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题材剧《底线》周二迎来了卫视收官大结局。作为首部全景式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剧集,该剧用突破类型的创新让法治剧有了另一种打开方式。
作为一部法治剧,《底线》抛弃了过去同类题材单纯以案例线索推进的传统结构,在40个具体案例穿梭中,融入了一条更为明确的主线,即展示基层法官的真实工作状态,在法治剧中融入了更多的行业剧特色。这种群像式写法塑造了一批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法官群体,让这部剧真正达到了普法意义。
剧集自播出以来反响良好。在湖南卫视开播之后,每集平均收视率0.533%,在索福瑞全国网连续六天排名省级卫视第一;芒果TV播放量日冠13次,爱奇艺热度日冠共22次。舆论热度也随之高涨,该剧在灯塔舆情热度达24次日冠,全网累计热搜800余个,同名话题抖音播放总量超30亿次。
据了解,《底线》的法官们均有原型,在筹备阶段,主创采风团队曾赴北京、上海、长沙、衡阳、杭州、深圳、广州等60余家法院和调解组织实地调研,采访了200余名一线法院工作者,收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超500余件。最终,是这些真实存在的基层法官,以及他们所经手过的案例融合成了《底线》中的角色和故事。
正因为人物有原型,角色塑造摆脱了那种套路化的高大上人物模式。靳东扮演的立案庭庭长方远,被下属戏称“方婶”,是一个有点絮叨但恪守职责的基层法官代表。方远可以在立案大厅安抚经常来“上访”的齐大爷,也能抱着孩子给当事人做庭上调解,他会和同事们吐槽法院工作的不足之处,也会在上级领导调研时忍不住“投诉”。方远与师父张伟民院长、与徒弟周亦安之间,形成了基层法院体系关键的师承关系,真正将现实生活中法官的职场生态展示给了普罗大众。
这种烟火气,是这类题材的影视剧极为少见,又难能可贵的。剧中还花了不少笔墨注入法官的个体感受,将法官判案时遭遇的情理之争引入正题。以剧中宋羽霏法官在辱母案中的表现为例,面对这起争议极大的案件,宋羽霏基于个人走访与经验,针对案件有了自己情感偏向的审判。剧作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法官个人在这类案件中需要做出决定的各种因素,比如宋羽霏提审嫌疑人的过程、走访被害者家属的情景以及在合议庭中为判案所提出的观点与思考。对于判决的是非对错,观众在跟随镜头看完全程后自然能得出自己的判断,并且也能够真切感受到判案法官在情与法之间的艰难抉择。
《底线》之所以能够在播出后引发高度关注,其“看剧普法”“在线围观庭审”的社会价值不可小视。该剧定义为“全景式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是因为剧中的案例有很多当下正在发生。比如开篇的直播公司主播猝死案,剧中方远从劳动合同纠纷的角度切入,其实就是当下直播相关案例已经出现的判例;再比如剧中涉及的性骚扰案,也是对如今社会中性别议题的某种引导和反馈。剧集直面现实生活中相对复杂的议题,也提供了足够专业的指导意见,是影视照进现实的一个正面范例。
可以说这部剧基本完成了创作之初的使命,它较好地做到了将普法与故事相结合,塑造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法官群像,让法官这个职业变得亲切可近,也加深了普通群众对司法公平和程序正义的理解。《底线》同时还兼具了一部精彩剧集应该具有的好看度,演员全部表演在线,台词没有明显的短板,可以说是一部表现优秀的类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