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央视热播,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全景呈现“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的蓬勃而隽永的生命力。节目从美学向度,准确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根本所在——诗性。一件件美术作品、一首首诗歌、一曲曲动人旋律,还有翩翩欲飞的舞者、炫彩奇幻的光影、倾情演绎的角色,让观众云游妙境,怡情畅神,感怀古今之变,领悟天人之际。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是以文艺创新激活传统文化的又一精品力作,是美术走向大众的一次成功实践,彰显了中华民族之大美。
《诗画中国》彰显了底蕴深厚的自信之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根植于民族的伟大历程和伟大创造。中国人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光辉史篇,拥有博大精深、魅力独特、守正创新的文化传统。诸如昭示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的修身养性、诚信仁爱、和谐中庸、天人合一等优秀思想,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思想根源。而它们,往往蕴藏于体现伟大创造的艺术瑰宝中。诗画艺术是中华文学艺术瑰宝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都可以在诗画艺术中彰显。《诗画中国》从卷帙浩繁的传统绘画作品中,精选出近60幅名作,其中涵盖了中华传统绘画“家底”中重要的传世经典,精细展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作,这在电视舞台上开了先河。传统绘画,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古典诗词,含蓄凝练,意蕴深远。更重要的是,《诗画中国》对经典诗画作品的鉴赏,没有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表层解读,而是穿透式的,既注重形式和技法上的专业解读,更注重精准提炼与鲜活表达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于此,诗词之秀逸与画作之神韵彼此交融,传统精神与时代气质遥相呼应,所构筑的民族精神、价值生发出穿越时空、生生不息、奔腾向前的精神力量,让观众能油然体会到一种发自肺腑的文化自信之美。
节目中还表现出多样融通的和合之美。中国艺术精神本就自然形成于多种艺术类型的相融相生。在《诗画中国》中,古与今融通共存,各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和合之美。首先,节目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琴、鼓、乐、舞、剧、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熔于一炉。通过艺术上的跨界、创新和融合,丰富拓展了单独艺术门类的表现力,形成多样融通的和合之美。如在《水图》卷的演绎中,三位舞者姿态蹁跹的水下舞蹈呼应着十二种水形、水意,舞动的肢体与流动的色彩相映成趣。再如对《五牛图》卷的再创中,通过动画音乐短片,活灵活现地呈现出五牛各异的性格与姿态,妙趣横生。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节目中体验到这种美感,形成审美共识。其次,主持人、开卷人、品卷人和诸多表演者以今人之身份带领观众走近古代、走进历史,令观者游走切换于古今场景,虚实之间,真情妙韵俱在。最后,诗画合璧,情景交融而见意境高远。自古以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文人创作与品评的一种高标准。所谓“诗画一律”,就在诗意中见画境,画意中见诗情。中国传统诗画特别注重“意境”之美,虚实相生、动静相宜,言不尽意、象外有象,节目尤其注重表现出诗的画意和画的诗意。如《江干雪霁图》卷,其中线条简练、一切从简,不仅可以看到清悠淡远的意趣,更能体悟到画者深含禅机的诗境,这是诗者返璞归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表现。
节目也蕴含着凸显时尚的创意之美。近年来,让博物馆的典藏走进寻常百姓家,是文艺创作努力的一个方向。而真正的“活起来”,需要创意迭出,广泛结合艺术与科技,催生更多新鲜文艺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诗画中国》不啻一次成功尝试。它不仅将美术作品数字化,又创造性地延伸出视频化、剧情化、动漫化、音乐化、舞蹈化等多种路径,推动美术作品“活起来”的同时“火起来”。“曲高和寡”的经典美术作品,纷纷在科技加持下,连接起现代文明。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调度、声音的模拟,使古雅的赏画品诗变得时尚起来,以一种更亲切、更可感、更生动的形式走入大众心中。比如三维影像的沉浸式视觉效果、高清摄像对极致细节的捕捉、画作与增强现实图像的完美结合,使历史时空仿佛被打通。千百年前的生命、生活顷刻间穿越到眼前,亦真亦幻,感人至深。先进的技术手段,时尚的创意表达,赋予节目以时代品格与时代温度,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中华文明的热情和创造性,为文化传播工作带来重要启示,对美育普及大有裨益。
不仅如此,节目还具备着传播世界的价值之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提炼,不仅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自我,也是在充实和丰富世界文化的版图。经典诗画作品中蕴藏的绝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也是历史、社会、哲学、伦理、政治。其中蕴藏着的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源泉。今天的中国,有责任、有担当向世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而想象力是凸显诗性的关键,同时也使美成为传播价值的翅膀。就向世界传播中国价值这个意义上说,《诗画中国》充分调动想象力,在艺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激活与赋能下,诗韵流转,诗风浩浩,既向中华文明致敬,更为世界奉献了一份精神文化的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