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老套”“狗血”的骂声下,国产爱情电影如何破局

爱情电影,一直都是热门的影片类型,在电影市场上不可或缺,有自己一批受众,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档期。但从近年来层不出穷的爱情电影来看,国产爱情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的现象。“尴尬”“狗血”“老套”等负面评价逐渐变成了这些爱情电影的常见标签。

爱情电影,一直都是热门的影片类型,在电影市场上不可或缺,有自己一批受众,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档期。但从近年来层不出穷的爱情电影来看,国产爱情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的现象。“尴尬”“狗血”“老套”等负面评价逐渐变成了这些爱情电影的常见标签。

近十年,国产爱情电影在两大黄金期后,市场总值和单片票房逐渐走低,国产爱情电影“失宠”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这个类型的创作,是否陷入桎梏?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倪骏,与大家一同探讨国产爱情电影的困境,以及今后如何破局。

观众对这些国产爱情电影的批评,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当下观影的选择变得丰富,观众的阅片量上升,整体的审美是在提高的。一些以前行之有效的套路,随着观众观影的增加,变得过时和老套。但创作者们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跟上观众的审美水平。很多爱情电影仍然通过各种巧合或者是故意煽情的手法来制造看点,这些手法得不到观众的买账。

在爱情电影的主要市场中,IP改编电影大行其道,像是今年情人节档期的《十年一品温如言》。回过头看,IP改编爱情电影在2014已经很常见,像是《匆匆那年》《小时代》《左耳》等,都是由其他媒介改编成电影。后来这种做法成为了主流。在IP改编电影中,青春爱情片又是最为常见。

@倪骏:如果你还停留在以前,就是继续青春爱情,观众就不买账了。虽然可能你可以趁这个档期,在这一天可能收获多一点。但实际上,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给你评很低的分,结果你被反噬了。

当然影片类型本身不是观众不认同的首因,更多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问题。很多国产爱情电影表现出“情节先行、人物后置”的情况,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粗浅,似乎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比如今年上映的影片《我要和你在一起》里的李梦,在人物介绍里说她是一个魔女,任何和她一起的人都会倒霉,但她又渴望爱情。影片里对她家庭情况的描述是缺失的,人物完全是悬在空中的,整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都是混乱的。

这些作品的情节因为套用经典爱情故事的模板,总是给观众一种俗套的感觉。但倒不是说经典模板不可以拿来用,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正是因为它经受了许多观众的检验。问题就出在很多影片人物并不能成立。《泰坦尼克号》本身也是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类型的故事,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让角色的行为可信、真实,观众也自然被故事所触动。

结合猫眼数据报告分析,正面评价比较多的爱情电影,其评价大多集中在“真实”“生活”这样的标签中。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观众看爱情电影,是期待看到甜甜的爱情,但从这些正面评价来看,观众似乎对揭开爱情真相的话题认同度更高。

@倪骏:如果是前几年,我觉得大家可能看爱情电影,就是还真是为了享受那个甜,但是现在观众他要看到的是那种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其实就是我作为观众,可能我也能够代入。这个我就想说《爱情神话》,很多人都说它是今年最好的爱情片。我们看到周野芒老师演的老乌,他本身就是一个那种上海老克拉的形象,孑然一身,但是他的心里头住了一个“爱情神话”。他的爱情生活才是特别浪漫的,这就是人物,所以他的那个爱情就成立。

爱情电影好不好,很多时候不在于故事情节是否新潮,而是人物角色是否能立住。观众喜欢看到活生生的角色,而不是套路化的虚无缥缈的爱情。爱情电影的未来发展,应该像老树开新芽,爱情的底层逻辑就是老树,围绕着真实人物情感去自由发挥的便是新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