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电影市场化的二十年,
大场面的视觉盛宴一次一次带给观众极致的震撼。
从《英雄》《功夫》到《龙门飞甲》,
再到《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
视效大片题材各异、佳作频出。
票房也屡创新高,引领着中国电影不断向前。
秦殿烛火、意念之战、剑穿水滴
以及最后的漫天飞箭射杀无名,
超过250个二维和三维电脑视觉特效,
或绚烂或震撼的效果在电影《英雄》中运用,
这是在国内太多电影难以匹敌的。
《英雄》是导演张艺谋
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
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明星云集,场面宏大,
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
营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视觉奇观。
张艺谋说,
《英雄》是他第一次有意识做一部大制作电影,
“不遗余力的去追求那些画面
和诗情画意的那种风格。”
2010年,引进大片《阿凡达》上映,
刺激了我国视效大片的生产创作。
2011年,由徐克执导的3D武侠电影问世,
该片也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
徐克说,
“立体电影是电影必然使用的一种手法,
也必然是电影史里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要去拒绝,我们去了解它,
用它来拍电影,至少是一个很有趣的经验。”
同时,
徐克这个开创性的想法也吸引了
敢于创新的演员们前来助力。
李连杰回忆,
“徐克导演跟我说,我们做一部3D电影吧。
如果我们不做,晚十年做,
可能人家的技术又提升了很多年,
我们再追起来就很困难。
我们只有5年的差距,如果追起来的话,
起码能够培养一批中国的电影工作者
懂得如何用3D的技术,
去表达中国的题材。”
最终,搭载了3D效果的电影《龙门飞甲》,
让观众领略了不一样的热血英雄。
之后,
徐克再次将3D技术运用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并突破性的为观众呈现了水下3D场景。
2015年,堪称是国产视效大片的丰收之年。
其中《捉妖记》从技术上讲
无疑是华语电影的里程碑,
最终以超24亿元的票房,
创下当年国产电影最高纪录。
近年来,
国内视效大片在市场的感召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
经过了最初的起步探索阶段,
逐步开始呈现崛起之势。
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斩获超46亿票房,
电影以非凡和逼真的特技效果,
展现了恢弘的灾难场景和宇宙奇观。
导演郭帆介绍,
影片画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
建立起整个世界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才开始做剧本。
影片在初剪初期视效镜头达到4000个,
最后缩减到2200个。
其中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
从《流浪地球》的硬核科幻,
到《刺杀小说家》宏大的画面叙事
和震撼的视听盛宴,
国内视效技术已经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很多以前“不可能”做到的效果变为了“可能”。
《刺杀小说家》集合了一套完整的
动捕、面捕、虚拟拍摄等视效技术配置,
用以呈现真人和虚拟交互的奇幻世界。
导演路阳说,
“以前有《流浪地球》作为一个标杆,
观众已经看到中国视效电影能做到什么程度。
那么在《流浪地球》之后,
我们要告诉观众,
技术和视觉刺激的享受是在不断提升的。”
展望未来,
视效大片《封神三部曲》《流浪地球2》
也已拍摄完成。
它们将会带给观众哪些极致的震撼体验,
我们拭目以待!