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擅长使用长镜头对生活做出全景式的再现。《小山回家》中,7分钟的长镜头贾樟柯让摄影机跟随王小山的足迹,行走在岁末年初寒冷的北京街道上,摄影机展现的不仅是生活的真实状态,更是一种对待真实的态度。
《小武》中,长镜头跟随主人公坐上摇晃颠簸的公共汽车,记录乘客的各种状态:看报、睡觉、聊天以及县城大街上的商贩,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小县城日常生活样貌。贾樟柯运用长镜头拍摄的画面,是个体与自身独处时,心灵深处的沟通和交流,不但是自我思想层面的剖析和认知,而且是精神上的沉淀和升华。
贾樟柯使用长镜头目的是寻求美学层面的真实感,这是他影像表达的意义所在,也是他电影创作思想表达的独特方式。通过长镜头的纪录性展现完整的人物关系。贾樟柯利用近景和远景的镜头切换观照围观的路人,他把围观的看客比作鲁迅小说中那些冷漠、残虐的看客,把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交流的冷漠层层撕裂、剥离。
《三峡好人》中,三明和幺妹在断壁残垣中独处时,长镜头下幺妹递给三明一块大白兔奶糖,这一细小动作其实是患难夫妻同甘共苦的朴素表达。贾樟柯通过影片表达出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高楼可能会倒塌,故里可能会消失,唯有情感不会改变的电影创作思想。
“长镜头尊重特定时空发生的事件,不受时间干扰,客观地展示眼前的事物,并保持一种有距离的观察。让观众随心而视,维护其观影自主权。”“贾樟柯用长镜头营造出相对完整的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真实客观地再现主人公所处环境中人物间的关系。让观众在其长镜头中,关注转型期内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同时,思考经济快速发展下底层社会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这也是贾樟柯的长镜头美学价值和意义。最后,长镜头的使用保留了故事发展的完整性。长镜头在升华人物饱满情绪的同时,给予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并引发情感共鸣。贾樟柯电影中的长镜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印记。《三峡好人》中,韩三明来奉节寻找妻子,因为三峡工程的搬迁,妻子留的地方已不复存在,面对江面,韩三明落寞孤寂的背影引起观众的同理心。
贾樟柯通过长镜头的描摹,将韩三明失落,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出来,让人物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精神层面升华审美愉悦的心理体验。在沈红寻找丈夫的过程中,她的情绪从最初的期盼到逐渐的失望,最后冷静地面对。空镜头又叫“景物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或物的镜头画面,对背景氛围的渲染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贾樟柯对空镜头的使用把人物情绪和环境融合在一起,“环境为人物情感的抒发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并产生相应的联想,激发情感的深层共鸣。”
贾樟柯“影片中空镜头的运用,在渲染氛围的同时,能够让故事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因此,他大量使用长镜头加空镜头的拍摄手法,展现影片的大全景、中近景以及人物的特写。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使用了三次交代时代更迭的空镜头。
第一次,俯拍大远景下的夜晚汾阳,烟花爆竹的声音不绝于耳,将真实小县城过春节的氛围完整地展现出来。贾樟柯运用长镜头,对观众熟悉的生活氛围进行真实的描摹再现,目的是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凸显长镜头美学的纪实性和真实性。
他借烟花爆竹的物质载体展现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底层人民的物质生活在从贫困到富足变化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在悄然改变,这是贾樟柯使用空镜头的意义所在,让电影的美学价值在精神层面得到展现。第二次,当沈涛和梁建军、张晋生在城郊河边玩耍时,镜头展现出他们熟悉的环境画面,一个真实的晋中西部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空镜头,以背景的形式呈现。贾樟柯对它进行了细致、详尽的描绘与刻画。
空镜头中呈现的自然地理环境,在顺应故事情节展开的同时,表达出强烈的时代氛围感,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自然环境情况的真实描摹再现。第三次,空镜头切换到2025年,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多姿多彩的立体交通……贾樟柯以超现实的空镜头语言表达了时代变迁后张晋生等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状况。
显然,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空镜头形成强烈的时间和空间对比。贾樟柯借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浪潮,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他将创作思想蕴含在影片中,通过影像表达出来,这是贾樟柯电影具有深刻性和传播度,受到观众和学者们喜爱的原因所在。贾樟柯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直面社会问题,深化了空镜头表达的意义,为观众解读影像提供多种可能性。总体来看,贾樟柯通过空镜头的叙事表达,把社会问题呈现给观众,从美学层面为观众对问题的思考提供切合实际的思路,让观众在审美愉悦的同时,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使空镜头的叙事表达发挥出最大功效。贾樟柯电影中的空镜头虽然在影片中所占比例不多,但不能否认它存在的美学价值与意义。空镜头对景物的描摹,目的是引起观众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