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的单元里,聂远饰演的方新桅本来在杭城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但是公司遇到瓶颈,于是他转型农业,开办育秧厂。不过,他开办厂子的套路跟别人可不一样,中间他也遭到了谭松韵饰演的李心遥和翟子路饰演的陈楚江的质疑,但是最后他的厂子大获成功。
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拒绝了这三个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拒绝”,让他才能够轻装上阵,帮助村民们共富。
1、拒绝了李心遥
李心遥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她率先回到了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粮的“接力棒”。但是她没有满足于固守父亲的“成规”,而是着力于规模化生产,想要打造“智慧农业”。她把父亲原有的150亩地扩展到了1000多亩地。
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她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育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萌生了开办育秧厂的想法。但是她此时手里没有钱,想来想去她找到了方新桅,希望他能够帮助她。
但是方新桅拒绝了她,说他打算自己开办育秧厂。李心遥说我们可以一起干呀!方新桅依然拒绝,他说:这是生意。
李心遥并不理解,难道方新桅真的是为了赚钱?其实方新桅之所以不让李心遥参与,其实就是为了让他对工厂有绝对的话语权。有话语权,才好安排下一步的计划,否则,他在开办厂子的时候会很被动。
就拿乡亲们要求赔钱来说,他的厂子,他说赔就赔了。可如果他跟李心遥合作,势必还要考虑李心遥的想法。
他对李心遥的拒绝,就是想要这个厂子的绝对掌控权。有了这个,他下一步才好做。
2、拒绝了建军
建军算是村子里一个思维比较活泛的人。当他看到在村里种地不赚钱之后,他集合了一群壮劳力去镇子里打工了。但是当他听说方新桅要来村里办厂之后,他立马就拉着一群人来方新桅这里要工作。
他知道,育秧厂肯定需要人,到时候用谁不是用,所以他想要提前下手。为了提高成功率,他还带上了方新桅自家的叔叔伯伯们。
但是,方新桅直接拒绝了。他说,想要来厂子上班可以,厂子招工之后,他们可以按照程序报名,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上班。但是想要“走后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让大家信服,他还当着众人的面对父亲说:就算是你想来上班,也得通过考核。
这一下,可算彻底得罪了建军,他带着众人骂骂咧咧地走了,后来甚至还纠集了一伙村民去厂子的工地上闹事。
方新桅心里应该很清楚得罪建军的后果,但是他依然这么做了,就是想要厂子能够纯粹一点。要想真正带动大家富裕,那么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运营,如果只讲关系,那么用不了多久,厂子就会运行不下去。
他拒绝建军,就是为了保证工人的质量,保证育秧苗的质量,真正让厂子收益、赚到钱。
3、拒绝了杨立仁
方新桅跟村民们闹得这么僵,镇里只好出面。杨立仁希望方新桅和村民们能够各让一步,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受益。可是方新桅却拒绝了杨立仁的提议,一步不肯退让。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要求:一是希望镇里能够给他优惠政策,提高其他育秧厂的准入门槛;二是他第一期只招20名工人,而且招录的必须是培训合格的人;第三,他希望镇里不管用什么方法,自愿也好强制也好,种粮大户必须购买他的秧苗。
这样一来,方新桅跟村民的矛盾更加激化了。这个时候,甚至连李心遥和陈楚江都坐不住了,因为他们也不理解方新桅为什么这么做。
在方新桅被建军打伤之后,方新桅提议要跟村民们好好说说心里话。
方新桅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厂子的效益。工人技能水平高,才能提升厂子的效益,厂子收益,才能更好地回馈给村民;同样,工人技能水平高,才能保证育秧苗质量好,秧苗质量好,才能保证产量,受益的照理是村民。
他的不讲人情、他的固执己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村子和村民的长远利益。
幸运的是,村民们都听进去了,也都非常支持他。因为他这份坚持,李家村乃至整个大同镇都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不得不说,方新桅真的是个非常成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