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从人间烟火到世间繁华,电影始终在我们生活里。这十年,电影是生活,生活是电影,这十年,我们的电影生活。
电影是一束光,照亮了田桂滨和他的残友们,他们踏光而行,在电影世界实现儿时梦想;电影是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张冀用笔尖记录了中国十年的变化,他在变化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方向感,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鸟窝网,一个专门帮助残疾人演电影的网站,网站的创始人叫田桂滨。“我痛着所有残疾人的痛”,田桂滨心怀残障人士,十四年来,他通过这个网站,帮助了二百多人参演电影,向剧组输送演员一千多人次。
“我也在意别人的眼光,这个伤口是愈合不了的,只是说有时候它可能会裂得大一些,有时候会裂得小一些而已。”田桂滨深知残障人士内心的痛,给网站起名鸟窝网,就是想给残疾人一个温暖的家,“鸟儿们”在社会的天空翱翔、打拼,累了的时候,鸟窝网就是他们的港湾,可以随时回来休息整顿。
对于大部分残疾人来说,拍电影是兼职,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鸟窝网的演员们,有生活在农村里的,他们当中有养猪的、也有种地的,还有些演员是在工厂打工的,是电影把他们聚集到了一起。
从2009年接触电影行业到2016年刘伟强导演拍摄的《建军大业》,田桂滨他们第一次参演爱国题材电影。节目中,田桂滨自豪地给大家介绍到来自鸟窝网的演员们:“这是《建军大业》杨刚、徐兴正,这都是咱们的残疾人演员......这就是咱们残疾人演员,叫王会生。”能帮助残障人士参演电影,他既开心也震撼,从没想过残障人士能演电影,而且在演电影的时候,他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去正视自己、接纳自己。
鸟窝网的一位演员从小就梦想着当兵,但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所以当兵的梦一直埋藏在心底。后来,在参演《金刚川》时,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当”了一回兵,圆了儿时的梦想。田桂滨说到自己小时候也在日记的理想栏里写下过警察二字,当警察是他儿时的梦想,但是儿时的事故,致使他腿部有残疾,他知道这辈子都当不了警察了,但是电影能给他们圆梦,实现他们儿时的梦想。
十多年来,残疾人参演电影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也逐渐受到了重视。从前可能只需要残疾人的一个背影或者出现的一瞬间,慢慢地,残疾人的面孔出现在大银幕上,后来又有了台词,加入了剧情,甚至剧组对残疾人的关怀也日渐完善,包括他们的居住、他们的出行都得到了剧组的悉心关注。
他们是一群热爱影视事业的人,他们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电影就如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的生命多了一种可能性。田桂滨的故事、鸟窝网演员们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他们展现了中国人精神谱系里的坚韧精神、奋斗精神和助人精神。在编剧张冀创作的所有故事里,都有这样的人物,时代选择了他们,他们也顺应了时代,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张冀的《中国合伙人》是一个基于真实人物原型改编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观众可以看到,祖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它给每个人注入了新时代的力量,这就是真实原型带来的不可替代的创作上的能量。
张冀在创作《我和我的祖国》的《相遇》篇时,翻阅资料,被其中的一个情节给深深打动了,一次小事故现场,一位领导看着出事的技术员,问到下面的人,他说:“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也是因为这句话,让他创作了这个故事。因为他觉得,一个无名的但是应该被我们记住的人,这样的人出现在故事里,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真正的中国故事是能够在全人类身上看到的,就像田桂滨的故事一样,是人类所共通的。张冀说到:“中国故事首先它也是立足在本土,它的眼光还是可以投向世界的,但是正因为你立足了本土,你才能真正地看向世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十年,中国故事、中国电影也是立足在本土,放眼着世界,这十年,中国电影无论在创作内容方面,还是电影产业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这十年,张冀作为一位见证者,也是一位参与者,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变化,也在变化中不断适应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他也在感受时代,顺应时代。
对于田桂滨和他残友们,电影是他们的港湾,在外面拼搏累了,这里是他们休整的地方,电影是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生命中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儿时的梦想,在这里得到了绽放,这十年,中国社会发展飞快,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和他们一起踏光而行。对于张冀,电影是他感受生活之后,表达和记录时代变化的工具,这十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飞快,他也将跟上时代的步伐,继续到生活中去,写就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