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科技+诗画呈现全新样态,《诗画中国》让诗画和鸣

演绎明代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时,则是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嵌入了东方旋律与西方音乐。在钢琴家郎朗与民乐乐队的演奏中,一场虚实相生的“数字水墨交响”让网友惊叹“仿佛穿越到水墨画里了”。

截至11月27日,央视《诗画中国》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2.8亿,共收获全网391个热搜热榜。其中微博主话题#诗画中国#总阅读量累计超4.6亿,总讨论量累计超150万,节目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23.7亿。《诗画中国》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让诗画“和鸣”,独家解码了中华文化的共振效应。

科技+诗画

呈现全新样态

《诗画中国》从近千件经典诗画作品中,筛选出了近60幅画作与上百首诗文,通过开卷、入卷、品卷、合卷四个环节,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中华文化壮美图景。第一期开场的《溪山行旅图》轴创演中,演员李光复化身“山间行者”直接进入立体的山水中,明明是水墨之色,却又似山水流动,网友直呼“我真的看到了千年前范宽眼中的世界”!

演绎明代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时,则是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嵌入了东方旋律与西方音乐。在钢琴家郎朗与民乐乐队的演奏中,一场虚实相生的“数字水墨交响”让网友惊叹“仿佛穿越到水墨画里了”。

为完成这一系列充满美感的作品,节目运用CG、AR等先进技术赋能舞台呈现,在科技方面下足了“硬”功夫。

内容+仪式

创作双向升级

为了将诗与画更好地交融呈现,节目不仅将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形态进行融合,还联合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单位,广泛邀请美术界与各艺术门类专业人士参与创作,可谓是文艺界的一次荧屏盛会。

第八期《簪花仕女图》卷的“开卷人”是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而《簪花仕女图》卷正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品卷”环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在美术与文学方面对画作进行深度解析;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结合唐代风气,解释了仕女们高耸发髻的来由;沈阳歌舞团团长窦强、《簪花仕女》舞蹈编导张杏介绍了舞蹈创作时的反复打磨与设计巧思。由此,观众得以更加深入地看懂古画、看懂表演。

视角+表演

经典焕发新生

《诗画中国》在内容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举措,为观众提供别样的观赏视角。例如南宋赵伯驹的名画《江山秋色图》卷,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的珍藏文物在香港展出。《诗画中国》特别邀请了香港演员汪明荃用粤语领诵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用诗歌体会画中意境。这一场景的播出,立即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微博话题#香港故宫展出国宝级南宋名画#收获近9000万阅读量,并登上微博热搜榜TOP30、视频榜TOP15和要闻榜。

事实上,《诗画中国》已经多次引起网友的强烈共振。在节目高热度话题榜单中,#任敏中国风水下舞蹈#就收获超1.5亿阅读量,#许嵩纸上雪唱出王维潇洒人生##厦门六中合唱团把落花游鱼唱出了画面#等话题也有5000万左右的阅读量,上千万的话题更是频频出现。

嘉宾+网友

经典全民共赏

众多表演嘉宾参加完节目后的谈论则促进作品进一步的传播。前不久获得第35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青年女演员齐溪,在《诗画中国》第八期以画中人的视角,带领观众游览清代冯宁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11月20日,齐溪发布微博,表示节目在场景设计和服装造型方面对原画的还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节目第七期亮相的明代画家文徵明创作的《湘君湘夫人图》轴,充满了画家的浪漫想象。青年舞蹈家王念慈、李祎然则用精湛的表演,在《诗画中国》舞台上再现湘君、湘夫人的绝美身姿。李祎然还通过微博向网友分享接到表演任务时的心情,王念慈则发布了节目舞蹈的排练室版,让传播热度一再延续。网友评论“美人原是画中仙”,艺术借助网络与观众更加贴近。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