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人世间》里,除了“家”,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没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存在《人世间》,足以打动任何一个观众的原因。

看《人世间》的时候

大概少有人会想到“家国情怀”

可落幕长思

这个词仿佛就在嘴边

呼之欲出

人们很容易理解

《人世间》与“家”的关联

从开篇一家五口

嵌入时代、分赴三地

到结局六个家庭

各得其所、人间值得

影片脱离不开的是“家”的话题

充分显现出一代人

对“家”与亲情的理解

可是

“家”的背后有“国”之力量

整部剧集彰显的其实是

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

某种赓续不变的情感关联

而把握住了这种关联

或许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全家福:血浓于水

(家庭)的支撑是情感

剧集开始于一张照片。

那是196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里一个普通的家庭所遭遇的分离。

于今看来,这种分离有被迫的成分。

可是,在影片中,无论秉义、周蓉还是秉昆,对“奔赴远方”无不欣欣然跃跃欲试。

周志刚嘱咐留守在家的妻子李素华“把底片收好”,暗喻着维系家庭的核心仍在这个家里。

只要家(底片)在,全家人就都在。

然而,这个隐喻最终不断被不同小家的跌宕所打破,有一次是周家为迎接亲家的光临而未果,有一次则是因周蓉与女儿的争吵而作罢。

想要再拍一张全家福,显得尤为困难。

但即便困难,也没有使一家人失去对“家”的情感——哪怕周蓉“私奔”,秉义“入赘”,哪怕周蓉离家十余年,秉昆入狱九年之久。

血浓于水的关联,即使历经岁月的起伏,总是存在的。

可是,这种存在并没有必然性。

就像秉义一生的遗憾是没能让亲生父母与岳父母之间产生情感关联;就像周楠得知骆士宾才是自己的亲身父亲后,郑娟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一家子从五口人变为三个小家、八口人,能够维系住“家”的,不是血缘,而是情感。

一种来自于生养的情感,如周楠与周秉昆之间。

来自爱恋的情感,如周秉昆与郑娟、周秉义与冬梅之间。

来自邻里守望的情感,如郑娟与于虹之间。

甚至是来自信念(如周秉义与光字片之间)与恩情(如婆婆李素华与儿媳郑娟之间)的情感。

这些情感始终弥散在整部剧集中,为“再拍一张全家福”的不可能之悲剧感提供了化解的缘由:

毕竟,我们都活在某些人的珍视与爱里。

六君子:义大于天

(社会)的支撑是坚忍

《人世间》从“家庭”移向“社会”,一个很有趣的组合就跃入了人们的眼帘,那就是“六小君子”。

这个组合有三个特点:

一是处于底层。

他们不是木材厂的工人,就是酱油厂的同事,除了吕川和唐向阳最后因上大学而走出了光字片,其余四人基本都在社会最平凡的位置上度过一生。

二是吵吵嚷嚷。

从一开始六人同去供销社买猪肉与人发生争执而结交,到约定每年大年初三聚会都难免出现争吵,甚至差点打起来,“六小君子”始终表现出某种人生的无奈。

三是义气为重。

周秉昆第一次扇骆士宾耳光后是被“小君子”们救出的,赶超与于虹的家完全依赖于郑娟,乔春燕的性格更是风风火火,为了朋友不惜得罪上司。

把“六小君子”作为友谊、街坊,以及社会的象征,不难看出这种没有血缘做支撑的交往关系需要有充分的坚忍去包容其中可能生发出来的分歧、冲突。

而这种坚忍是整个社会得以维持,“光字片”始终以一个整体(尽管内部有裂缝)出现在剧集中的缘由。

自然,也是一个家庭得以维系的缘由——如果不是郑娟的坚忍,周家恐怕很难成其为“家”。

“六小君子”中,最能体现这种坚忍的是孙赶超。

他裹着围巾卖胶鞋,勤苦善良,知足乐观,知恩图报,不顾病体,拖着板车把周志刚送往医院;周秉昆入狱后,也是他给郑娟做了推车,让她得以活下去。

与之相似的是肖国庆,始终陪在周秉昆身边,展现出一种义大于天的“发小情”。

这种“发小情”与光字片有关、与太平胡同有关,与木材厂、酱油厂的集体主义生活有关。

它体现出一个社会得以维持所需要的信任、勇气与刚毅。

光字片:滚滚向前

(国家)的支撑是奋进

“六小君子”,这个名称显然来源于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的“戊戌六君子”。

可是,除了某种青春的血气方刚之外,我们很难把《人世间》里的“六小君子”与戊戌变法的六位先贤关联在一起。

但无疑,“六君子”的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六小君子”,是无数“小君子”对“君子”的向往和生活的坚守,成就了一个国家滚滚向前的大潮。

“光字片”就是这一大潮在北方某省会城市中的缩影。

《人世间》长达58集,讲述的故事横跨半个世纪,中国从计划经济时期一跃而进入改革开放。

一批人走向了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一批人在高光时刻中低沉了下去。

“光字片”这一棚户区就如同一片海、一个无限的容器,孕育出了不同的人生:

骆士宾、水自流成了富商,周秉义、吕川成了高官,周蓉、孙胜成了教授,除了唐向阳,即便是身处底层的周秉昆、肖国庆,以及乔春燕、曹德宝、于虹等人,都有其各自安妥又结局不同的人生。

这种人生的由来并非毫无道理,其中包含着一代人在“大江大河”的时代中的艰辛奋斗,百折不挠。

他们各自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是未能见到临终前的父母,有的是终生不得生育,有的死于非命,有的病痛缠身,但终究在曲折中与“光字片”一起走向新的时代。

周秉义在动员光字片住户的现场大会上说:“光字片的破败简陋,带给无数人伤痛。”

而正是在这种破败简陋中,出于对情感的坚守,对义气的坚定,隐忍与奋发,向上与向善,一个国家的光明前景出现在一代人的背影之中。

这是一种独特的家国情怀,它未必与“戊戌变法”那般直接指向民族命运,却是无数个普通人在无数个平凡的光字片留下生命痕迹的表现。

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

没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不存在《人世间》

足以打动任何一个观众的原因

关键词: 人世间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