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西线无战事》翻拍,很多东西变了又好像没变

我们这一代人,也请警惕军国主义思想、民粹主义思想的复辟。战场从来都不是荣耀,只是自私的利益相争和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

《西线无战事》原著小说出自德国作家Erich Maria Remarque之手,于1929年出版。本片的前两个版本,1930年和1979年的两版均为漂亮国出品,前者拿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1930年时德国因为纳粹主义的盛行,当时的德国人并没有什么机会体会1930年版电影的震撼,随后在1933年,原著小说和电影均被纳粹政府封禁。

时隔近一个世纪,2022版的《西线无战事》作为原作的首部德语改编电影,终于和大家见面。人总是习惯于对比,对比世纪之外的特效、对比导演的手法,然而我们都知道,时代的车轮载着每个人上前,变的是他们对文本叙事的审视角度,变的是他们对战争的集体记忆,变的是一切远去的历史的厚重感,然而战争的残酷,从未改变,那些血肉横飞的尸体,那些也有母亲的奔赴战场的孩子,那些以为战争会结束的士兵……

不同于雷马克原著与1930版触目惊心内涵外有些虚无的笔触,2022版《西线无战事》直接、直观、直视地,重新刻画了一遍普通士兵亲历战争、亲自写作和亲身经历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罗·鲍曼和同学莱尔、米勒参加了德国国民志愿兵,被派往前线与法军作战。在战场上,他们目睹到了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战争的荒谬无情让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灰意冷。

其实,他们刚开始是有一腔热血,只是远远低估了战争的残酷。德国损失惨重,政府不断的通过宣扬战争狂热,来向全国民众征兵,保罗们受这些热潮的影响,义无反顾地进了部队,去了前线。

但好像前线和他们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在战壕里,每天被敌人反复轰炸,每天被敌人打得抬不起头,部队每天都在往后撤退,自己在战场中结交的几位好友也相继阵亡,终于德国高层向协约国投降,宣布在十一点正式停战,就这样士兵们看到了战争结束的曙光,欢呼雀跃了一个晚上,但保罗所在部队的将军为了不想输的那么难看,强硬要求部队残兵反攻,夺回之前丢失的阵地,否则枪决。

保罗在绝望中不断随大部队冲锋杀敌,在停战前的几分钟身受重伤,听着十一点的钟声响起,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好像是一个简单甚至无聊的故事,似乎战争这样,带走生命也带来荣光。然而在影片中,重现战争,也重现所有生灵。

人类用绞肉机发射的子弹拧碎同类的血肉,用铁皮机器的炮弹轰击同类的头颅,用喷火枪带着浓重的汽油味将同类的皮肤烤成黑色的焦油。然而这些青年们,或许喜欢听同一种风格的歌曲,喜欢聊同一类型的姑娘,喜欢吃同一口味的饭菜,喜欢喝同一牌子的啤酒。

他们也曾是被十月怀胎养育的婴儿,也可能是儿子,是丈夫,是某个可爱小孩或者可爱小猫的父亲。是人,活生生的,脆弱的,会连纸划破手指都会痛的叫的人。

硝烟漫过,人好像失去了人性,只能被推着向前。双方用枪博弈,比谁子弹更快,也看见彼此眼中的惊恐与迷茫。但是战争,从不会让人手软。

2022版《西线无战事》的镜头,非常丰富,不管是突出角色主观情绪的主观镜头,还是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仰拍和顶拍,以及残酷战争中透着温暖的中景镜头,尽显浓浓的悲剧感,让人唏嘘。人员散开、我们以上帝之眼高空俯瞰战争的辽阔,仿佛置身其中,在这场惨烈而又恐怖的镜头底下瑟瑟发抖,只能说战争就是灾难。

并且,电影里穿插了不少动物镜头,影片开头就是在狐狸窝里酣睡、喝奶的狐狸,后面又有装在火柴盒里的甲壳虫、倒扣在玻璃杯子里扑腾的蝴蝶、趴在将军脚下毛色润泽张口食肉的黑狗。历来在特殊的时代环境里,动物和人是休戚与共的,在艺术作品中二者更是有特殊的隐喻和映射。电影里,偷一只鹅,杀一个人,战争时期的人命不比一只鹅、一个鹅蛋更珍贵。求生所有生灵都有求生的本能,但是人,还有送死的冲动。

战士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并没有意义,战线还是原来的战线。只愿西线再无战事。

我们这一代人,也请警惕军国主义思想、民粹主义思想的复辟。战场从来都不是荣耀,只是自私的利益相争和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

关键词: 西线无战事 东西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