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福建省电影局局长许守尧: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重要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文化的自信自强,以更高站位、更硬底气、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在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福建担当、展现福建作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指导地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

展现电影新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基础,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支撑。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特别是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步入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新阶段。电影作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形式,以其承载的价值理念、审美旨趣和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情感倾向,是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为电影工作的核心目标,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闽派”电影精品,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出福建贡献。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是著名革命老区,拥有深厚、多元、交融的传统文化形态,是开展电影创作的题材宝库。我们要围绕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同当代审美追求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广大电影工作者深入挖掘全省各地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统筹抓好八闽文脉、特区建设、闽籍华人华侨闯世界等特色题材,把八闽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福建儿女的精气神,通过电影这一形式更好地展现开来、传播出去,以更富创造力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推动福建电影由“高原”向“高峰”跨越,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中

探索电影发展新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文化事业产业既能创造精神财富,又能拉动经济增长,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需求上有着双重作用。电影作为文化事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以多姿多彩的电影产品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人民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产生重要影响。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推动国有电影企业改革发展,支持民营电影企业健康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以厦门、平潭、泰宁三大基地为龙头,在全省重点培育30个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形成布局科学、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电影基地集群,带动电影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福建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适应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潮流,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电影科技项目,加快推动电影特效制作、电影激光放映、电影虚拟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高起点培育全国一流的电影科技集群。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成立电影学院为契机,实施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培育计划,健全面向全球的电影人才引进政策,把更多优秀电影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电影事业中来。把满足人民电影文化新需求作为电影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态化精细化做好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探索电影惠民工程由“单向供给”向“双向选择”转变,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电影公益放映与人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影文化新期盼。

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

体现电影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电影是“铁盒子里的大使”,以其极具感召力和引导力的特点,成为世界人民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艺术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积极搭建文化桥梁、厚植价值根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涵养精神动力。要发挥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侨务大省的优势,坚持高标准、专业性、国际化方向,把落户福建的中国电影金鸡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节展办出新水平新高度,办成中国电影出海的“桥头堡”,为中国电影更好走向世界搭设坚实桥梁。用好互联网、新媒体,集聚全球全产业链要素资源,提高中华电影“走出去”的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水平,点燃中国电影“走出去”新引擎,让中国电影在全世界传得更广、传得更深,更好凝结心灵、沟通世界。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挥闽台渊源深厚的独特优势,办好“IM两岸青年影展”等两岸电影文化交流节展,引导两岸艺术家共同用电影讲好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福建成为台湾电影业登陆“第一家园”,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

电影事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电影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电影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的体制机制,健全内容审查机制,完善内容监测体系,做到政治把关和艺术质量两手抓、两不误,推出真正经得起人民评价和市场检验的优秀作品。要把青少年作为电影工作的战略性工作,深入实施校园公益电影专项计划,丰富“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电影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电影成为青少年朋友的“知心人”、“引路人”,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