋友对我说,你们的很多台词太牛了。
比如“年轻律师最缺的是案源”,再比如“乔绍廷和萧臻算账年轻律师一个月挣多少钱,饭补多少钱?”没有在行业带过很多年,是写不出这些台词的。
我们正是要用这些细节去构建真实的律政生态,展现律师和当事人的关系,已经功成名就的律师和年轻的律师之间的关系。把这些都构建出来,你才敢说自己对行业是有了解的。
很多人看完《盲区》会问,鲁南这样智勇双全、深入参与查案的法官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想说,鲁南确实是一个“反套路”的硬汉法官。但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睿智、靠谱和稳健也是这个群体共同的特质。
我们能够接受公安有超强人设,也能接受特别棒的检察官,为什么不能够接受一个超强人设的法官呢?
同时,在死刑复核中,法官的确是需要实地走访,调查核实的。产生这样的疑问,一部分也是因为我们之前对法官职业的刻板印象。
02
“律政天团”
“罗晋从万家村到我们津港了”
有很多人说《庭外》是悬疑剧,是律政剧,是职场剧,但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是人物。我们要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引发大家的共情和共鸣。
不是这样也不会吸引这么多演技精湛的演员加盟。我相信不仅是鲁南和乔绍廷,“津港律政天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粉丝。
罗晋饰演的乔绍廷是带着理想主义气质的,他也想过放弃,但他的价值观不允许他妥协,所以选择一路抗争到底,寻找真相。
为了这个角色,罗晋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大量台词都是法律术语,还要快速说出,对台词基本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开拍前,他看了大量法律书籍,到律所实习时,也迅速进入了角色。
从《幸福到万家》到《庭外》,我们开玩笑说,六七月的法庭辩护基本上都是由罗晋进行的吧!现在,他从万家村到我们津港了!
很多人说罗晋是剧抛式演技,因为他进入任何一个人物,都会去琢磨他的内核,用准确的方式来呈现,我觉得对一个演员最好的评价就是,他的表演准确的。
所谓剧抛式,就是他演什么像什么,进入一个故事,就会去呈现这个人物,而不是罗晋。
至于那段出圈的乔绍廷出狱戏,秋衣秋裤是造型老师设计的,但出租车洗头确实是神来之笔。
这个蛮冒险的,如果一镜通不过的话,再拍就需要很长时间。但当时导演和罗晋一拍即合,让这段戏在文本之外加了很多分。
除了“津港BOYS”,《落水者》中的两位主要女性角色萧臻和洪图也很出彩。
萧臻这个角色不好演,很容易演成一个“甜美”的职场新人,但焦俊艳演出了她的强悍、坚守和敏锐,这并不容易。
萧臻和洪图代表了职场上真正独立的女性,她们不靠颜值,不靠性别优势,而是靠真正的专业能力,是值得尊重的。
03
双剧模式
“这是个勇敢的尝试”
我们虽然一开始计划把《庭外》做成系列剧,但是最初只想做一个《落水者》的短剧,后续再推出其他部分。
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都爱上了鲁南这个角色,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思:想把鲁南法官的故事做成B单元“盲区”,同时又跟“落水者”产生联系,发生在同一时空的不同城市,让两个单元互相交织,感觉会很有趣。现在看来,两个单元是“一武一文,一动一静”。
《盲区》用6集篇幅讲述16小时的极限破案,强悬疑、快节奏是指纹擅长的类型,创作上是一气呵成的,连大纲都没有直接就写出来了。
但对张黎导演而言,这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类型,他也把自己的思考和表现方式带入创作之中。
比如每集开头的车祸泥石流戏,黎叔用汽车漏油,喇叭声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感;追车戏的镜头设计也很讲究,要求现场实拍,撞是真撞,车也是真车,这在网剧拍摄中并不多见。
这种双剧时空交叉的模式,也给拍摄带来了很大挑战。因为两边是同时开拍,不同的制片团队用一样的演员,就涉及到接戏的问题。
比如说角色的伤妆是在《落水者》里面受的伤,要接到《盲区》的戏里,是不是能够接上,对服化道、道具置景部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还有背景墙上有很多电子钟,两部剧的时间是穿插的,就要求钟的时间要卡的很准确。场记要盯紧逐条记录,反复调钟,后期剪辑才能接得上。
会有一些人问,你不担心从快节奏的《盲区》进入到了比较舒缓的《落水者》时,观众会流失吗?
我反而觉得这种交叉的形式会互相导流,可能有的人喜欢律政职场剧,看完《落水者》后,会对这个宇宙感兴趣,就会回来看《盲区》,反之亦然。二者是在相互支撑。
我们真的很拼了!从创作的角度我们要愉悦自己,从市场的角度我们要为平台考量。这是个尝试,大家都很勇敢。
04
“津港宇宙”
“未来还可以期待什么?”
从《白夜追凶》到《重生》到《庭外》都是我和指纹老师一起来开发的。
我们一开始确实想努力打造一个悬疑性质的“津港宇宙”,也希望这些故事里面的人物可以有延续性的戏剧生命。
在津港宇宙的时间线中,《落水者》要先于《重生》约一两年的时间,韩彬、薛冬、萧闯、夏雨瞳等之前出现过的人物,也被我们请了回来。
我们做过一个人物关系图,它是很复杂恢弘的,有形形色色的鲜明的人物,各行各业都有。
很多人物无论是在《白夜追凶》里面,还是在《庭外》里面,可能现在还没有出现,或者只有一两句台词,但他在我们心中都已经是活生生的了。
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故事能进行IP化运营是最好的。无论主创还是粉丝都会对人物和故事世界产生情感,这份情感对创作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慢功夫,是个“笨活”,就像我们已经做了十年,出来也只有这么几部剧。
将来还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发生在津港。但是我们作为创作者更关心的是我们想传达什么,表现什么,价值观又是什么?
当这些条件存在了,就会有新的“津港英雄”出现,在这之前只能说我们在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